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ftwerk 如何影響當今男裝潮流的面貌?| Cover Art
「自 The Beatles 以來,沒有任何一支樂隊對於流行文化的影響力能匹敵 Kraftwerk。」
唱片封面(Cover Art 或稱 Album Art)在流行文化中,不僅是一種唱片紙質封套或是塑料外殼上的圖案,經典的唱片封面設計,被認為是設計師與音樂家獨特的視覺傳達途徑,唱片封面因為提供了更多的設計自由,其中不少帶有政治性、議題性,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
從 The Velvet Underground《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到近年 Kanye West、Travis Scott 等音樂人,音樂已經成為潮流文化輸出方式的主力,後者也善於利用唱片封面衍生出服飾和整體視覺風格來為音樂進行傳播。Cover Art 這個欄目就是以唱片封面為潮流文化場景帶來的影響為主題,分享與唱片封面相關的故事。
2020 年是 Kraftwerk 成軍的第 50 年,作為世界上最常青的音樂組合之一,這支成立於西德的電子樂隊歷經了從黑膠時代到流媒體時代完整的載體變革,並始終活躍於音樂領域的最前沿。一如 The Velvet Underground 塑造了今天的邊緣音樂群體面貌一般,Kraftwerk 在如今所有使用「機器」製作出的音樂中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跡——這樣的影響絕非直觀且暴力的,而是以結構簡單卻晦澀難明的歌曲呈現,通過作用於 Davie Bowie、Brian Eno、R.E.M、Missy Elliott、Y.M.O、Daft Punk、Coldplay 乃至 Jay-Z、Kanye West 等在各自領域具有統治級影響力的音樂人進一步推廣,Kraftwerk 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音樂世界。
作為處於音樂變革史關鍵地位的樂隊,你可以從 Kraftwerk 1974 年專輯《Autobahn》中尋得前衛搖滾進行合成器實驗的蛛絲馬跡,也可以從 1977 年《Trans Europa Express》中聽到現代 Hip-hop 裡對於鼓組 looping 的最初嘗試。Kraftwerk 對於電子樂雛形的塑造、對於俱樂部音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Synth-pop、Techno、Ambient 和 House 無不受其惠及。在 1974 年至 1981 年這最高產的 7 年之間,樂隊產出了一系列偉大的專輯,推動著流行音樂的軌跡逐漸由傳統的器樂搖滾向著電子化的趨勢發展。
除了音樂上取得了旁人無可比擬的成就,Kraftwerk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還歸功於對於樂隊整體視覺呈現的精心打磨,專輯封面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與音樂歷史上其他偉大的唱片封面有所區別,在 Kraftwerk 創作的早期,其專輯封面的設計美學就已經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如《Kraftwerk 1》和《Kraftwerk 2》極具 Andy Warhol 風格特點的波普藝術風格的封面設計,或是 1974 年《Autobahn》上就已經嘗試進行扁平化風格的設計。
儘管在 2009 年,樂隊對一系列專輯封面進行了重新設計,但早在半個世紀之前,Kraftwerk 就已經摒棄了傳統音樂媒介的限制,不再將視覺呈現拘泥於封面設計,而是將樂隊發展成一個涵蓋範圍更廣的藝術項目:聲音、圖像、平面設計、行為藝術以及現場表演。Kraftwerk 更像是多媒體組合,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表達來實現主創們的願景。
儘管《Auroban》是 Kraftwerk 逐漸走向電氣化的開始,《Radio-Activity》是樂隊首次完全不使用傳統樂器進行創作的專輯,但《The Man-Machine》才是可以被視為現代電子樂起點的那一張,它的視覺設計也帶給了時尚世界長久的影響。除了促成八十年代的「合成器浪潮」,繼而對後續電子樂的發展起到啓蒙作用;Kraftwerk 還通過《The Man-Machine》專輯封面的設計,在暗中策動了無數次震撼了世界的時尚運動:Raf Simons 用了一整季的設計來向《The Man-Machine》致敬;Kris Van Assche 在執掌 Dior Homme 期間多次引用這張專輯;而 COMME des GARÇONS 的 CEO,Adrian Joffe 也在早先與 HYPEBEAST 的一次對話中毫不忌憚地表達了對於這支樂隊和這張專輯的喜愛,至於受到這張專輯封面間接影響的設計師、音樂人更是數不勝數。
Kraftwerk – The Man-Machine
1978 年,Kraftwerk 發佈了第七張錄音室專輯《The Man-Machine》。在專輯中,Kraftwerk 打造出一系列不近人情的機器人形象,並以「The Robots」自居。樂隊將成員描述為機器人的想法最初來自於 Fritz Lang 於 1927 年上映的電影《Metropolis》,並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時期,用這張飽含哲學思辨的專輯來探討人類與科技之間的交互作用。
