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甦亞洲滑板文化!HYPEBEAST 專訪香港滑板團隊 Victoria 創辦人 Art Leung
今回團隊移師台北,帶來香港與台灣的友好景象!
來自香港的滑板品牌 Victoria 品牌宗旨為「Made for Skaters by the Skaters」,除了生產服飾與板身之外,為了推動亞洲的滑板文化,Victoria 的成員們也前往日本、泰國、韓國等地的知名滑板場所,與當地的滑板人們進行交流。在 2019 年,Victoria 來到了台灣,進行了為期 10 天的滑板之旅。選在台北市作為這次的主要城市,台北有著有別於其他亞洲城市的混合風格,有著平坦的柏油路、硬皮廣場以及不尋常但完美的水泥裝置,成為相當不錯的滑板城市。
為了將自身與國際場景融合在一起,Victoria 舉辦了一個名為《BULLY》的展覽,展示了多件藝術品並帶來音樂表演。有興趣的各位不妨搶先瀏覽上方影片,感受一下在繁忙都市中漫步街頭的氛圍,隨後查看下方 HYPEBEAST 與 Victoria 聯合創辦人 Art Leung 的貼身專訪。
能否請您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請問您第一次來到香港是什麼時候?
「我在香港出生,但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離開香港前往美國加州的聖荷西,接著在舊金山和洛杉磯長大。我第一次來到香港是我大約 19、20 歲的時候,當時我在 DLX 工作,我認為此時到香港旅行以及我自己的尋根之旅已是個不錯的時機,而我確實也愛上香港了。」
您在 DLX 的工作是什麼?
「哦,我當時才剛搬過去然後急著找一個工作,所以我在倉庫上班,當我開始有著回到香港的想法時我就和我的老闆 Jim Thiebaud 討論,他非常支持我,他們還寄來了一些滑板板身給我,透過他們,我認識了 HKIT 和 8five2 的 Brian。」
您剛到香港的時候對當地的滑板文化有什麼想法?您覺得有缺乏什麼元素嗎?
「我剛到香港的時候就覺得這裡很酷,因為這裡的一切對我來說都很新鮮。隨著居住的時間越來越長,我注意到香港的滑板圈子很小,彼此都互相認識,我認為這樣的情形很親切而且很棒。但同時,相較起舊金山甚至整個美國,香港的滑板文化確實較為落後。
「Victoria 混合了各式各樣的人事物,就像香港本身一樣,是一個文化大熔爐。」
Victoria 是如何創立的?
「這個品牌的起源應該可以從我在一個藝術展覽上遇見 Alfie(Victoria 的另一位創辦人)開始說起,雖然我們初次見面,但我們一拍即合。當下我們便討論了許多與香港有關的事情,最初我們只是希望製作一個雜誌,內容將聚焦在香港本地的藝術家和名人們,像是李小龍、成龍等等⋯⋯香港有太多故事可以訴說。
接著我們談到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曝光,為此拍攝了不少照片,但才發現我倆沒有一個人會撰寫文章,所以發行雜誌的計劃就作罷。不過這個想法卻類似雪球般一樣越滾越大,我們轉而想要做一些與滑板有關的主題,因為這個我們熟悉的題目,我們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發行小型雜誌、訪談、舉辦派對或是滑板人們的聚會等等,而不僅僅是寫文章—— 而當時的我們寫不出來⋯⋯。」
能否請您介紹一下 Victoria 所推出的產品的靈感來源?
「英殖時期的香港對我們影響很深。70、80、90 年代的音樂、派對和設計風格。我們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帶回一些我們很喜歡的香港景象,像是歷史、藝術家、Disco 音樂等等。Alfie 與我都在西方國家長大,所以我們算是將東西方融合。Victoria 早期的圖案設計有許多是從古早香港雜誌上的照片取之而來,還有像是我們十分喜歡的 Tom Waits 的草稿等等。Victoria 混合了各式各樣的人事物,就像香港本身一樣,是一個文化大熔爐。」
Victoria 的成員來自亞洲各個地方,您是如何結識這些滑手的呢?
