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eaker Freaker》創始人 Simon Wood 的從業故事與球鞋思考 | Sole Mates
「球鞋聖經」的幕後主筆。

《Sneaker Freaker》創始人 Simon Wood 的從業故事與球鞋思考 | Sole Mates
「球鞋聖經」的幕後主筆。
Sole Mates 是 HYPEBEAST 一檔關于球鞋文化的全新欄目,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帶著「你爲何喜愛球鞋?」的問題,探尋「Hype」之外的深層含義。Sole Mates 將揭開每個「Sneakerhead」參與者關于球鞋的起源故事,讓他們來講述爲何有這麽一雙球鞋如此重要。
被大家簡稱呼爲「Woody」的 Simon Wood,除了是球鞋行業裏的 OG,更是出了名的愛說故事的人。這也是爲什麽他創立的《Sneaker Freaker》,以其深入研究鞋類歷史領域的出版品而聞名,比以往任何人都要走得更遠。2018 年出版的《The Ultimate Sneaker Book》是一本多達 672 頁,堪稱爲「球鞋聖經」的作品,該項目融合了 Woody 在球鞋世界暢遊 15 年的奉獻和畢生的知識價值。
在回憶這本書的籌備過程時,Woody 表示:「它幾乎讓我在身體、精神和情感上崩潰。」
那爲什麽如今他要再來一次?因爲 Woody 還有很多球鞋故事沒有說完。在他的新書《Sneaker Freaker: Soled Out》發行之前,HYPEBEAST 與 Woody 共度了一整個下午來聊聊這本新書,更重要的是,聊聊他對鞋子的熱愛。在本期的「Sole Mates」中,Woody 跟我們討論了他對 Nike Air Force 1 的喜愛,以及他是如何思考球鞋行業的命運。
HYPEBEAST: 你是如何喜歡上球鞋的?
Woody: 我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當時我還不到 10 歲,有一次我在商店櫥窗外看著自己的倒影時,我看著自己的雙腳心想:「我的腳是不是太大了?」然後我開始注意到自己的鞋子,它們好像我整身造型上的感歎號那般引人注意。那是在球鞋開始流行起來的幾十年前。那時候我關注一雙鞋大多是因爲運動員,尤其是籃球或網球運動員;我當時真的很喜歡網球,尤其是從鞋子的角度來看,我會額外留意他們穿的是什麽。
以前你是沒辦法走到體育用品店就能買到 Nike 商品的,它也不是隨時都有貨,你更不可能通過網絡去購買。我曾經甚至認爲運動員擁有的那些「神奇」鞋子,是普通人永遠不可能得到的。
縱觀你的職業生涯,有什麽非常關鍵的時刻嗎?
我在倫敦住了四年多,當時我在 Soho 區從事廣告行業,所以我的午餐時間要麽是在酒吧裏放肆地喝一品脫啤酒,要麽就是去逛逛那些從日本和美國帶鞋回來賣的店,這些店鋪裏有很多別處都看不到的好東西。我還記得第一次在 Oxford Street 上的 Bulgarias 買到元年的 Nike Terra Humara,我對那段時間有著非常美好的回憶,我認爲那改變了一些我對鞋子的看法。90 年代初的一次紐約之行,當時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但在 Canal Street 附近有個地方——可能是非常早期的一家分銷店——我走過它的門前時,頭差點掉下來。他們在牆上擺著 30 對 AF1。
那次我是去要前往西印度群島看一場板球比賽,因此我不可能帶著 20 雙鞋走,並在店裏來回踱步糾結了快 2 個小時,才決定自己要買哪一雙。當我最終說出:「天呐,這就是我的鞋!」的時候,我對於球鞋有了真正的頓悟。如果你住在英國或其他地方,你不會像這樣走在街上就能看到 10 雙很棒的鞋,或者一天內就通過網絡買到 10 雙鞋。這種鞋店是非常有紐約風格的,它滿足了當地人對於球鞋的需求。至今我對那雙鞋的喜愛仍未消退。
這很好地引出了你的最新項目,你出版的一本新書《Soled Out》。
是的,它非常「凶猛」。總共有 720 頁。出版社不得不阻止我,因爲初稿有 1,200 頁。我們不得不刪減很多內容,但我認爲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放。
「我想樹立一個標竿,這就是一本關於球鞋的終極之書,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寫出一本更好的出來,那麽我會很想要看一看。」
你之前發行的那本《The Ultimate Sneaker Book》也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是什麽讓你想要再來一次?
