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BEAST 專訪 Michael Lau 談及創作路上的成長
拒絕成長的大男孩。

香港 Figure 巨匠 Michael Lau 憑著於 1999 年所設計的「Gardener」人偶系列打響名堂,相繼在巴黎、倫敦、台北、東京等多個城巿作巡迴展覽,成為香港一代街頭文化的象徵性人物。近年 Michael 更轉戰不同藝術範疇,包括近期「記得 – 碟,時間 – 桌」個展,透過平面畫作和立體雕塑去演繹不同諺語;此外, Michael 同時忙於與不同時裝品牌合作,例如早前 PORTER 週年紀念系列、Air Jordan 30 周年致敬畫作等等,最近更與來自加拿大經典品牌 PORTS 1961 合作,受品牌男裝新任創意總監 Milan Vukmirovic 親自欽點一同設計別注系列。出道十多年, Michael Lau 個人和其設計總於人一種「大不透」的感覺,今回我們與 Michael Lau 大談成長:
「其實自己都一把年紀,加上成家立室,讀者都看了我十多年,年紀上的成長大家有目共睹。」而在心態上,Michael 認為身體上的成長不可抗力,而在心態上拒絕成長是從事創作必須的,時刻保持一種玩味的心態和一份幽默感,才能從容面對複雜的社會,作品才有活力。在創作上,Michael 早期已經意識 Figure 不能做到 80 歲,不斷向 Designer Toy 甚至 Art Toy 的方向出發,甚至認為:「觀眾和社會都需要一同成長,接受這種創作方式,當然這需要時間沈澱,讓這氣候慢慢形成。」
時裝品牌同樣需要面對成長,例如 PORTS 1961 這成立過半百的經典品牌,自 Milan 入主後,憑著他過往在 Gucci、Jil Sander 和創辦《FASHION FOR MEN bookzine》等閱歷,為品牌帶來一系列變革;Michael 與 Milan 一見如故,Milan 大膽邀請 Michael 為品牌推出人偶,以一些大色面圖案、字體、迷彩等街頭設計元素,表達品牌「Naughty」的一面。Michael 認為一個傳統的品牌能夠接受新嘗試和改變亦是一種成長。
在創作上 Michael 不斷向藝術品的方向出發,有時候認為「Size Does Matter」,藝術品要夠大才能帶給人更強烈的視覺衝擊,特別是在 Designer Toy 方面,例如 KAWS 的作品,就是一個好例子。「香港空間太細,頂多也是放在商場內。」眼看今年內地街頭藝術發展加速,自由度亦不安在將來 Michael 亦積極籌備進軍內地。
談及近年 Hi-Street 的潮流,Michael 認為這亦是街頭時裝一個成長的階段,「當年玩 Street-Fashion 的一輩人都長大了希望提升自己品味,不斷向 Hi-Fashion 靠攏;而現在於 Hi-Fashion 位居高位的設計師,年輕時都經歷過街頭文化的浸淫,所以在創作上不多不少都會將街頭的元素加到當中,一凹一凸,成就現在的 Hi-Street 潮流。」這是 Michael 在 Milan 身上觀察到的東西。
這企劃結束後,Michael 更向我們透露將在來年初舉行大型個展,詳情密切留意我們然後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