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Jobs 如何啟發一代人?專訪 Apple 物件收藏家 Kevin Lin
「最初 Apple 的品項其實不多,但每個都很厲害,這一點影響我很深,我只想做幾個我可以做得很好的東西。」










若要提到近代對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人,名單一字排開,Steve Jobs 是你永遠無法繞開的名字,作為 Apple 聯合創始人,他的發明、遠見和美學永遠地改變了未來。當然,關於他的偉大成就,在網上能夠找到非常完整的資料,在此就不多加贅述。
而隨著 2023 年 10 月 5 日這一特別的日子接近,也就是 Steve Jobs 逝世的 12 週年,nul1.org 主理人 Kevin Lin 就特地舉辦了《I WANT TO PUT A DING IN THE MULTIVERSE》展覽來紀念他。一直以來都深受 Steve Jobs 啟發的 Kevin 透露這場展覽並非為了特別傳達什麼訊息,而是希望以自己的方式來緬懷 Steve Jobs。
展覽名稱源自於 Steve Jobs 曾說過的話「I want to put a ding in the universe」,當中將展出多年來 Kevin 搜集的稀有 Apple 物件,同時也會帶來 nul1.org 最新第 12 回系列新品,當中就有數款的設計是從 Apple 和 Steve Jobs 汲取靈感。乘著展覽正式開催前,我們也特地邀請到 Kevin,與我們分享他自身與 Apple 的連結,包括對想法的啟發、收藏的品項,以及本次展覽的特點,不容錯過。
什麼時候開始接觸 Apple 產品?
我第一個 Apple 產品是 iPod shuffle,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用過任何 Apple 的東西,後來就是 iPhone 3GS,這應該算是第一個在台灣比較紅的 iPhone 手機,最一開始的 3G 機型還沒有很多人使用,當我拿到開始使用後,不管是 iOS 介面、外觀的設計都讓我印象深刻,緊接著我就買了第一台 iMac,越來越開始研究這個品牌,也會主動關注發表會等大型活動,那時候發表會甚至沒有官方直播,還要去找那種盜版來看。
那個時期還是鍵盤式手機比較主流,什麼原因讓你想換智慧型的觸控手機?
剛開始會從「不智慧型手機」換成「智慧型手機」,中間有一個轉捩點就是你的手機必須要開始可以上網,那個時候 Facebook 很紅,每個人都在用,但大家都是用電腦,後來家人有買了一支 HTC,我用過之後也覺得很酷,但還是想要擁有一個更酷一點的,加上新聞也蠻常報導的,後來就選擇了 iPhone。
開始收藏 Apple 物件的契機?
從單純的消費者到會想收藏,應該說是我本來的個性就是這樣,如果是我真的喜歡的品牌,我就會開始進行一些收藏的動作,譬如說我非常喜歡 Futura,所以我也收藏了很多 Futura 的東西,再加上我對「非賣品」或「企業物」特別有興趣,因此特別去找了這些東西,包括 Sony、Panasonic 等品牌也都很吸引我,像球鞋也不例外。
身為一名服裝品牌設計師、主理人,Steve Jobs 在服裝設計與品牌經營帶給你哪些啟發?
畢竟我也不認識 Steve Jobs,我們都是從能得到的資訊來了解這個人,更應該說我喜歡的可能是由他經手的 Apple 企業,無論是產品或工業設計,甚至網頁的排版,一切對我來說都蠻完美的,對當時正在讀設計學系的我有很大影響。
當我開始研究後,我發現其實 Apple 商品的品項其實都沒有很多,可能就那幾個,但每個都做得很厲害,這一點影響了我做服裝的模式,比較沒有想一次出非常多東西,反而是我只想要做幾個我可以做得很好的東西,例如 nul1.org 的 T-Shirt 以及牛仔褲,是會有小小的癮會想天天穿著的。甚至我也曾幻想,如果開個牛肉麵店的話,我就只想要菜單只有牛肉麵,而沒有很多品項。
Apple 那時還有一個很大的特色,他們沒有打算讓消費者有太多的選擇,就是把他們認為最好的東西端出來,一樣規格的東西他不會有太多選擇給你,或許是策略吧,但這樣其實也比較簡單明瞭。
Steve Jobs 過去曾被自己創立的公司開除,這段經歷帶給你什麼想法?
無論是人情世故還是團隊合作這些東西,對於這些很厲害的人來說,我不知道他們是真的不 Care 還是不擅長,最近很多新聞報導 Jimmy Fallon 被很多員工爆料私下很躁鬱和嚴厲,但是那些員工同時也會說他的工作能力無庸置疑,我覺得 Steve Jobs 可能也是類似這樣,某方面來說是有好有壞吧。
假若 Steve Jobs 仍在世,你認為他執掌的 Apple 會與現在有甚麼差異?
喜歡 Apple 的人當然都會想這個事情,很多媒體也會去做這類專題的報導,如果是我自己的想法的話,我不說跟現在會有什麼不一樣,但是應該很有機會看到他去重新定義某個我們很常用的東西,我相信那個東西會是電視,當然 Apple 要做的電動車或別的項目也都讓我很期待,但如果是 Steve Jobs,Apple TV 這個產品肯定會更特別一點,我現在也沒有不喜歡,但是它沒有讓我有很想要購買的慾望。在 Tim Cook 時期,一樣有很多我覺得非常不錯的產品,例如 HomePod 系列,Apple Watch 也是。
除此之外,像現在 Apple 發表會都會邀請各大網紅到場,我相信那是以前不會發生的事;或是 Steve Jobs 是一個堅持 iPhone 該裸機使用的人,不過 Apple 後來卻出了自己的手機殼,這讓我當時蠻震驚的,當然我有用過,我覺得那也是一個不錯的產品,兩個時期沒有好與不好,但做法確實非常不一樣。
由始至今你最喜歡的 3 款 Apple 產品?
