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 Wars: The Last Jedi》內地票房滑鐵盧不敵《前任3:再見前任》
可能是近年星戰新系列票房最失敗的一次。

風起雲湧的星戰新作《Star Wars: The Last Jedi》於上月上映後迅速拿下 12 億美金的驚人票房,單是北美市場已經超過 5.7 億美元的票房進帳,相信是電影公司意料之內的喜訊。可惜在地球另一邊廂,星戰並不是那麼深入民心。於 1 月 5 日在中國內地上映的《Star Wars: The Last Jedi》在開畫首日只錄得 $700 萬美元票房,首週第三天只達 2,870 萬美元,不敵同期內地愛情輕戲劇《前任 3:再見前任》,其單日票房更是《The Last Jedi》近 4 倍,而截至 1 月 6 日《前任 3》在上映 9 日後已經衝破 9 億人民幣,電影公司更揚言破 15 億並不是問題,比起中國票房只有 1,2 億票房的《前任》一、兩集一下子衝破 10 億大關。
而《The Last Jedi》更是近年星戰新作中票房最滑鐵盧的作品, 2015 年的《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只有 1.24 億美金的總體票房;而有姜文和甄子丹加持的《Rogue One》最後只有 7,000 萬美金的票房,慘淡收場,可見荷李活電影巨頭,強如迪士尼在內地龐大的電影市場中亦並非一帆風順。
即使外國電影在國內限制陸續鬆綁,每年允許引進 34 部外國影片,不過國內部門對於本土電影亦是「愛護有加」,例如「國產電影保護月」,在暑假期間只放映國產片;在電影檔期以及影院安排上亦以國產片優先。即使不少外國電影加入中國元素,例如 Ridley Scott 的《The Martian》亦加入中國幫助 Matt Damon 逃離火星的劇情等、對於進口片的種種限制仍在,外國片商在當中的收益並非想像中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