Karl Klefisch 為 Kraftwerk 的《The Man-Machine》設計專輯封面時參考了 El Lissitzky 的著作,在這位俄羅斯先鋒派巨匠的「構成主義」和「立體主義」相結合的影響下,專輯封面最終融合成了一張頗具包豪斯風格的作品——遠離了當時盛行的極簡主義風格和正在走下坡路的波普藝術風格,並把目光投向了比現在更久遠的未來。
專輯封面的靈感來源之廣,在當時的設計案例中也不多見:最顯眼的四位成員肖像的構圖方式模仿了當時蘇聯常見的海報樣式,只不過從孔武有力的勞動者形象替換成了身著紅色西裝和黑色領帶,有著精緻髮型與妝容的樂隊主創:畫面重心配比和紅色與黑色結合的配色靈感則來自於 El Lissitzky 1920 年的設計作品《Story of Two Squares》;至於傾斜矩陣的圖文混排方式,則具有構成派藝術家 Alexander Rodchenko 的作派;專輯封面上四國語言的應用,則是延續了其上一張專輯《Trans-Europe Express》里對於「Eurpo Endless」的控訴——而絕非僅僅為了傳播便利所使用。
除了將「The Robots」這一 Kraftwerk 歷代創作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完美地與具有政治隱喻的設計排版相結合,這一富含美學理念的專輯封面也成為 Kraftwerk 打造後續幾十年里代表性形象的基礎。在專輯發佈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紅襯衫與黑領帶的結合都被與 Kraftwerk 直接聯繫起來,而這一形象在時尚世界中最直接的引用發生在 1998 年的 Raf Simons 1998 秋冬系列秀場上。
Kraftwerk 極大地影響了設計師 Kris Van Assche 的設計風格。Kris Van Assche 不止一次地在作品中引用《The Man-Machine》以及「The Robots」等概念並將之現代化,以過往被忽略的美學角度進行解讀。
儘管在後續的發展中,Kraftwerk 的形象也有了更多不同的變化,如酷似用於電影的動作捕捉中的連體服,或是抹去人類生物特徵的二維化「Kraftwerk」,但紅襯衫黑領帶的經典「The Robots」形象則會永遠存在,並以各種創新形式呈現於樂迷眼前。
除了通過關鍵設計師,將專輯靈感輸送至時尚世界,Kraftwerk 對於時尚行業的另一重要影響則通過其現場演出時的舞台設計與裝置。Kraftwerk 是第一批對演出場地進行個性化改革的樂隊之一:演出場地不再局限於專業的音樂演出場所,而是不斷發生於博物館、藝術展館、畫廊甚至機場,通過搭建大型的燈光裝置、數字屏幕以及複雜的視覺呈現,以達到樂隊對於作品現場演繹的理想狀態。
當《Radio-Acitity》中採樣的蓋革計數器(一種常用於測試輻射強度的儀器)在演出現場響起,配合顯示屏中不斷重復的核彈爆炸景象,喚起了深處冷戰中心的人們對於核武器的恐懼,至於 1991 年 remaster 版的《Radio-Acitity》所加入的 Sellafield 核電站以及 Chernobyl 的元素,則體現了這支樂隊驚人的適應能力。
時至今日,Kraftwerk 所崇尚的視覺藝術已然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其半個世紀以前的音樂作品,通過裝置藝術和 3D 視覺技術在大型演出現場的運用,Kraftwerk 的音樂現場再次領跑於音樂領域,同時也啓發了如 Daft Punk 在內的電子音樂人於演出時著用頭盔演出的創意。
Kraftwerk 將「視覺」與「聽覺」結合為一進行整體設計的思維也極大影響了現今的時尚秀場,對於演出現場極度豐富的視覺元素進行機械化的處理,意外地在時尚領域受到非比尋常的歡迎——不少設計師都是以這一模式進行布展。在上文提及的 Dior Homme 2016 秋冬系列展示上,時任設計總監的 Kris Van Assche 就以紅、黑二色的佈景還原了《The Man-Machine》專輯封面營造出的氛圍。
令人惋惜的是,自 1981 年的《Computer World》以來,Kraftwerk 只發佈了兩張原創專輯,而樂隊也將自己的未來投注於拓寬「現場演出」的藝術邊界以及將過往曲目的數字化上。2009 年,Kraftwerk 再度對原有母帶進行處理,Digital Remaster 版本的封面則由 Johann Zambryski 操刀設計,進一步擦除了封面上樂隊四人的形象,使這一概念更加簡化、精煉。
此時的 Kraftwerk 已然不僅是一個樂隊,或者四個人,這個由樂隊親手塑造的機器人在不斷升級進化中已然成為「Kraftwerk」的一部分。許多人將 Kraftwerk 後期靈感的匱乏歸咎為樂隊對於產品質量過於苛刻的要求和對於完美主義的過分追求,但這也恰恰正是其改變世界的能量來由。
《The Guardian》評論:「自 The Beatles 以來,沒有任何一支樂隊對於流行文化的影響力能匹敵 Kraftwerk。不僅對於流行文化具有深遠影響,Kraftwerk 在領跑潮流上也沒有留給世界足夠的時間以理解自己作品蘊含的深刻內涵:專輯《The Man-Machine》中的單曲《The Model》直到發佈的第四年,即 1982 年才在英國成為冠軍曲目,而其突然受到追捧的原因居然是但是大量使用合成器音效的英倫樂隊對 Kraftwerk 作品的採樣、效仿,張專輯對於流行文化的影響可見一斑。」
不僅是未來主義,更是「倒退的未來主義」,Kraftwerk 的出現,令現代主義發展的軌道發生了偏擺——先驅者在摸索著往前走的時候,也從未忘記回頭。喜歡這篇的讀者們不妨訂閱 HYPEBEAST 電子報與關注下方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