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幾何法則的局限,讓幾何學牽動我們對於世界的想像
幾何學藏於周遭的每個角落,由於我們習以為常,因此對其視而不見,「Emerald City」重新探索抽象與觸手可及的實體空間。
三月堪稱為香港藝術月,來自全球各地的藝術界人士將於香港共聚一堂。除了享負盛名的 Art Basel 和 Art Central 外,K11 Art Foundation(KAF)亦將於藝術月期間舉辦聯展「Emerald City」。我在 2010 年創立 KAF,為大中華地區的新晉藝術家提供一個展覽平台。如果你有留意 KAF 去年與 MoMA PS1 聯合主辦的「.com/.cn」,或是 2016 年與蛇形畫廊共同舉辦的「HACK SPACE」,應該發現我們一直嘗試以不同的展覽形式和藝術媒介,拉近中西各地的藝術作品與公眾之間的距離。
去年 KAF 宣佈劉秀儀擔任藝術總監,她曾是 OCAT 深圳館藝術總監及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顧問策展人,今次的「Emerald City」同樣由劉秀儀負責策劃,亦是 KAF 首個包辦研究、策展及製作的展覽。「Emerald City 」一次過找來 20 多位藝術家,展出繪畫、雕塑、錄像、攝影和特定場域裝置等 40 多件涉及不同藝術媒介的作品,探討幾何學(geometry)如何牽動我們對於世界的想像。
講起幾何學,人們會認定現實生活中的幾何形狀,但事實上,幾何的呈現,從不限於實在可見的圖形。這也讓展覽變得有趣,疑問亦油然而生。幾何規則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如畫框、錄像作品的投影距離、雕塑底座的面積、場地的平面圖,無一不和「幾何」牽上關係。展覽跳出幾何法則的局限,即便是今次的展覽場地,從入場門口的數碼印刷壁畫裝置《Prisons》,該作品由 Peter Halley 為是次展覽委約創作,再拾級而下進入展場,映入眼簾的三角形空間,觀者的視線在此得以曠闊,幾何原來一直隱藏於無形之中。幾何學藏於周遭的每個角落,由於我們習以為常,因此對其視而不見。「Emerald City」透過多種角度和多種媒介對空間的結構,鼓勵觀者擺脫固有的思維禁錮,重新探索抽象與觸手可及的實體空間。
周思維《Images Carrier 02》
此次「Emerald City」海報上的藍色「雕像」《Images Carrier 02》亦會在展場展出,不過會轉化為燈箱中的影像形式呈現。藝術家周思維來自中國重慶,他將網絡上下載的彩色廣告列印出來,貼在形狀不一的幾何板材上,再組合成一座不可再現而又不穩定的立體雕塑,然後用相機將其攝下。圖像再經列印於半透明的亞加力膠板上,最後安裝到 LED 廣告燈箱中。從網絡上的虛擬圖像轉移到實體空間,然後再轉移成圖像,使平面與立體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
楊沛鏗《園中茛苕 (Balkan)》
今次展場的四周被劃分為多個透視房間,當中有一間被綠色 LED 燈籠罩的房間猶如一間神秘的實驗室,這反倒更吸引觀者進入探索。房間的兩幅牆上掛著四張攝有茛苕的紅外線黑白照片,中間放置著利用真正的茛苕葉製成白瓷葉,再置於花器中。茛苕這種生長於歐洲及地中海地區的植物不太起眼,人們也對他不太熟悉,但茛苕卻常見於古希臘羅馬建築上的裝飾圖案。這件名為《園中茛苕 (Balkan)》的作品由香港藝術家楊沛鏗,他從小便熱衷於養各位動植物,大學之後更開始專注於植物類。這並非是他的業餘愛好,而是一種認真研究的狀態,他會了解植物的特性,甚至從中建立感情。2013 年,廣州觀察社甚至為《楊沛鏗百科全書》展覽作出這樣的導語:「這種讓人徹底浸入的狀態,不就是藝術其中一種最高的體驗嗎?」在入讀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後,楊沛鏗決定選擇植物作為創作媒介。正如今次的《園中茛苕 (Balkan)》,顯然處理得得心應手。牆上的茛苕攝影和中央的白瓷葉,被漂去了自然色彩,但卻保留了植物的形態,楊沛鏗把它們放置在綠色 LED 射燈下,人工還原植物的翠綠色彩,將現實與虛擬、真實與傳播神秘混合。
張恩利《舞蹈》
來自中國上海的藝術家張恩利為「Emerald City」展覽獻出兩幅室內草圖,名為《舞蹈》。張恩利是我認識多年的朋友,他主要是創作繪畫。2014 年,我曾為張恩利策劃首次香港個展「空間繪畫」(Space Painting),他擅於將我們日常生活的平凡事物演變成觸動人心的作品。前年,名模慈善家 Natalia Vodianova 創立的慈善基金 Naked Heart Foundation 舉辦年度慈善晚宴,我還將私人收藏的張恩利畫作捐出拍賣。張恩利兩幅《舞蹈》作品是他在 2000 年為首個個展準備的佈展方案。《舞蹈》以直線和平行透視法繪出透視圖,令展覽空間彷如一個透明的立方體,而且每一面都佈置了獨特的設計,如整齊排列的畫組,以及栩栩如生的舞者線條,各種細節都呈現出他期望為觀眾營造的空間體驗,也是對某種未實現的美好空間想像。18 年後的今天,這兩幅草圖已別具意義,成為兩件獨立作品。
受傳統藝術媒介的形式所限,大部份當代藝術作品總是無法脫離幾何的規範,「Emerald City」嘗試將不同時代和文化背景的藝術作品同時呈現,思考人們是否可以擺脫這些規範,而幾何學亦成為這些始發於不同地區的作品之間的紐帶。
有時候,一場藝術展覽最令我興奮的部份未必是展覽本身,而是能夠藉此機會認識和重遇各界的重量級人物。在「Emerald City」開幕當天,演員劉嘉玲、美國藝術家 Jeff Koons、MoMA PS1 總監及 MoMA 首席策展人 Klaus Biesenbach、洛杉磯紋身師 Doctor Woo、巴西名模 Alessandra Ambrosio、GCDS 創辦人 GIuliano Calza、時尚博客 Irene Kim 和 Susie Lau 等等都專程遠道而來,並在開幕後共進晚餐。有趣的是,我們還特地在餐桌中央放置兩部立體投影,投射出一座美輪美奐的「Emerald City」。
About Adrian Cheng
作為現代文化企業家,Adrian 不僅創立了購物藝術館K11,更跨界創辦非牟利藝術基金會 – K11 Art Foundation (KAF) 致力栽培具潛質的大中華藝術人才及提供國際性的創意平台,舉辦不同類型藝術及文化展覽。2014-2017 年入選 Art Review 雜誌 「最具影響力100人」的他,是現今當代藝術及文化界舉足輕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