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Christian Louboutin:男生愛球鞋,就如女生愛高跟鞋一樣瘋狂
奢華鞋款設計師於 Pitti Uomo 大談話題性新作。

時裝展近年逐漸變革,一直以正裝為主的佛羅倫斯 Pitti Uomo 時裝展,去年由 Gosha Rubchinskiy、Visvim 開始,到今年帶來 Off-White、J.W. Anderson 等新銳代表,街頭味道漸重。在佛羅倫斯注名景點 Santa Novella Maria 旁,奢華品牌 Christian Louboutin 亦帶來革新式的球鞋發佈,並以 Bike Polo 這種街頭起源的運動貫穿新作,一直以高跟鞋為名的傳奇設計師 Christian Louboutin,分享其獨特美學與球鞋設計的觀感。
為何開始設計鞋款?
從童年開始,我在童年時很迷戀女裝鞋款,因為當時在電影、舞台上都能看到很多經典的女裝鞋款。一開始設計鞋款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製作鞋款不像服飾,不是布料、針線、剪刀就能開始嘗試,對我來說就像小型的建築一樣。我一開始是為舞台上的女主角製鞋,及後為不同的品牌工作,但我一直都以覺得我為角色而製鞋,從不是打造一件產品。
所以,電影與女主角是你的靈感來源?
很多電影都有高跟鞋的經典時刻,在形狀、聲音、美態各種角度詮釋,就像 50 年代瑪麗連夢露出演的《Some Like It Hot》,在火車站的一幕中,只看見她的高跟鞋與蒸氣,卻展現了高跟鞋與女性的體態美,影響我甚深;希治閣《Vertigo》的 Madeleine 一角、Tony Richardson《Mademoiselle》中的女教師,即使是驚慄片,當中所展出的「驚艷」一度打動了我。
那麼作為設計師,怎樣把女裝鞋款的意念轉化成男裝設計?
在討論鞋款設計時,電影比音樂更影響我,在視覺上的衝擊非常具體。如果說男裝設計上,另一個抽象的靈感是軍事演習時的步操,與上述我所提及的概念相近,鞋成為了聲音與視覺的主體,相當有趣。戰爭結束後,軍事演習沒那麼頻繁時,我亦有一段時間相當留意奧運開幕的表演,一種和平的軍事演練,當中我最喜歡 90 年代的運動歷史呢。
談到 90 年代,亦能看出新作很像籃球鞋呢!
對的,就如 Christian Louboutin 今年的 Aurelien 球鞋,是一款完全以運動文化出發的設計,深受 Air Jordan 影響的 Christian Louboutin,我希望把這種 90’s 黃金年代的風格重新帶回來,由過往的 Loubikick 設計變法,並以簡約化輪廓,多層次面料與人手剪裁皮革,在今年的 Pitti Uomo 中由一眾 Bike Polo 選手率先穿上,連結舊日的情懷與現今的街頭運動。
由高跟鞋到球鞋發展,是 Christian Louboutin 的新方向?
從前的 Christian Louboutin 都會以奢華休閒作設計鞋款,到我真正開始想推出球鞋是,身邊的朋友跟我說,「假如你看看我的鞋櫃,我的球鞋收藏跟太太的高跟鞋收藏一樣多得驚人!」我就發現了男士對球鞋幾近瘋狂的追求,是跟女生愛買高跟鞋一樣的,理念相近。我認為鞋最重要的並非舒適、設計,而是第一印象,令人「渴求」甚至「迷戀」作為創作出發點,球鞋文化就有這一種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