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職業 Hiphop 舞者 Lilbo:「靜水流深」的舞蹈哲學
「多數人認為堅持是辛苦的,可是我不這麼覺得,因為跳舞是我想做的事,我不覺得辛苦。」

「我是小博、Lilbo,今年 35 歲,來自 Darumors、HDsquad,擅長的舞風是 Hiphop,平時除了是街舞老師,同時也是服飾品牌『黃色炸藥.tnt』的主理人,平常的工作涉及品牌設計、平面設計、接案等。」
Lilbo 從大學開始正式接觸街舞、設計工作至今超過 15 年,身上同時肩負街舞老師、品牌主理人、接案設計師三重身份,日常生活十分繁忙且豐富,但他仍然樂在其中,並從中找到適合的轉換模式,讓自己持續對這些事物保有熱情;從言談中也可以體會到他對於 Hiphop 文化的熱愛,以及自身的高要求,還能感受到他高冷外表下的幽默及謙遜。
以下便帶來與 Lilbo 的完整訪談,聽他訴說自己從無到有,累積至今的心路歷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什麼時候開始接觸到街舞?
小時候舅舅給我看 L.A. Boyz,當時他有做一些 Breaking 動作,我看到覺得好酷、好喜歡,不過當時家裡希望我認真讀書,所以沒有深入研究,但它一直藏在我心中,後來也陸續接觸其他文化;國、高中開始幫 Bboy 朋友們塗鴉,真的開始跳舞是大學加入熱舞社的時候。
跳舞讓你產生什麼改變?
學到最多的就是你要「做」,因為跳舞的根本就是要練,沒練就沒有,有練身體就會告訴你;我把這個概念運用在各種事上;想做什麼事,真的要有開始才會有後續,第一次肯定不會好,但要有開始,才有機會變好。
曾經為了跳舞做出什麼犧牲?
跳舞是我很喜歡、想做一輩子的事,所以我做任何事前,都會思考有沒有辦法兩者兼顧;我的原則是想做某件事時,該做的事不能做不好,比如課業,我不是非常優秀的學生,但不致於陷入被當、被退學的情況;真的要說的話,我犧牲的可能是跟朋友相處、交女朋友的時間,所以認識的幾乎是同圈子的朋友。
什麼原因讓你堅持跳到現在?
這很難想出答案,多數人認為堅持是辛苦的,可是我不這麼覺得,因為跳舞是我想做的事,我不覺得辛苦,我也沒有特別想說為什麼可以跳到現在;儘管我曾經想要不跳、想要放棄,但後來發現,自己真的太喜歡 Hiphop、太喜歡這些音樂,只要看到有人跳,或是聽到有人在放這些歌曲,我就會忍不住跟著起舞,就一直跳到現在。
想做什麼事,真的要有開始才會有後續,第一次肯定不會好,但要有開始,才有機會變好。
為何會有要放棄的念頭?
那時候是迷惘自己要靠什麼維生,我大概有兩次想要放棄的念頭,第一次是大三、四準備出社會時,第二次是出社會後,原因都是因為生活難平衡,感覺自己不能把重心放在跳舞那麼多,但後來都撐過去了,不是放不下,是因為喜歡,我喜歡跳舞也喜歡看大家跳舞。
印象最深刻的活動/比賽?
多數有印象的比賽,應該都是出國接觸到、比賽成績不錯的,近期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韓國光州 Line Up,它每個舞風的參賽人數大概是 4、500 人,規模非常大;還有今年 8 月東京有一個台日聯合舉辦的活動叫 Fresh;以及我很年輕、剛出社會不久時,有存錢去香港比 SDK,這幾場是我比較有記憶的國外賽事。
再往前推還有 2016 年台灣的 Beat Street,我當時蠻幸運的拿到台灣區亞軍,決賽對上日本很厲害的日本 Guest Osaam san ,那次的經驗也讓我一直記在心裡。
國外跟台灣跳舞環境的差別?
