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BEAST 獨家解構 Guerrilla Group 2018 最新秋冬系列「TILKHURST」
Guerrilla Group 會如何看待現在的「機能趨勢」?

昨日為大家搶先報導台灣時裝品牌 Guerrilla Group 2018 最新秋冬系列「TILKHURST」,在簡單介紹一下核心主題後,有幸邀請到品牌主理人 Andrew,回答我們關於 Guerrilla Group 為何休憩兩季、「TILKHURST」中做出怎樣的突破、與對現今「機能趨勢」的看法等相關議題,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與我們一同深入認識。
介紹一下本次主題?
本次 18FW 以「TILKHURST」為名,我們為了趕上時裝週程,暫停了兩季的完整開發(17FW / 18SS),在曝光時的迴響算是蠻出乎我意料,但也更多人好奇為何會以「TILKHURST」作為主題。
長期關注我們品牌的人或許能夠了解,Guerrilla Group 向來是以 Science Fiction 作為品牌主要世界觀,靈感和設計細節的運用上,我跟合作夥伴們一直都是將我們成長過程中,所喜愛的元素如電影、遊戲以及視覺架構轉化到 GG 上面。
Guerrilla Group 最新秋冬系列「TILKHURST」單品圖輯
品牌創立至今,一直想嘗試做一個關於太空的主題,發想時我們直接想到《Alien》這部經典電影。如果對《Alien》系列熟悉的話,會知道電影裡面大部分的艦艇、飛行器具名稱,都能追溯到 Joseph Conrad 這位小說家。無論是 USCSS Nostromo、Narcissus、USS Sulaco 到 USCSS Patna 其命名靈感都是來自他的小說。因此這次主題就以 Joseph Conard 於 1885 年所服役的大型戰艦 TILKHURST 命名,也可以視為我們對《Alien》系列的一個致敬。
如何將主題「TILKHURST」轉化到設計上?
在構思每一季的主題時,GG 向來是概念大於服裝本身,因此在規劃服裝時,決定以電影的角度呈現軍用太空中繼站的生活,輪廓上以中繼站的常規制服作為主要靈感來源,而這所中繼站就叫做「TILKHURST」。
為了更符合未來軍裝的主題,輪廓發想上參考了《Alien》系列的人物設定以及美術架構,所以 Lookbook 裡可以看出許多軍裝角色的影子,例如飛官、維修工程師、傭兵等等。服裝本身,我們保留甚至強化了 GG 以往擅長使用的軍裝細節,無論是可拆卸式 MA-1、可拆卸式大衣、X 型馬甲背心等產品,都可以視為這個主題的延伸。
嘗試了哪些新元素嗎?
老實說,2018 最新秋冬系列算是 GG 由始至今版型較為繁複的一季,我們重新構思了產品構線的配置以及軍裝細節的使用,無論是拆解的運用、在 Coating 面料上做水洗質感的試驗、口袋與版型的走位,以及輔料的使用上,對品牌來說都是一個打散與重組的過程,而成品走向比起以往也會更接近軍品一些。
面料的使用上,為了更切合科幻的主題,我們開始與 Dyneema 以及 Ecco Leather 配合,尤其是 Ecco Leather 的透明牛皮 Apparition Leather® 會成為品牌往後的主要產品,在產量限量的前提下,會有更多使用該材質的產品開發。
最推薦的單品?
Re-Reproduction 04 MA-1(18F-ES-JJ01)算是這次最費工的產品了,在輪廓上以 British Flak Vest 作為基底,結合 MA-1 飛行夾克的細節。因此產品在未拆袖時是飛行夾克(圖一),但拆袖後可以作為馬甲背心來使用(圖二)。
Guerrilla Group 的 Cyperpunk 風格有因流行趨勢,做出設計調整嗎?
