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EIDOSCOPE》創始人 Alessio Ascari:游走於鏡花萬象的創意世界
從出版到策展,多重身份下與不同創意人士的合作幕後。

《KALEIDOSCOPE》創始人 Alessio Ascari:游走於鏡花萬象的創意世界
從出版到策展,多重身份下與不同創意人士的合作幕後。
「採訪可以推遲 30 分鐘開始嗎?」米蘭藝術雜誌《KALEIDOSCOPE》創始人 Alessio Ascari 在接受我們的採訪前夕,因為堵車延誤了行程,巴黎的交通在時裝週期間顯得更加擁擠。當時,他正忙於即將開幕的 Manifesto。這是由 KALEIDOSCOPE 和 GOAT 合作舉辦的年度藝術文化節,本屆依舊選址於法國共產黨總部大樓,這是一座由巴西傳奇建築師 Oscar Niemeyer 在 60 年代末設計的絕妙建築。為期三天的 Manifesto,包含論壇、藝術裝置、現場表演和時尚展會等多重內容形式,是雜誌理念的實體表達,也是每年六月巴黎時裝週期間最令人期待的活動之一。

ManifestoKaleidoscope
就在來到巴黎前不久,Alessio 剛在米蘭時裝週期間忙完為 Gucci 策劃的「Gucci Horsebit Society」展覽,以展代秀,紀念品牌最具代表性的 Horsebit Loafer 馬銜扣樂福鞋問世 70 週年。舉辦地則是其於米蘭運營的創意空間 Spazio Maiocchi——由 Slam Jam 和 Carhartt WIP 共同創立,他擔任策展人。如今,建立於 2017 年的 Spazio Maiocchi 已成為米蘭各界創意人士的聚集地,這要歸功於 Alessio 負責策劃的一系列文化活動,其中就包括今年 4 月米蘭設計週期間舉辦的 Capsule Plaza——由去年推出的姊妹刊物《Capsule》所衍生出的設計陳列。
出版人、策展人、創意顧問⋯⋯游走於多重身份的 Alessio Ascari,正如雜誌名「Kaleidoscope」,過著如萬花筒般的創意人生。與各界藝術家的合作,是他身上最顯著的標籤,也是他從事這項事業的驅動力。Alessio 通過編織出的蛛網,將全球創意人才串聯在一起。此番,Hypebeast 邀請到這位創意多面手,為我們分享他所指導下的雜誌、空間、展覽、藝術節等一系列創意項目的合作幕後。
HB:最新一期《KALEIDOSCOPE》邀請了三池崇史(Takashi Miike)、King Krule、Popcaan、Jim Shaw 等藝術家創作封面故事,正如以往一樣,你們每期都會將如此多的藝術家、創意單位串聯起來,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所以你們通常會基於什麼來挑選客座藝術家?
AA:我們以非常橫向的方式探討視覺文化——正如我們雜誌的座右銘,《KALEIDOSCOPE》是一本當代美學年鑑。我們從不區分文化領域,我認為新一期的六套封面正是這一理念的體現。這次有像 King Krule 或 Popcaan 這樣的新一代音樂人,分別穿著 Martine Rose 和 Bottega Veneta 的整套造型;也有像三池崇史這樣的地下電影圈傳奇人物——穿著 Supreme 的整套造型;還有富有遠見的洛杉磯藝術家 Jim Shaw——穿著 Brain Dead 的造型。我們還有一個封面故事,深入挖掘了紐約人氣古著店 Procell 的檔案,展示了由藝廊與博物館製作的可追溯至 70 年代末的代表性藝術商品,以及與情色攝影師 Richard Kern 的特別合作。所以它是非常橫向、混合、多學科的。
HB:最初為什麼會選用「KALEIDOSCOPE」這個名字?
AA:我們很喜歡萬花筒(Kaleidoscope)這種魔術裝置,當你看向裡面時,它會帶你進入一個不同的維度——在某種程度上有點迷幻。另外,我年少時也非常喜歡 Kelis 的同名專輯《Kaleidoscope》。所以這個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在出版近 15 年後,現在我們只留一個「K」字母大號 Monogram 在封面上。我認為這是一個很酷的轉變,因為平時我們雜誌圈裡的朋友就一直稱其為《K》。
我們的視覺是對極簡主義的當代、實驗性詮釋。
HB:毫無疑問,平面設計是「KALEIDOSCOPE 式美學」最重要也是最標誌性的部分,可以分享一下你們的視覺語言是如何形成的嗎?