初代 iPod shuffle 第一代是我非常喜歡的產品,國高中時很流行 MP3,同學間都是用一些 Sony 或其他牌子的,我第一眼就被 iPod shuffle 給吸引到,雖然連螢幕都沒有,但設計的很精美,至今還是我的最愛,我現在還是很想繼續使用它,但 iTunes 應該是已經沒有支援了,我沒辦法把歌弄進去。
第二個應該會是我的 2012 iMac,它是設計是有點弧面的,然後螢幕尺寸是 27 吋,現在 iMac 就沒有再做 27 吋了。加上我開始用 Apple 電腦的時期,Apple 一直都是銀色的造型,儘管現在出了很多太空灰之類的新款式,也都蠻好看的,但我始終還是最喜歡這個經典的銀色。
最後就是 AirPods Pro 了,這個耳機我的使用體驗非常好,我第一代用到壞掉後我毫不猶豫地就買了第二代,連動效果以及造型都非常滿意,是我非常喜歡的產品。
回到收藏的部分,不時就能看到某些有多年歷史的未拆封 Apple 產品以高價出售,可曾期待自己的收藏有一天能身價翻倍?
我在買這些東西或是 Futura 收藏品的時候,從沒有想過這件事情,我想我應該不會把它們賣掉吧。我不能說不期待它變成一個很貴的東西,我當然也會高興它很有價值,那代表我的眼光還不錯,但最重要的還是在買這些東西時當下的感覺,現在我對他們都有感情了。
其實像你說的 Steve Jobs 手稿那種物件我也都會看,有一個拍賣網站叫 RR,它有賣很多像 Steve Jobs 簽名手稿、穿過的外套或是相關的東西,但說真的價格都太貴了,雖然很喜歡但實在難以下手。
你的收藏標準是什麼?
像我就沒有特別喜歡硬體類的東西,雖然它的設計至今都還是很酷,但我都還是希望我是可以實際去使用,現在大多數的電腦或是 iPod 之類的產品,它已經不符合我現在使用的需求,等於它就會變成一個單純的擺設而已。
但是像這些印刷品,會對我自己衣服設計啟發有很多靈感,我可以隨時拿起來翻閱或把玩,尤其我特別喜歡非賣品,有些印刷品你可能也買不到,真的很看緣分。
搜集這些東西的難易度?
我個人是很喜歡用便宜的價格去買到這些東西,我的習慣是會把所有的渠道都檢查一遍,有的人可能看了一兩個就直接入手了,但我是很享受那個找的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之中,你有很大的可能會突然看到另外一個預料之外的驚喜。
此外其實蠻特別的就是 Apple 的東西在日本比台灣早很久以前就開始販售,可能 2000 年代就有 Apple Store 了,所以在日拍上面可以找到非常多 Apple 物件,豐富的程度不輸給美國 eBay,有時日本規格的包裝或印刷品都很有趣,加上從日拍上面買也不需要等待這麼長的時間。
難易度的話,你就是得花很多時間去瀏覽這些網站,常常在看拍賣網站的人就會知道,今天你找不到的東西,或許明天就會有人突然上架,所以真的要很有興趣,你才有辦法每天抽出時間去特別逛逛。真的找到之後,想入手並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情,最難的還是運氣和耐心。
收藏中令你印象深刻的物件?
最印象深刻的應該是 Think Diffrent 的海報,Think Diffrent 是 Apple 廣為人知的標語,剛出來的時候 Apple 為這個標語出了一系列的廣告海報,並且放上相符合人物的肖像,我的這個就是 CNN 的創辦人 Ted Turner,那一系列海報都是很知名的人物,Muhammad Ali、John Lennon、小野洋子、Albert Einstein 等等,剛推出的時候真的非常酷,現在我還是持續在搜集,這張 Ted Turner 知道的人比較少,價格就比較便宜,其他知名的現在都蠻貴的。
什麼契機讓你想為這些收藏辦一個展覽?
算是有很多原因組成,我的品牌 nul1org 最新第 12 回系列裡,有 5、6 款商品是從 Apple、Steve Jobs 汲取靈感設計的,我又有一些相關收藏,加上 10 月 5 日正好是 Steve Jobs 的 12 週年忌日,而 Whimsy 這邊剛好有一個檔期能讓我辦展,我就希望用我自己的方式來緬懷 Steve Jobs。
希望這次展覽的到訪者能接收到什麼訊息?
就像我剛提到的,有別於一般的 Apple 收藏家主要都是收藏硬體,我希望來的人如果是和我一樣做相關產業的,可以激發他們之後自己去搜尋類似的東西,從中得到一些靈感,當然如果能產生一些共鳴那是最好的。如果有機會,這次我也想邀請一些 Apple 粉絲,希望他們來看的時候也能分我分享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
為展覽準備了什麼有趣項目?
此次展覽是以 Steve Jobs 曾經留下的話語「I want to put a ding in the universe」改編成「I want to put a ding in the multiverse」,並經由合作藝術家 PAN(@npima_)由 AI 生成我們想像的多重宇宙裡的 Steve Jobs,共有 16 個想像,算是其中 1 個自己覺得很有趣的小東西,並製成 A3 大小可翻閱或是當成海報的 Zine,由日本單位 BLANKMAGBOOKS(@blank_mag)發行,請有興趣的朋友務必前來看看。
《I WANT TO PUT A DING IN THE MULTIVERSE》
時間:2023 年 10 月 4 日至 10 月 10 日
地點:Whimsy Works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 21 巷 7 號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