我認爲沒有什麽能比書名能更簡單說明這本書代表了什麽。對我來說,這就像是一個聲明。我看到很多人寫書會說:「啊,我已經寫了 250 頁。」但朋友,對我來說還只是熱身環節而已。我想樹立一個標竿,這就是一本關於球鞋的終極之書,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寫出一本更好的出來,那麽我會很想要看一看。這本書裏耗費了我幾十年的心血。不得不說,它幾乎讓我在身體、精神和情感上瀕臨崩潰,僅僅能編輯出它就已經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不朽了。回顧整個創作的過程,這本書讓我傷透了腦筋。
事實證明第一本書是非常暢銷的,對於任何喜歡球鞋的人來說,它是一本不可思議的參考素材及資料庫。我收到過許多媽媽們的反饋,她們告訴我說:「我沒法讓我 6 歲的兒子讀任何一本書,但他就是不肯放下這一本。」在高中,沒有人喜歡曆史,但如果你談論的是街頭服飾或球鞋的故事,我認爲所有人都會很感興趣。
我並不想重複自己做過的事,我本來可以再寫一本《Ultimate Sneaker Book 2.0》,但是我想做些不同的事情。我找到了存放最原始文件夾的 CD 和 BluRay 光盤,你可以想像它有多古老嗎?它當時被命名爲《1,000 則球鞋廣告》,來自 2009 年。
那時我收集了 300 或 400 個廣告,我其實是可以在那時出版這本書的。但我之後仍在持續不斷地買入、交易新的資料,以建立一個更爲龐大的資料庫。製作這本書就像是完成一塊巨大的拼圖一樣。我不得不重新去拼湊所有的東西,因爲這本書是按時間順序、品牌和類別去分類排列的,因此我需要把所有籃球鞋廣告放在一起。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挑戰。而在最後,當我們不得不把它刪減到 720 頁時,又是另一個殘酷的時刻。「如果我想保留這個,那麽另一個就必須拿掉。」
讓我們來聊聊 Air Force 1 吧,爲什麽選擇它作爲你的 Sole Mates?
我喜歡它的簡約。我一直喜歡寬厚的 Air 系列運動鞋,並且對我來說 AF1 是沒有其他「競爭者」的。如果跟 Dunk 相比,僅從裝配的角度來看,它們本質上就是相同的鞋子,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我認爲 AF1 的外觀輪廓堪稱完美,這也是爲什麽仿冒商會那麽喜歡仿造它,因爲這真的是一款曆久不衰的經典鞋款。
它是一款籃球鞋,但也可以做非常休閒的搭配,穿起來不會像 80 年代的籃球鞋,並且我從來就不是個喜愛高筒鞋款的人。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擁有非常龐大的 AF1 收藏,光我自己就有好幾百雙,足夠應付我一年之中的大部分時間,即便如此,我依然會第一時間購買市面上新出的配色。
「我有觀察到 Nike 在過去這一年對它做的一些『創新』,作爲一個傳統派,老實說我不太願意看到它變成現在的樣子,但我知道他們想把它與更年輕的群體連結起來。」
我有觀察到 Nike 在過去這一年對它做的一些「創新」,作爲一個傳統派,老實說我不太願意看到它變成現在的樣子,但我知道他們想把它與更年輕的群體産生連結。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它是一雙從來不被提起,從來沒有打過廣告,而只是不斷通過出衆配色來保持高銷量的鞋子。
我是個傳統的人,我最近剛自己花錢嘗試了 Nike By You 的服務,那雙鞋所使用的皮革很漂亮。這雙鞋相當地好,尤其是象牙色的中底,它是我多年來買過最好的一雙鞋。AF1 是一款不需要奇怪配色的鞋子,它的簡約風格已經是最棒的設計。如果你選對了,它就會永不過時。
我之前在某處讀到過,假如你不得不放棄一些鞋,你絕不能放棄的是一雙是 Air Force 1「Linen」。
這是一雙稱不上「陽剛」的鞋,淡棕色與粉色的搭配非常奇妙。它不是一種很濃烈的帶有籃球氣質的配色,而是一雙非常精緻的設計。我有幾雙元年的「Linen」,不過它們已經開始出現磨損,並且內部也已經開始粉化了(就像許多同樣來自日產時期的 Nike 鞋一樣)。我們曾把其中一雙鞋切開後發現,裏面基本上全是粉末了。
當 Ronnie Fieg 復刻了這雙鞋時,我真的很激動。這是一雙你可以在夏日或其他特別場合中穿著的鞋,但它完全不是白衣配上白褲那樣,它有更多屬于自己的味道。當你既想要吸引人注目,但又不讓自己看起來像是夜店裏最年長的人,也是我這個年紀最不想變成的那種人,它就是最完美的搭配組合(笑)。
不少 Sole Mates 的受訪者都選擇了 Air Force 1,但他們的故事總是不同。你覺得爲什麽這雙鞋能引起這麽多人的共鳴?