感受最明顯是人口數,跳舞本身就屬於藝術文化,不是多數人的優先選擇,加上台灣人口數少,想經營起來的難度相對更高,在這個前提下,台灣的風格其實不會分隔太遠,彼此都大概知道、認識,不同風格也會彼此交流,我認為台灣舞者在亞洲區的音樂表現很厲害;國外舞者的話,他們人多地廣,城市分隔很遠,除非大型活動聚集,不然彼此間的交流不像我們這麼容易,這是雙方比較大的差別之一。
目前我接觸到最不一樣的應該是日本,對他們來說,A 就是 A,不會有模糊不清的界線,很有職人精神,因為要往內 Dig 所以必須搞清楚自己在 Dig 什麼,他們對 Hiphop 相當講究且嚴謹,基礎十分穩固,相對來說就會少些自由奔放還有各種可能性,但世界級舞者肯定是兩者兼具,到最後發現,要真的那麼厲害,就要能兼容所有事物,只是每個人走的路程不太一樣。
透過跳舞的過程,我發現自己喜歡拘謹、紮實地慢慢累積,再自由自在地表現。
對於比賽的想法?
我認為它就是個遊戲、曝光平台,可以讓自己被看到;說它是遊戲,是因為它無法量化,它有太多層面,光 Hiphop 就代表太多意思,風格也包容很廣,好像沒有一個標準,能夠說贏了什麼比賽,就等於有點什麼;你只能透過「常常贏比賽」,才能夠看起來有點什麼,重點是「常常」,不是一、兩次。
你會怎麼形容自己的舞蹈風格?
我認為「風格」就是把喜歡的東西,用喜歡的方式疊加成自己獨有的樣貌;多數學生、朋友覺得我偏「流動」,但我只是顧慮到原本忽略的細節,並好好的做完,加上我的身形、過程比較長,就變「流動」了;但我喜歡的不是只有「流動」,這時候就會去思考怎樣才能再進步。
「光而不耀,靜水流深」來自老子《道德經》, 發光時不刺眼,像靜水才能流深; 以我的學習經歷來說,我是到真正謙虛面對自己,慢慢做出改變後,才開始有收穫; 拿跳舞舉例,我重新學習過去自認為練會的基礎,重新調整自已的心態,透過重複地審視、練習、突破,才逐漸接近自己想要的樣子。
透過跳舞的過程,我發現自己喜歡拘謹、紮實地慢慢累積,再自由自在地表現;我也常參加國內外的比賽,考驗自己是否有把練習的東西進駐身體,能不能自在地穿梭在音樂之中。
個人未來舞蹈方面的規劃?
以前我會覺得一定要拿個世界冠軍,現在想法有點不一樣,可能跟年紀有關,拿冠軍這個想法還有,但不會是最想做的事;Hiphop 比賽難度很高,很難說練到什麼程度,就真的可以拿到什麼獎項;所以我就繼續努力,繼續加強自己,等時間到,有就有,沒有也沒有關係。
我認為「風格」就是把喜歡的東西,用喜歡的方式疊加成自己獨有的樣貌。
一天的日常生活計畫?
我之前一直都在外面的公司上班,以前是白天上班,晚上練舞,練完舞後回家做品牌的東西,今年剛好有些機緣,可以全心經營 TNT;要從每天打卡上班,改成經營一間公司是很大的調整,我開始需要制定詳細的時間計畫,以前沒想過休息也是需要安排的行程,因為在公司上班時,下班就是把握時間做喜歡的事,根本沒想過休息;現在發現不能把自己操爆,適當的休息,心理跟身體都更能發揮得好。注意!休息跟偷懶不一樣!
現在起床後我不會馬上進入工作模式,反而會先吸取靈感,像是看看別人怎麼經營品牌、看看跳舞影片,或是整理自己的設計作品,因為一直以來都只有輸出沒有管理,這也是我在練習的改變之一,等這些事情都走過才開始工作,一直持續到晚上 7 點左右,之後的時間則是教課或練舞,結束後就會讓自己休息,休息不是偷懶,比較像放鬆心情,不一定要得出什麼,就是沈澱、恢復一下,隔天又可以再次出發。
練舞時間的規劃?
