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導演 Ken Loach 以電影訴說經濟問題 贏得康城影展金棕櫚獎
《I, Daniel Blake》以小人物道出了社會的經濟和福利問題。

2016 康城影展完滿結束,最高榮譽獎項金棕櫚獎(Palme d’Or)由英國導演、79 歲的 Ken Loach 奪得,他今次的電影《I, Daniel Blake》,講述一名因心臟病不能工作的木工,遇上了一位單親媽媽的故事,兩人都是失去了原本應有社會福利的人,也是導演想探討的問題,他說:「現在世界均以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的概念去進行削減政府財政赤字(project of austerity,卻為民生帶來了災難。」Ken 也希望電影能令大家反思英國的福利政策。而當問到他未來的計劃,Ken Loach 說:「到我這個年紀,看得到明天的日出已是幸運的事,我不會想太遠了,得一天想一天吧。」這已是導演第二次得到金棕櫚獎,上一次已是 2006 年的電影《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I, Daniel Blake》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