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YSM 發佈 Vegan Sneakers 響應地球月,球鞋品牌為減少污染都做過哪些?
從材料源頭,到製作工藝,再到回收再造。Nike、adidas 等品牌大場為減少污染做過什麼?
於去年 12 月發佈 ILYSM 首個系列後,曾為 YEEZY 和 Proenza Schouler 做設計的 Alice Wang 和 Sara Jaramillo ,也於近日為迎合地球月推出了全新 6 款配色 Tabi 運動鞋。
向來注重可持續發展的 ILYSM 從面料和製作工藝入手,鞋面由回收 PET 瓶再造的聚酯紗線製成,支持機洗,獨特紡織技術還能減少產生傳統制鞋工序中 30% 的廢物。可拆卸式鞋底,也採用了天然、可再生泡沫材料。
近年來,時尚業對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注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個品牌也積極響應,為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保證品牌的可持續發展,從材料源頭,到製作工藝,再到回收再造,球鞋品牌為減少污染都做過哪些?
源頭入手,尋找替代環保材料
傳統制鞋業皮革的消耗、染色工序產生的污染、包裝的不可降解等都給地球的環境和生態產生巨大壓力。摒棄了傳統皮革的道德爭議和高碳排放量,Vegan Leather 成了很多品牌皮革面料的替代品。
這種 Vegan Leather 通常由聚氨酯 Polyurethane 製成,也可以用創新和可持續的材料製成,如菠蘿葉、軟木塞、蘋果皮和再生塑料來生產。
比利時鞋履品牌 ROMBAUT 從創始之初,就以其「Vegan」和可持續性為招牌,所有鞋款的「Vegan Leather」都採用植物和再生纖維材料製成,用可回收橡膠製作的標誌性生菜拖鞋更是深化了品牌的素食理念。
堅持「零殺戮」的 Stella McCartney 在 2018 年就聯手 adidas Originals 打造了首款無動物皮革的 Stan Smith,並於 2020 春季系列再度帶來彩虹色新款。
塑料 PET 瓶回收再造,也是另一種熱門選擇。早在 2015 年,adidas 就與海洋公益機構 Parley for the Oceans 達成為期 5 年的合作企劃,系列鞋款都採用海洋回收而來的塑料廢棄物、漁網重新加工而成的。從 UltraBOOST 、NMD 到 EQT,系列涵蓋了多款鞋型與配色,該系列鞋底也都採用可持續性材質製成。
如 BOOST 外底就由自然物料製作的 Continental Rubber 橡膠而成,中底也採用了可回收泡沫材料。據悉,每雙 adidas x Parley 聯名鞋款的產生,等同於有效阻止約 11 個塑料瓶流入海洋。
而 Nike 上月發佈的 Space Hippie 系列,則採用廢棄 T-Shirt 與紗線等工廠廢料製成。maharishi x Nike Air Max 90「maha Olive」也採用 100% 有機棉為質料打底,在鞋跟、Swoosh Logo 和鞋帶穿孔等,以廢棄木屑注入。
Reebok 的 Cotton + Corn 系列,除了 100% 棉制鞋面和可回收包裝外,由 Susterra® 丙二醇製成的生物基玉米衍生鞋底也把可降解程度大大提高。
除了鞋子本身材料的使用,包裝袋上也可以下功夫。Puma 發起的 Clever Little Bag 活動,袋子可以重復使用,並且可以 100% 回收利用。在生產時節省約 2,000 萬焦的電力,節約 100 萬升水,在運輸過程節省 50 萬升柴油,紙張消耗減少 8,500 噸。
製作工藝革新,降低碳排放
除了在面料選擇上使用 Vegan Leather、PET 瓶合成纖維、植物合成纖維等,以及可回收和易降解的包裝之外,在技術方面持續革新的同時,製作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排放標準,也需要各個品牌把關。
adidas 的 FUTURECRAFT.LOOP 是一個很好的列子,旨在改變「製作-使用-丟棄」的單向模式,這個可循環再制跑鞋系列,運用百分之百的 TPU 材質製作,並不使用膠水,染色工藝也採用無水「原液染色」法,節約了水資源成本支出,循環過程中則保證不會有產品性能損失和材料浪費。當鞋款有損耗或報廢後,adidas 將重新回收,通過清洗、粉碎和溶化等進行二次生產,實驗了可循環回收再制跑鞋的可行性。
舊金山創新鞋履品牌 Allbirds 也通過可持續發展方式,進行採摘和製作桉樹纖維材料,可降低生產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損耗,消耗水資源僅為傳統制鞋工序的 5%,土地資源消耗則僅佔 3%。
Converse 日本旗下的「eclab」系列也曾發售過 Chuck Taylor All Star 的環保版本「Musenshoku」,在生產過程中嚴格限制洗滌次數和水量。以一系列環保紡織面料打造而成,包括以棉莖和葉片製作的有機未染色帆布鞋面,能夠減少生產過程所需的洗滌次數,每公尺織物省下約 7.08 公升水量。
回收再造,形成良性循環
從面料到製作過程的把關,僅是一個單線模式,要形成一個健康的循環模式,回收這一步也很重要。除了以上所說的 FUTURECRAFT.LOOP 的循環再製企劃,各個球鞋品牌也都有各自的回收計劃。
如 Nike 於 1990 年發起的 「Reuse-A-Shoe Program」,就將回收來的鞋變成「Nike Grind」,用以製作新的產品,甚至是籃球場地。如巴黎品牌 Pigalle 聯手 Nike 打造的 Pigalle Court 就運用到 Nike Grind,此次 Nike 為美國隊打造的東京奧運會裝備中的褲裝,也使用了 Nike Grind 回收橡膠合成製造。
其他的還有 New Balance 的 「NB Gives Back」、 Puma 與回收公司 I:CO 合作展開的「Bring Me Back Program」、和 Vans 的「SKATE AND DONATE」企劃等。
雖然時尚產業的污染依舊是個重大的問題,品牌們,尤其是大企業公司們需要做的依舊很多,但通過品牌和消費者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相信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也能慢慢地順暢起來,環境污染的問題也能逐步得到改善。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訂閱 HYPEBEAST 電子報與關注其他特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