香港新晉說唱歌手 MastaMic「Hip Hop 是我的人生基礎」專訪
常聽說現今香港樂壇沒有百花齊放,廣東歌市場多年來完全被「K 歌」主導,「K 歌」以外的曲風就自然被歸類為非主流。然而縱觀整個美國樂壇,其實 Hip Hop
常聽說現今香港樂壇沒有百花齊放,廣東歌市場多年來完全被「K 歌」主導,「K 歌」以外的曲風就自然被歸類為非主流。然而縱觀整個美國樂壇,其實 Hip Hop 才是主流音樂,太「Pop」反而會招來白眼。MastaMic 就是眾多香港歌手之中為推動 Hip Hop 發展不遺餘力的新力軍。雖然入行已經有幾年時間,可是直至今年才發行首張個人專輯《流行反擊戰》,發展未算得上是順風順水,但憑著自己對 Hip Hop 的熱枕,縱使認為在香港唱 Hip Hop 真的很難做,但 MastaMic 依然堅持要改變大眾對本土 Hip Hop 音樂的看法,全因 Hip Hop 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我叫 MastaMic,沒有任何政治背景,身家清白。」
本名叫唐祟正的 MastaMic,今年廿七歲。從初中開始便喜歡 Hip Hop。「當時家裡很窮,沒有多餘錢讓我去學習樂器,所以對音樂完全沒有興趣。直至升讀一間英文中學,身邊的同學們都在聽 Ricky Martin,Suede,但我聽過之後發現都不是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當時正值 LMF,Eminem 興起的年代,我覺得他們的歌曲能夠引起我的共嗚,令我愛上 Hip Hop,所以我認為是 Hip Hop 選擇了我。」
與 Hip Hop 結緣
直至中六那年,他與家人鬧翻了,然後離家出走,入住青年中心;以為沒人管束自己日子便會易過一點,豈料生活卻變得越來越無聊。大半年之後,他終於忍受不了這種行屍走肉生活,決定要離開香港,並隻身走到內地讀書,選修法律。當時他一心只想離開香港,亦沒有把學業放在眼內,所以在內地那幾年,他幾乎沒有上過任何一節課,反而用盡所有時間走遍北京各大著名夜店。因為經常翹課的關係,加上留有一頭長髮,令 MastaMic 在校內無人不識。對他而言,讀法律的最大得著,就是可以躲在宿舍裡埋頭苦幹地做音樂。「讀法律對我的音樂創作過程真的沒有太大影響,不過正正因為那些從翹課得到的時間,就讓我可以專心創作音樂,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孕育期。」
從北京到武漢,他發現內地的 Hip Hop 音樂文化其實發展得相當不錯。「無論聽眾或是歌手本身對 Hip Hop 文化的投入度都相當高,尤其在北京,文化感覺比較強,人們亦非常著重 Hip Hop 的文化精神,而由於上海是國際大城市的關係,商業味則相對比較重。」「如果能夠將兩地的風氣和特色做結合就最完美。」MastaMic 當時透過 ICQ 認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繼而得到不少演出機會。為了演出,他願意在火車上企足廿四小時,返到香港的社區中心表演,就算觀眾是一班老人家亦在所不辭。
回歸香港
2008 年,他決定再次放棄學業回到香港發展,並獲得陳冠希唱片公司 CMD 的一紙合約,正式成為說唱歌手。再一次放棄學業,令一直望子成龍的雙親感到非常憤怒,但 MastaMic 最終還是得到他們的支持。「其實每個家庭都一樣,家人最擔心就是我的收入問題,怕我賺不到錢。直至簽了唱片公司之後,他們開始感覺到我的認真,才放心讓我繼續發展下去。」
離開 CMD 之後,他成立了唱片公司 MASTA & CO.,成為自己旗下歌手。除了管理自己之外,還簽了合作無間的 DJ Big Sammy。「唱片業不景氣,我知道唱片公司並不會投放太多資源在自己身上,有可能比自資還要少,加上香港唱片公司的高層本身都甚少接觸黑人音樂,未必懂得如何去推銷說唱歌手,所以我決定讓自己放膽一試。」沒有唱片公司約束,凡事都要自己親力親為,讓 MastaMic 開始熟習到香港唱片業的運作,亦不需向公司交待而局限了創作空間,反而更得心應手。


在內地生活,讓 MastaMic 培養了堅強和獨立的個性, 而投身音樂界的想法亦從那時開始萌芽。他說:「對我來說,那段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孕育期。」
為流行反擊
遇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他總可以 120% 全情投入。從 2008 年至今,MastaMic 的工作模式 24 小時全開,一直從未間斷。在 2011 年至 12 年期間先後發表了兩張 mixtape《The New Hope Mixtape》及《Justice is What I Rap For》,直至今年 3 月才正式發行首張個人專輯《流行反擊戰》,過程雖然看似非常漫長,但一切其實完全在他掌握之中。「Mixtape 的製作成本低,靈活性又高,而且方便快捷。加上免費讓人下載,大家很快就會知道我的存在,之後再推出專輯就變得更有意義。」
《流行反擊戰》的成績完全出乎 MastaMic 的意料之外。除了為自己帶來收入,更重要是令更多人認識他的音樂。對於將來,他希望可以擴大公司的規摸,建立一個成熟的平台,讓有潛質的 Hip Hop 音樂創作人發揮所長,從而增加音樂流動量,為香港樂壇帶來正面衝擊。「除了名利之外,我的目標並不是要出多少張專輯,最重要是希望透過大眾媒體宣揚 Hip Hop 音樂,讓大家更了解這種音樂文化。」
對於香港的 Hip Hop 音樂發展,他認為大家都太過份著重於技巧方面,卻忽略了文化本身。「技巧有助於傳遞訊息時更加有力,但重點還是在文化本身。」忽略了文化,就等如缺乏基礎。「香港曾經有過不少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 Hip Hop 單位,可是因為欠缺基礎,大部份都只能維持幾年時間。期後演變成一種偶像崇拜,當熱潮一過,大家就不聞不問。」「若然基礎夠穩固的話,對歌手以至整個樂壇發展都是好事。」他又謂現時太部份 rapper 都過度模仿美國,將英文歌詞翻繹成中文,其實相當沒意思;他亦認為應該從中加入更多中國文化元素,建立一套中文說唱風格。
「Hip Hop 就是我的人生基礎。」
對一般人來說,Hip Hop 只是一種音樂類型,但這種音樂卻改變了 Masta Mic 的人生。因為 Hip Hop, 他變得更加成熟,想法亦變得更全面,並開始會顧慮到別人的感受;從小時候非常之憤世疾俗,對什麼都看不順眼,到現在學習了不會胡亂批評別人,不會輕易踐踏別人的心血,抹殺了對方的努力。從本身非常自我,到現在連待人接物的態度都有所改變,Hip Hop 為 MastaMic 建立了正確的價值觀;Hip Hop 亦不再只是一種音樂類型,而是對自己非常重要的人生基礎。
《流行反擊戰》的成績完全出乎 MastaMic 的意料之外。除了為自己帶來收入,更重要是令更多人認識他的音樂。對於將來,他希望可以擴大公司的規摸,建立一個成熟的平台,讓有潛質的 Hip Hop 音樂創作人發揮所長,從而增加音樂流動量,為香港樂壇帶來正面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