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BEAST 專訪英國知名設計師 Tom Dixon
家品王國是怎樣煉成的。

英國設計師 Tom Dixon 於 1991 年在米蘭 10 Corso Como 呈獻其著名的 S-chair 後即被世人所注目,及後至 2002 年成立其同名品牌,並堅持創新設計,以重振英倫家具工業為使命。今回,Tom Dixon 於首爾 10 Corso Como 舉辨其首個在韓國的個人家品展覽《Yesterday, Today, Tomorrow》。而此番 HYPEBEAST 亦找來 Tom Dixon 作個人專訪,除了分享他再次來到 10 Corso Como 舉辦展覽的心情,同時亦透露了他於創作生涯上的轉變及看法。
對於第一次在韓國舉辦個人展覽有何感受?
你也知道我人生第一次舉辦展覽就是在米蘭的 10 Corso Como,所以今次再次回到 10 Corso Como 辦展,就像回到家一般!同時亦都能夠藉此機會,讓大家完整地了解我由從前到現在的創作歷程,而這次展覽最有趣的是以畫廊形式舉辦,並非採用銷售的方式。
為何你會由設計燈具、家具等大型家品,到後來開始設計如蠟燭、香薰瓶、文具等小型家品?
其實我們一直都是圍繞著室內家品發展,而每一步亦都已經一早部署好,只是並沒有以小型家品作為開始。因為品牌如果一開始便以小型家品起家,給予人的印象亦會因此而定格。所以,我決定先以最難最深的大型家品開始,再轉為設計小型家品。
那整體上的運作有比較難嗎?
製作小型家品比起大型家品要難得多!由於我們公司的規模較小,而且一直以來都是與燈具、家具製造商合作,所以我們在開始製作小型家品時,便要接觸一些全新的製造商。同時要因應各種產品去尋找各方面的專門人材,如桌上用品、蠟燭生產過程便很不一樣,所以每次只能單對單的找不同公司合作。這種合作方式從物流方面來看讓我們非常困擾,但只能一步一腳印地將它們做好,亦因其繁複性而將小型家品的生產放在最後。
你認為你的作品與時尚有任何關聯嗎?
雖然品牌的營運方式很像一個時裝品牌,每季都會有新作推出市場。但我認為我的作品是不會受到時間所限,因為用家不會不停地購買同一款家品。所以在家品的設計上,以及其使用壽命亦需要有一定的耐久性,才能歷久不衰。而我的顧客群最初亦都是一群來自時尚界的人物,如時尚攝影師 Mario Testino 及 Vivienne Westwood,因此我曾參與過不少關於時裝店鋪的櫥窗設計、照片拍攝等工作。同時我亦都曾與 COMME des GARÇONS、Issey Miyake、Yohji Yamamoto 等品牌合作,因此我的確與時尚有著很微妙的關係。
從過去到現在,你於創作過程中有哪些轉變嗎?
相比起從前,現在的我對於業務上的認知及機遇有了更清晰及深入的了解,但整個製作過程還是與以前非常相似。縱使我非常喜歡使用電腦設計新產品,但我還是會製造出與實物原大的樣版,而不是將它留於電腦螢幕內。
你的產品採用那麼多種材質製作,哪類最難控制?
其實每樣材質都有其難度於其中,像有些材料是比較昂貴,而相對較難控制的應該是塑膠吧,因為要令它看起來是高品質亦是使用壽命長的產品。如「MELT」燈具系列便是以塑膠製成,並採用類似製造玻璃般採用吹氣方式打造,因此每一個的外型都是獨一無二同時給予人高端的感覺。另外,我認為木材亦都較金屬為難,因為你要對木材有很深入的了解及認知,才能完美地將它們組合在一起。
最後,能否透露一些你正在進行中的計劃?
我們將要到德國參與 Orgatech 家品貿易展,並推出全新辦公室用品系列。同時我們亦將會開設更多專門店,新店剛在洛杉磯和紐約開幕,而下一家分店將會開設在倫敦。由於我們一直以來都以批發方式發售產品,而設置專門店就能讓我們與客戶有更良好的溝通,切實地了解他們的需要。同時亦都將會參與更多室內設計項目,將整個家品系列能夠完整地展示予人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