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見學-2018 國家地理會德豐香港攝影大賽 得獎作品展
專訪手機攝影組別冠軍及大會評審。



影像對各位來說是甚麼?是一幅可以說故事的畫?還是只用來紀錄備忘。年度《國家地理》雜誌與會德豐地產合辦的國際攝影比賽「National Geographic Wheelock Hong Kong Photo Contest 」,近日便公佈得獎名單,今年的主題為「香港故事」,並分為自然、城市、人物,手機組這四個組別,參賽作品超過四千件,參賽者更是遍佈全球,可見競爭相當激烈。而今年大會評委由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師弗里茨‧霍夫曼(Fritz Hoffmann)、香港著名自然生態攝影師蘇毅雄,以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總編輯李永適共同擔任,選出代表到「香港故事」的作品。
而上一屆才新增的手機組別,在今屆比賽亦同樣交出水準,並且冠軍所用到的手機,是連續兩年均以 iPhone 拍攝出來。今年手機組別冠軍便由黃啓樂勝出,他憑着一部 Apple 於 2015 年推出的 iPhone 6s,在彩虹邨拍下一張 《Fish of Preservation》而勝出。其實黃啓樂正職是在廣州律師樓工作,很早已經熱愛攝影,更會與攝影愛好者來香港捕捉各個社區的影像。今次這幅作品,是他在 2015 年無心插柳所拍下的,因為家住九龍灣的他,其實對彩虹邨是司空見慣,也拍了很多遍,當日他也是和攝影朋友們經過彩虹邨,忽爾發現有人在曬鹹魚,當下他認為畫面十分有趣,便隨手拿起 iPhone 拍了下來,亦成為他今次用來參賽而成功獲獎。
早在 iPhone 3GS 已經使用的他,直言是到了 iPhone 6s 才真正用來拍攝,「因為後製應用程式逐漸增加,我喜歡 iPhone 的方便快捷,拍攝後的編輯都得心應手,再加上是在 iPhone 6s 開始,大家才慢慢喜歡即時分享,亦成為一部用來拍攝的副機。」對於他來說,拍攝注重的是當下一刻,錯過了便是錯過,所以 iPhone 給予他的是即時性,只要看到想拍的東西便可以立即拿出來拍。「我自己也想像不到原來手機相片的像素是可以這樣清晰,要知道我們這一代人其實已經很少會沖曬相片,很多時拍照都是儲存在手機內閒時重看,這次因為參賽才讓我知道原來 iPhone 所擁有的攝影性能也是不錯。」,而被問到一些攝影技巧,黃啓樂認為手機所追求的並不是專業級畫質,而是它的內容,「用手機拍攝其實可以靠線條去取勝,我的概念是愈簡單愈好,假如一幅照片太多元素,反而會變得累贅,大家會看不到照片想表達的東西。」對於今次獲得冠軍,他亦表示更能啟發日後多用手機去拍攝。
這次攝影比賽三位評審之一的香港著名自然生態攝影師蘇毅雄(Samson So),是對香港最為熟悉,亦多次擔任過評審,他表示今年作品有許多在構圖和意念上都相當特別,至於準則方面則着重在畫面美感、內容表達、創新意念、拍攝手法和社會責任等,認為作品的內容和故事性,是重要過手機的畫質以及是否和其他相機去媲美。「手機的便攜性是令到想拍攝的人大大增加,因為以往大家如想拍攝照片,都可能需要帶着一部比較重的相機才可以,反之現在只要隨手拿起手機便可以做到,紀錄事情亦更加即時性,比起以往可能要專業記者才報導到的事,現在都普及起來,我們亦可以在更加多的渠道知道身邊發生的事。」而 Samson 對於增設手機組別是一件更好的事,「這可以讓一班想說故事而沒有相機的人可以有機會參與,而且手機沒有很多在相機上有的功能,因此在拍攝上亦成為一個挑戰,更考攝影者的構圖功力,以及故事性。」
有關本屆「2018國家地理會德豐香港攝影大賽」的得獎作品將於 2 月 22 日至 3 月 3 日在尖沙咀「海港城‧美術館」公開展出,各位可以趁着假日空閒到展館親身看看多位優秀的作品。
海港城‧美術館
尖吵咀海港城海洋中心二階 207 號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