原則上每天都要練,但有時候課比較多,或學生要成發、排舞,真的沒時間能運用時,就得自己找空檔練;後來我想到可以在不影響教學品質的情況下,安排適合學生,也適合我練習的課程,讓我能在教課時和學生一起練,因為我在練的東西,學生也會需要練,這樣也能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什麼時候開始從事設計類的工作?
我從小就很喜歡畫畫,但家境關係沒什麼機會去外面學,我高中讀普通高中,沒有科班背景,都是自己摸、亂畫,一開始是畫塗鴉、街頭的東西,直到要考大學時,才去請教美術老師,問他素描要怎麼畫,運用下課時間在學校「補習」,後來大學很幸運考上設計系,真正開始學習到設計類的知識,之後才從事相關工作。
為何會想創立自己的服飾品牌?
一開始的動機超級簡單,因為我長得比較高大,台灣的衣服很難有大尺寸,又符合我想要跳舞穿的需求,於是我就自己去弄符合我身形的衣服,加上我會畫畫和設計,所以就嘗試看看;開賣幾次後發現,我設計出來的商品,大家會喜歡、支持,加上我自己也很熱愛相關文化,像是買衣服、穿搭還有跳舞,所以我就把這些東西結合,變成現在的「黃色炸藥.tnt」。
設計靈感來源?
我喜歡看動畫、逛展覽、收藏玩具以及跳舞,這都是我創作時的靈感,還有音樂也是,我很喜歡 90 年代的饒舌歌手,比如 Biggie、Tupac 或是 Wu-Tang Clan。
今年中秋節的時候,因為家人剛好在台南經營甜點店,所以就推出以 Biggie 發想的美式軟餅乾聯名中秋禮盒,整個禮盒從包裝到衣服、動畫都是以 Biggie 為靈感,還找來好朋友阿能當模特;結果照片出來我們都笑說,這也太像 Biggie 了吧,整個系列沒有用到 Biggie 的圖案,但是懂的人一眼就會看出我們玩的主題是什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如何在不同身份中取得平衡?
我在切換舞者、設計師這兩個身份時,精神力損耗非常大,因為這是兩件不同的事,但其實也是同件事,就是「我」;實際上我也從這兩個才能中互相汲取、給予靈感。
好比說我跳舞的身體軌跡、空間感,很多是從畫畫來的,我一開始沒發現,是有前輩說我跳舞時的空間感很好,但我根本沒注意過,於是我開始思考,這些東西從何而來?後來發現似乎跟畫畫有關,從我起筆、落筆到收筆的位置、路徑、軌跡、空間,還有開始跟結束的時機點,每個細節都有所不同。
當我把這些想法運用到跳舞時,就會產生畫畫時的本能反應,時間久了,空間跟畫面感就很會自然地堆疊起來;這兩樣能力我培養很久,到現在也是緊密呼應,對我來說其實不是不同身份,而是同一個。
多數人認為堅持是辛苦的,可是我不這麼覺得,因為跳舞是我想做的事,我不覺得辛苦。
台灣的舞者要如何靠跳舞養活自己?
這不單是舞者要去想的問題,但我們一直想讓這件事發生,在台灣可能還有觀念差異,導致現況跟國外不太一樣。
理想當然是台灣的舞者可以靠跳舞養活自己,但真的很難,這可能需要有財團、政府的支持,不然學生看到每位老師都過得這麼辛苦,誰要當老師?誰要教跳舞?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顧好自己,這樣才能讓身邊的朋友、學生知道,努力是有機會的;像 Breaking 也是因為有奧運,讓更多人認識、瞭解,進而參與,不然前幾年 Bboy 人數越來越少,現在又很多人願意投入,需要得就是契機。
有什麼想對讀者說的話?
如果大家有空的話來跳舞,跳舞可以幫助身體變健康;像我小時候常常過敏,開始跳舞以後,這就沒再發生,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身體真的會變好,加上要一直運用身體,體格也會變壯;街舞真的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不用筋開腰軟會旋轉,甚至沒有手腳也能跳,門檻非常非常低;通常只是大家不敢,可能覺得自己很醜,但大家都是醜過來的,就像前面講的,街舞讓我學到的就是要「做」,想成為心目中的樣子,就要先有第一步的作為,這樣才會有後面的東西,我希望大家可以來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