「就像我剛剛說的,香港的滑板圈子很小,所以如果有什麼滑手要來造訪香港,他們一定會與我們聯絡,像是日本人、泰國人和韓國人。所以 Victoria 的這些成員大多是透過他們前來香港而認識的。
我們團隊有著共同的目標,互相分享創意點子,然後所有成員都有著一個想法:『亞洲的滑板文化應該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樣子。』我們曾討論過為什麼日本是亞洲唯一一個本國雜誌發展蓬勃的國家?為什麼我們不將他們擴大,成為一個『亞洲共榮圈』。雖然乍聽之下這個想法有點過於理想,但我們確實想這樣做。我們沒有所謂的『正式團隊』,我也不能確切地指出我們是什麼,好比我們到底是不是一個『滑板品牌』或是一個『服飾品牌』,我們沒有官方網站也沒有簽約任何滑手,我們更像是一個大家庭。」
請問日本元老級的滑手 Nao 與藝術家 Lui Araki 是如何加入 Victoria 的?
「他們是被我一直煩到加入的(笑)。在那之前,我們已經是朋友很長一段時間了,他們一直都很支持我。所有日本人都一樣,如果他們喜歡你的東西,他們就會非常死忠。我常去東京與 Nao 和 Lui Araki 辦活動,隨著認識時間越來越長,我們自然也對彼此愈加熟悉,因此我們想:『為什麼不合作一些事情呢?』未來我們也將為亞洲的各位舉辦更多有趣的活動,還請大家拭目以待。」
「我們沒有官方網站也沒有任何簽約滑手,我們比較像是一個大家庭。」
三年前 Victoria 的最後一次旅程是前往澳門對吧?為什麼今年選定台北作為目的地呢?
「第一,台北的物價我們比較負擔得起;第二,我們一直都很喜灣台灣。在前往台灣旅行日漸盛行之前我們就很想去台灣了。台灣的氛圍很好、食物好吃、人很親切。此外,雖然我不想要提到政治,但是台灣和香港一直都關係密切,彼此支持,我認為現在正是我們一起做些什麼事情的絕佳時機,尤其是將香港本地品牌帶至台灣,象徵雙方的一直以來的強大凝聚力。
再次聲明,我不想讓任何事情都與政治扯上邊,不過這次的展覽名為『BULLY』,如果你懂,你就會懂,如果你不懂,那你也不需要懂。我跟藝術家們說:『你們可以做任何事,但就是不要焚燒國旗。』只要不要做那麼極端的事,我都很歡迎。」
為何您會想要在旅途中舉辦一個藝術展覽和安排滑板行程呢?
「我對每一位我邀請的藝術家都相當尊敬,即便他們不會滑板,我希望他們能夠加入我們的社群,而那些同樣為滑板人的人們,我也希望他們能夠進入時尚、潮流或是音樂的圈子。基本上我就是將我在香港舉辦的活動原封不動地在台北複製,希望為大家帶來一個很棒的派對。」
今回展覽取名為「BULLY」的原因是?
「這個單詞是最能傳達我的感受的詞語。我並非想要替台灣人民發表什麼立場,但事情就是這樣⋯⋯你懂的。我認為香港人都是這樣想的。」
您會說這次的展覽成功嗎?
「我其實蠻緊張,因為我不知道我們在台北的名氣如何,但整個活動很有趣,我覺得還蠻熱鬧的。我有得到台北一間店主的回應,他說大部分的品牌來台灣辦活動就只是喝喝啤酒,吃吃披薩,但我們的活動展現出 Victoria 對藝術和音樂有著絕佳的掌控力,他們在台北從來沒有見過類似的文化交流。對此我十分感動,我希望帶給更多城市同樣的感受。無論 Victoria 未來在哪裡,我們都將有著一樣的氛圍,不只是 Victoria Hong Kong,我們會在全亞洲努力成長茁壯。」
「不只是 Victoria Hong Kong,我們會在全亞洲努力成長茁壯。」
台北的街道和香港有什麼差別嗎?
「人比較少,街道寬敞了好幾百倍,有著更大的人行道和平整完善的柏油路。你可以很順暢的在景點間漫遊,在香港你必須停下來,把滑板背起來然後用走的。雖然也很酷,但是在香港你沒辦法從點到點都以滑行辦到。」
Victoria 的下一個目的地會是哪裡?
「嗯,曼谷會是很不錯的選擇。The Preduce、Sergio 和 Jasper,我相信他們會很願意接待我們。而且我們也可以更直接的與泰國產生交流,我們好像一直不小心沒有注意到他們,所以如果能夠去曼谷那會非常棒。我們可以滑一整天滑板然後去享受泰式按摩,或是來個滑板之旅然後在海灘上渡過最後兩天,好好放鬆。」
亦可關注以下相關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