AA:設計確實與編輯、策展工作交織在一起。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形式和內容的結合,所以藝術指導就像是層為我們內容量身定制的外衣。我們基本上都是和一家瑞士設計工作室 Kasper-Florio 合作的——他們為雜誌《KALEIDOSCOPE》和《Capsule》、我們所有的書籍、米蘭的創意空間、巴黎的藝術節進行藝術指導⋯⋯我們與 Larissa 和 Rosario(Kasper-Florio 創始人)進行全方面的合作,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適恰的協同作用。我會說,我們的視覺是對極簡主義的當代、實驗性詮釋。整體的基礎是非常瑞士、理性的,但中間夾雜著破壞性的因素。
HB:你們在去年推出的新刊《Capsule》為何會採用螺旋裝訂?
AA:《Capsule》是我們致力於設計圈的姊妹刊物,其背後的理念是採樣並轉化當下激進設計(Radical Design)的美學。具體來說,我們的主要靈感來自於 70 年代在義大利興起的設計運動——所有這些傳奇人物,如 Ettore Sottsass、Mario Bellini、Superstudio、Archizoom⋯⋯他們對形狀和材料的處理非常有趣,而我們採用不同顏色的塑料螺旋裝訂,是與雜誌作為設計對象的概念緊密相連。
HB:你們舉辦的 Manifesto 絕對是六月巴黎時裝週期間最令人期待的活動之一,本屆與以往有何不同?
AA:Manifesto 是我們連續第二年與 GOAT 合作舉辦的年度藝術文化節。我們再次接管了這座令人難以置信的建築,這是由巴西傳奇建築師 Oscar Niemeyer 在 60 年代末設計的法國共產黨總部。藝術節為期三天,內容包括論壇、藝術裝置、現場表演和時尚展會。我們將其視為雜誌理念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並將其轉化為物理空間。今年,我們展出了 Jon Rafman、Anne De Vries 和 Crystallmess 等人的藝術裝置。晚上,Kamaal Williams、Hi Tech、Pink Siifu、Poison Anna 等人帶來了精彩的音樂表演。在時尚方面,我們與 ERL、Wales Bonner、Ottolinger 和 Sky High Farm Workwear 等令人興奮的創作者一起合作了特別項目,還在禮品店和 GOAT 官網推出了獨家零售商品。所以對我來說,這確實是印刷、線上和現實之間的一個完整的循環時刻。
HB:如今 Manifesto 已走過四個年頭,記得你之前提過想要把它帶至其他地區,甚至可能是上海,目前仍在推進這個計劃嗎?
AA:這當然會很有趣,但目前我們最希望在亞洲舞台上展示的項目其實是 Capsule Plaza,這是我們今年在米蘭設計週期間推出的設計陳列——集博覽會和集體展覽於一體,其中包括諸如 Willo Perron、Devon Turnbull、Sabine Marcelis、Daniel Arsham 和 Dozie Kanu 等藝術家。我們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計劃,但已經在行動了。
HB:期待!來聊聊你們最近為 Gucci 策劃的秀吧,有什麼亮點可以分享一下?
AA: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展覽,旨在慶祝 Gucci Horsebit Loafer 問世 70 週年,它是品牌最具標誌性的單品之一,也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具標誌性的男鞋之一。Gucci 邀請我在 Spazio Maiocchi,也就是我們在米蘭運營的空間,策劃一場展覽,藝術家、設計師和創意人員將受邀通過當代鏡頭對馬銜扣重新詮釋和混搭。我們將這個空間改造成一個超現實、身臨其境的環境——介於鄉村俱樂部、收藏家豪宅和復古未來風迪斯科舞廳之間。每位藝術家都設計了一個獨特的房間,我們有瑞士傳奇藝術家 Sylvie Fleury 設計的臥室裝置,紐約雕塑家 Levi Pitters 設計的用餐空間,以及建築師 Harry Nuriev 設計的庭院空間等。就像剛剛說的,我們採用了非常廣泛的創意手法,其結果自然也是獨一無二的。對我個人而言,這是策展人生涯的一座里程碑。
HB:展覽期間有何趣事?
AA:它不像傳統的展覽,而是一種讓參觀者沈浸其中的體驗。因此,在白天,空間被一系列表演所激活,包括卓越的西班牙表演藝術家、編舞家 Candela Capitán 帶來的演出,以及由巴黎傳奇唱片廠牌 Ed Banger 策劃的一系列 DJ 演出。有趣的是,我們正在慶祝馬銜扣 70 週年,而 Ed Banger 也在慶祝廠牌成立 20 週年。所以開幕之夜真的很有趣,幾乎就像一場聯合生日慶祝會。
HB:除了雜誌、活動,你們還出版書籍。兩年前出版的《Giger Sorayama》令人印象深刻,匯集了兩位特立獨行的藝術家——締造「Alien 異形」的瑞士藝術家 H.R. Giger 以及日本插畫家、雕塑家空山基(Hajime Sorayama)。在之前我們的交談中,你提過最近正分別在為這兩位藝術家製作新項目,可以分享更多訊息嗎?
