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 Simz 與 Bowers & Wilkins 暢談音樂製作
透過「How We Make」紀錄片揭露她的第四張專輯幕後創作過程。
著名音響品牌 Bowers & Wilkins 最近邀請了屢獲殊榮的知名導演 Joss Crowley 製作名為「How We Make」紀錄片,由歌手及音樂製作人親述他們幕後的音樂創作過程。
在這部紀錄片中,由說唱歌手 Little Simz 向觀眾分享她的音樂創作故事。在她長達十年的歌手生涯中,這位曾經獲得水星獎(Mercury
Award)提名的 rapper 一直深受她的成長地所啟發。她對當地文化有著深入了解,並樂於透過音樂去表達箇中的情感。她的唱片《GRAY Area》和《Drop 6》為自己吸納了一班不可或缺的忠心歌迷。而在她最新發行的專輯《Sometimes I Might Be Introvert》之中,部分錄音便是在著名的 Abbey Road Studios 錄音室完成,而當中所使用的配備就包括了深得一眾歌手,監製等音樂製作人所信賴的 Bowers & Wilkins 招牌 800 系列喇叭。
《Sometimes I Might Be Introvert》正好代表著過去兩年的氣氛。這張專輯主要由 Little Simz 在封城期間獨自創作,期後再由她的親密合作夥伴 Inflo(專輯《GREY Area》的製作人)、Jakwob 以及 Miles James 合作完成,當中盛載著 Little Simz 對家庭、名利、愛情和女性身份的反思。由於這張專輯充滿著富有力量的細節,因此在微調及後期製作部份需要花上更多心機處理,才能令聽眾不會錯過任何細節,亦因此需要在著名的 Abbey Road Studios 錄音才能令專輯在聲音上達至完美境界。
在創作專輯主打歌《Introvert》的時候,Little Simz 回想起多年來在音樂創作過程中的相同之處。她在紀錄片中表示:「我總是以一個反
思和自省的角度去創作音樂,並且一直試圖從自己的弱點中茁壯成長。」在著名的 Abbey Road 二號錄音室內,Little Simz 播放著《Introvert》的前奏,那些由鼓及號角所組成磅礡的氣勢與主歌的歌詞「 I hate the thought of just being a burden, I hate that these conversations are surfaced, Simz the artist or Simbi the person?」形成富有戲劇張力的對比,這種讓人感到自豪,並且要公開讓大家看到的脆弱,對 Little Simz 而言至關重要。
對於詩歌合唱團與銅鈸在歌曲上的融合,她表示:「古典樂與 Hip-Hop 的結合,既美妙又具有衝擊力,就像 Hip-Hop 一樣。」
此外,紀錄片還讓觀眾更進一步了解 Little Simz 如何將音樂轉化成視覺語言。鏡頭從 Abbey Road Studio 轉到排舞室,由 Little Simz 的排舞師 Kloé Dean 講解如何將歌曲中的鼓聲融入編舞,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拍攝的 MV 中發揮關鍵作用。
音樂製作不一定要完美無瑕的。Little Simz 發現,那些在鼓墊及廝裂的人聲中存在的輕柔敲擊聲裡面蘊藏著美感。音樂中的不完美是很重要的,它們帶來個性、勇氣和情感。雖然這些缺陷不是故意的,但它們卻含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因此經常在製成品中得以保留。「這些就是讓你的情緒變化和起雞皮疙瘩的原因。人們以為聽到的只是聲音,其實當中還有情感。」Little Simz 如是說。這就是 Bowers & Wilkins 的目標:讓音樂人可以創作出完全表達到自己的音樂,讓聽眾聽到音樂人的想法。
除了探討 Little Simz 在製作《Introvert》時的心路歷程之外,「How We Make」還讓觀眾了解到其他不同派別的跨世代音樂人的創作故事,例如傳奇樂隊 Chic 的主音 Nile Rodgers,為樂隊的經典作品《Good Times》進行錄音的錄音師 Bob Clearmountain 和作曲家 Max Richter。他們在創作音樂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在敍述一些故事。在「How We Make」 中,你會深入了解到字裡行間的聲符為何如此重要,以及音樂家閃如何將一個在午夜夢迴時出現的想法轉化成音樂。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登上 Bowers & Wilkins 的官方 YouTube 頻道上觀賞完整的《How We Make》紀錄片,仔細了解 Little Simz 的音樂創作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