絕對是因爲它所蘊含的多樣性。我確實有很多奇怪且比較少人知道的鞋款,像是元年的 ACG 和 Mowabb,它們真的很難搭配,除非你穿著白色 T-Shirt,它們是只適合特定時間和場合下穿著的鞋。我確實也癡迷於某些特定的配色,如 Stardusts、Realtree Camo 和 Orange 等等,我喜歡這些配色中的鮮豔與花俏感,特別是那種具有野性的感覺。
不過那些黏在鞋面上的噁心配件和顛倒的 Logo,可能就並不太適合我。還有那雙 USPS 的版本也讓我感到吃驚,我買它是因爲我不知道怎麽會有人通過這雙設計。有時候,讓一些根本不該存在的東西偷偷誕生是件好事,雖然真的很可怕,但我太喜歡了。
所以對你來說初始的才是最好的嗎?
有時候是,但我不介意通過新科技將鞋做的更舒服一點。我不是那種會執著於某種事物,以至於不讓它變得更好的純粹主義者。我認爲 Air Max 1 不再鬆軟,它現在像石頭般的硬,這應該可以改進。運動品牌不可能像原來那樣去製作鞋子了,因爲發泡聚氨酯之類的東西是無法再複製使用,可能也是因爲它的毒性太大了。我認爲它不夠耐用,當然也有很多其他捨棄用它的理由。
很多人會沈迷於鞋子的輪廓,但我會因爲舒適性而對某些款式産生反感,比如 New Balance 1500 的鞋頭。只要我穿著 1500 要坐下來時,腳指頭的地方就會非常難受,New Balance 後來花了相當長時間去解決這個問題。仔細思考質量、價格和產業,你會發現鞋子的價格其實已經很久沒有上漲了,現在人們會對 Nike 的鞋子價格上漲 20% 而感到震驚。
你和 Air Force 1 似乎有著相同的做法:適應環境,但忠于自己。
我喜歡這個論點!我曾在 YouTube 上看到一個比利時人解釋音樂理論以及如何製作 Techno 音樂,同時想到了義大利文中的 Ostinato(固定音型)。在音樂中,如果你讓音樂重複得足夠多遍,Ostinato 指的就是在聽到那樣重複旋律或節奏之後逐漸變得熟悉的那段時間。
我認爲有很多鞋子同樣如此,它們在剛出現時都讓人感到震驚,例如 Air Max 1,它當時就極具未來感。而如今做爲最知名的鞋型之一,任何人從兩個街區外就能辨識出它來,這也就是爲什麽它能成爲經典鞋款。我認爲 AF1 同樣如此,簡約感和重要性定義了它。
你認爲保持真實和誠實,對你自己以及你在行業中的地位來說很重要嗎?
我們努力在做對的事情。我們和品牌之間有過很多的衝突……當你在行業裏已經做了這麽久,然後有人說出:「這是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時,我就會說:「好吧,其實這個你們五年前就做過了」必須要有人成爲這個行業的良心,我認爲我們是最接近這一點的人了。如今更多年輕人陸續進入這個行業,並正在將它塑造成形。對我來說即使 20 年過去了,我仍然希望品牌們能做得更好⋯⋯我非常關心這個行業的方方面面。
你認爲當下的球鞋行業需要做出哪些改變?
去年 2 月,我去了 adidas 的波特蘭辦公室,就在疫情蓄勢爆發之際。我當時就在想,如果這病毒真的流行起來了,可能會造成一種局面讓整個行業去反思到底製造了多少垃圾。我感覺所有的品牌都在增加種類或者分化,現在有這麽多的産品,而我的碳足迹遠非完美,但我討厭聽到每隔幾年就有數億雙鞋被燒掉或埋掉。這也適用於時尚産業,如何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
「對我來說,現在大學裏有開授關於如何轉手買賣球鞋的課程,真是太不可思議了,這就像是 80 年代古柯鹼在美國合法化的球鞋版本。」
我討厭想到某個孩子花了自己存下的 $1,000 美金去買一雙鞋子,結果卻發現是劣質的假貨,這樣的事真讓我抓狂。這些都是挑戰,也不是誰說了算,我勉強地還在使用「球鞋文化」這個詞,不過現在已經沒有人願意去穿針引線了。
我認爲在很大程度上,去做出很酷炫東西的創造力和奉獻精神仍然存在。我喜歡這樣。這就是爲什麽當 Nike By You 出現時,我依然會感到興奮,它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如果這種情況能經常發生,我覺得那就是一種勝利。但有時當你一直失敗時,那會讓你士氣低落。一方面我不希望這盤生意變得越來越大,但同時我也不希望它回到 2002 年,回到那個只有極少人經營著一座城市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