首先想說明我們一直不想只單單做一個服裝品牌,如前面所提,在每個季度的發想上,GG 是概念大於服裝本身的。但在 18FW 之前的系列,GG 一直處在落後的時程上,因此在服裝以及品牌世界觀的表現上,都非常倉促以及不完整。所以去年夏天才決定砍掉 17FW 與 18SS ,改以 Capsule Collection 形式呈現,這樣一來也有比較多的時間去思考往後品牌的主題呈現和故事。
回到問題點上,我不會將 GG 的品牌定位在所謂的 Cyberpunk 風格上,如果要拿一個單字來解釋,我傾向使用「Sci-fi」。GG 一開始的世界觀定位上都是以科幻、軍事為主,但我們所沿用的靈感不僅僅是科幻電影,也包含電玩、動漫、電影,甚至是當代政治、90 年代的數位藝術運動等等。GG 對我們來說,較像是一個表現平台,只是用我們的方式,將成長時期所經歷、熱愛的東西轉化為服裝,因此反烏托邦科幻雖然是 GG 的主要敘事軸,但內容卻可以非常廣泛。
GG 對我們來說,較像是一個表現平台,只是用我們的方式,將成長時期所經歷、熱愛的東西轉化為服裝。
拿過往的幾個系列打比方,在主題發想上都有一些彩蛋存在,14FW : Prototype Zero / 鋼彈、15SS : End of Secrecy / 稜鏡計劃、15FW : Assymetrical Warfare / 越戰、16SS : Nightfall / 天誅 ……。這幾個系列中,能看出 GG 想表達的不只侷限在 Cypberpunk 中,甚至在 18SS 亡走梟雄的主題上,靈感就取自 90 年代的香港警匪片,主因也只是我與合作夥伴小時候非常著迷吳宇森的周潤發系列電影,而「亡走梟雄」就是我們想把那些元素轉化至 GG 世界內的一個途徑而已。
如何看待現在的「機能趨勢」?
機能性服裝算是近來的大宗趨勢,但也可能是趨勢使然與媒體渲染的關係,從大眾的角度來說,很容易將許多本來就不專屬於機能性服裝的設計、品牌、或是細節歸類到這個類別裡面,反而許多機能性所必須考量的設計點都被輕易地忽略了。
現在大眾所認知的「機能」,其實很早就存在於市場上,幾乎一半以上的設計都來自於公發軍裝,從最常見的輔料上來說,Spanish Quick Release 是西班牙軍、德軍以及英軍的 PLCE 上面最為廣泛使用。最常見的外套背帶則可追朔到二戰的 10th Division Mountain Jacket 的一體式背包,以及英軍飛行服 RAF Taylor Buoyancy Flying Suit、Pat British Army Tank Crew Oversuit 等等都可見到外套背帶的影子。而其他像是 ECWCS,PCU 等多層式極地防寒系統,甚至是軍規常用的 Molle System,都是目前機能性服裝最常轉化的版型細節。因此,對於現在的機能趨勢,在我的解釋會是軍裝風潮的再進化!畢竟軍裝向來都是時裝的主要繆思,而現在的趨勢則是再將以前的軍裝細節,配上當下的功能性面料以及輔料去做一個新的呈現。
軍裝向來都是時裝的主要繆思,而現在的趨勢則是再將以前的軍裝細節,配上當下的功能性面料以及輔料去做一個新的呈現。
以 Guerrilla Group 來說,我從不想把它侷限為機能品牌。或許是面料以及細節上的配置,很多人將我們歸類為 Techwear,但對我來說,一件衣服要達成真正的機能性需要非常多的考量:無論是人體工學的設定、面料以及結構的堪用性,防水貼條的耐久度,版型、舒適度以及可活動性的需求等等,都會是機能品牌的考核點。
如果將以上幾點作為審核標準,部分產品上我們是沒有達到這些要求的。因此,如果從服裝產品的角度出發,當然在我們的規劃裡面,GG 將會在面料上開始做更多進階功能性面料的嘗試,但我還是比較希望支持者能將 GG 視為一個以軍裝為出發,並融合功能性元素的街頭服裝品牌,而這也是我們一直想要達成的目標。
Guerrilla Group 的下一步?
為了提升品牌廣度,GG 將會有更多聯名企劃去提高周邊產品的完整性,像是 19SS 我們就與日本品牌 ST Line 合作了兩款手套的開發,而 19FW 也會有 2 至 3 個聯名產品收錄系列中。
品牌未來的發展上,從趕上季度之後,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每一季主題的發想,因此未來的 GG 將會擁有更豐富以及完整的故事主題內容。以 19SS 為例,相信很多看過預告的人,都可以發現我們是以車子為主題,以 90 年代的日式改裝車廠為靈感,這對團隊來說,無論是主題的策劃、面料、顏色的運用以及各個方面都是很大的突破。
在這邊也跟大家透露一個資訊,為了讓這個系列更完整,我們團隊從去年開始便著手組裝 GG 專屬的 Project Car,在預告裡面出現的 S2K 就是其中一台 GG 改裝車,到時其他車種將會隨著 19SS 形象以及影片一起曝光,也請各位再期待一下。
Guerrilla Group 2018 最新秋冬系列「TILKHURST」目前已正式登陸官方網站,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留意 Guerrilla Group 官方頁面與 Instagram,並關注 HYPEBEAST 的相關追蹤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