AA:我擔任 H.R. Giger 遺產的特別企劃的策展人。幾年前,我們開始合作,當時舉辦了一場展覽,將他的作品與洛杉磯藝術家 Sterling Ruby 的作品並置,我知道他是 Giger 的超級粉絲。之後,我們開展了幾項活動,你提到的「Giger Sorayama」是一對真正的代表性組合——兩位藝術家都以推進未來科幻願景聞名,但基調截然不同,Giger 更黑暗、狂野 ,而空山基則更加閃亮、性感。這本書是隨曾在東京和大阪的 Parco 博物館以及北京的 UCCA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的展覽而生的。我們與東京 Nanzuka 畫廊合作開發了這個項目,我現在也正與他們合作編寫一本關於空山基的參考專著,這本書將由 Rizzoli New York 出版,並於 2024 年在米蘭 Spazio Maiocchi 舉辦展覽。
對我而言,出版是職業生涯的根源。
HB:所以對你本人影響最大的藝術家或文化名人是?
AA:對我而言,出版是職業生涯的根源。所以在成為策展人或創意顧問之前,我一直受到書籍和雜誌的啓發。我最喜歡的是 70 年代一本名為《Avalanche》的藝術雜誌,它報導了當時最具實驗性的藝術家,你會在封面上看到 Bruce Nauman 或 Joseph Beuys。當然,我會提到 Andy Warhol 創辦的《Interview》雜誌——看到一位藝術家以一種近乎藝術的形式創辦一本雜誌,對我來說非常有趣。我應該還得提到《Playboy 花花公子》,不過我只是「為了閱讀文章」才看它(笑)。

Spazio MaiocchiKaleidoscope
HB:Spazio Maiocchi 如今已然成為米蘭文化創意界的一大地標,當初是什麼契機會與 Slam Jam 和 Carhartt WIP 合作打造這個空間?
AA:對,這兩家了不起的公司在五年多前共同創立了 Spazio Maiocchi,翻新了米蘭市中心的一座舊工業建築群,他們從第一天起就讓我參與其中,共同策劃文化活動,打造空間的視覺形象。這是一次很棒的旅程,現在依舊如此。這個空間的獨特之處在於,我們能夠將不同創意社區之間聯接起來。米蘭雖然不是一座大城市,但卻是時尚和設計之都,自然也會有不同的群體和創意場景,它們都非常活躍,但不一定有太多交集。我們通過 Spazio 的活動,成功地將藝術界、街頭潮人、建築師和時尚人士聚集在同一屋檐下。因此,Spazio Maiocchi 其實是在打造社區,將這些創意社群聚集在一起。
我們的每個平台都是一個網路,可以與不同的創意人員展開合作。
HB:此前接受我們採訪時,你曾提過「Collaboration 合作」是 KALEIDOSCOPE 的核心,那麼至今讓你最印象深刻的一次合作是?
AA:事實上,我們的每個平台都是一個網路,可以與不同的創意人員展開合作。對我來言,最鼓舞人心的事情就是與藝術家合作——與他們交談並受其啓發。我打心底認為,真正的藝術家都是傳遞真相的人,他們能夠預見未來。通常情況下,如果你觀察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你會看到時尚趨勢,乃至整個社會的未來。
HB:經常可以看到你與世界各地的創意人士一起工作,目前你們核心團隊的構成是?
AA:核心團隊位於米蘭,但也有來自不同城市的關鍵人員與我們一起工作——目前仍然是一個 20 人左右的小團隊。話雖如此,我認為 KALEIDOSCOPE 和 Capsule 社群不僅僅是指核心團隊,還包括了全球各地所有的親友、貢獻者和代理機構,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支持著我們的工作。可以說,最初走上這條道路正是因為我非常渴望與富有創造力的同行合作,並從他們那裡獲得靈感。

Capsule ChairKaleidoscope
HB:如今你們已經打造出雜誌、空間、藝術節,所以你們的下一步是什麼?方便透露你們未來還打算建立什麼類型的新平台?
AA:哈哈,你知道我是一個非常喜歡創造的人,總是在尋找下一件事情,但我認為我們會暫時穩定運作一段時間。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希望能專注於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因此,我們將回歸本源,鞏固基礎,也許會擴展現有項目的範疇——例如,將 Manifesto 和 Plaza 帶至不同城市,開發 Capsule 的服裝和家居線。我們希望確保在有機成長,做對自己和我們的社區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