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MH 與 KERING 多次加注眼鏡品類,這個市場的潛力有多大?
眼鏡巨頭 EssilorLuxottica 收購 Supreme,也在時尚潮流圈掀起了一陣波瀾。
![LVMH 與 KERING 多次加注眼鏡品類,這個市場的潛力有多大?](https://image-cdn.hypb.st/https%3A%2F%2Fhk.hypebeast.com%2Ffiles%2F2024%2F11%2F21%2Flvmh-kering-eyewear-market-1.jpg?q=75&w=800&cbr=1&fit=max)
LVMH 繼購入 Our Legacy 的少數股權後,又再傳出消息,將計劃通過集團旗下全資眼鏡公司 Thélios 投資德國眼鏡品牌 MYKITA,再一步拓展其在眼鏡領域的業務。根據雙方協議,Thélios 將持有 MYKITA 的少數股權,其餘股份由創意總監 Krüger 和 Galeria 共同所有人 Bernd Beetz 持有,這意味著即使在此次投資之後,MYKITA 仍將保持獨立運作。
自 2017 年通過旗下合資私募基金 L Catterton Asia 收購 Gentle Monster 母公司 IICOMBINED 部分股權,以及與義大利眼鏡製造商 Marcolin 共同創立 Thélios 起,LVMH 集團便開始對眼鏡市場進行布局。2018 年,在義大利著名的眼鏡生產小鎮 Longarone 開設製造工廠 Manifattura THÉLIOS,負責生產與分銷 Louis Vuitton、Dior、Celine、Loewe、Stella McCartney、Kenzo、Fenty、Fred、Berluti 和 Rimowa 等的太陽眼鏡、光學眼鏡。
2021年,LVMH 集團實現了對 Thélios 的完全控股,更宣布推出首個獨立眼鏡品牌 9.81。2023 年,通過 Thélios 先後完成對法國高端太陽鏡品牌 Vuarnet、義大利眼鏡巨頭 Safilo 集團旗下 Longarone 所設的工廠、位於洛杉磯的眼鏡品牌 Barton Perreira 進行收購,完善在眼睛領域的供應鏈。
除了 LVMH 在眼鏡領域發力外,擁有 Ray-Ban、OAKLEY、OLIVER PEOPLES 等品牌的歐洲眼鏡巨頭 EssilorLuxottica 也於今年 7 月宣布以 $15 億美元從 VF Corporation 手中收購 Supreme,在時尚潮流圈掀起了一陣波瀾。
此番,我們不妨來看看眼鏡市場蘊藏的巨大潛力以及有哪些品牌也在瞄準眼鏡市場。
眼鏡品類成為奢侈品行業的新增長點
據阿里巴巴國際站所發布的《2024 珠寶眼鏡手錶及配飾行業報告》中顯示,2024 年全球眼鏡行業的預計收入為 $1,486 億美元,每年複合增長 4%,預計到 2028 年將達到 1740.6 億美元。
在奢侈品行業低迷的時期,眼睛品類成為了新的增長點。
擁有 Moncler、Giorgio Armani、Bulgari、Burberry、Chanel、Coach 和 Prada 等品牌的眼鏡授權生產和經銷商的 EssilorLuxottica 集團在 2023 年營收增長 3.7%,達 254 億歐元,2024 上半年帶來了 5.3% 增長,至 132.9 億歐元,與長期目標一致;擁有 TOM FORD Eyewear 長期授權協議的義大利眼鏡集團 DE RIGO 於 2023 年營收為 5.06 億歐元,增長 11.8%,2024 年上半年在亞洲市場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KERING 旗下 KERING EYEWEAR 成為集團唯一實現增長的部門,該部門擁有 BALENCIAGA、Bottega Veneta、Saint Laurent、Gucci、Alaïa 等 14 個品牌的眼鏡業務,創下 15 億歐元的新紀錄,同比增長 35%,2024 上半年也帶來了 5% 的銷售增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上述 LVMH 集團對眼鏡領域的布局,也正是「參考」自 KERING EYEWEAR。這個成立於 2014 年的單一部門,到 2022 年的年銷售額已突破 10 億大關。
將供應鏈掌握在手中,成為了其中的關鍵:2017 年,KERING 集團收購了前身為 Cartier 眼鏡工廠的 Manufacture KERING EYEWEAR(Cartier 母公司 Richemont 集團目前持有 KERING EYEWEAR 的 30% 股份,而後者則為 Cartier 代理眼鏡業務);2019 年,KERING EYEWEAR 又分別在法國和義大利參股高端眼鏡製造商 Trenti Industria Occhiali;2021 年收購丹麥眼鏡品牌 Lindberg,增強品牌效應;2023 年,收購以製造高精度金屬和機械零件著名的製造商 UNT(Usinage & Nouvelles Technologies)全部股份。
作為面部配飾的重要部分,在愈發追求個性的當下,年輕一代對眼鏡(尤其是太陽眼鏡)的時尚價值和裝飾性需求越來越高。人均擁有多副眼鏡已成為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正因如此,眼鏡的銷量也得以上升。
更多品牌正在瓜分眼鏡市場的「大蛋糕」
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自然也會聚集了不同面貌的眼鏡品牌。從過往崇尚手工製作的日本手造眼鏡品牌們,到 Stüssy 一類的街頭品牌眼鏡系列,到以 OAKLEY 為首的運動眼鏡,再到諸如 Gentle Monster 的時尚眼鏡等等,層出不窮。
其中,由 Hankook Kim 創立的 Gentle Monster 堪稱當下最為成功的眼鏡品牌之一。這個創立自 2011 年的韓國眼鏡品牌,在 2015 年便正式進入銷售額達一億美元的俱樂部。2018 年後,Gentle Monster 以每年 2 倍左右的速度增長。憑藉韓國明星打響知名度後,品牌打造的獨特零售空間,成為了品牌形象及銷量雙贏的爆發點。
伴隨 Gorpcore、Y2K 等穿搭風潮的興起,EssilorLuxottica 旗下的 OAKLEY 也憑藉出色的品牌重建成功,以及與 Piet 、Palace Skateboards、Satisfy、Brain Dead 等品牌的豐富聯名,成功回到當下年輕人的視野。
被 Lisa、Travis Scott、Billie Eilish 等名人穿戴的眼鏡品牌 A BETTER FEELING,自 2018 年創立以來,憑藉明星效應收獲了不少關註。
先後與 Stüssy、Dover Street Market、Opening Ceremony、Carhartt WIP、Polar Skate Co.和 Our Legacy Work Shop 推出聯名合作的 SUN BUDDIES EYEWEAR 帶來了極具潮流感的眼鏡產品。
由 Tom Daly 和 Max Vallot 於 2016 年創立的 District Vision 從跑步運動出發推出核心產品 —— 跑步太陽眼鏡,逐步拓展出更多產品線,並先後與 SALOMON、NEW BALANCE、POST ARCHIVE FACTION 等品牌合作。
今年,多個不同領域的品牌亦首度帶來了眼鏡產品,開拓新市場,包括 A.P.C. 推出的首個眼鏡系列 The Velvet Underground;Song for the Mute 推出首個眼鏡系列,呼應 24.2 TEARDROP 系列主題;Entire Studios 的首個眼鏡系列帶來了 Compound Shield、Compound Performance 和 Elemental Gloss 三款產品;沈寂一時的 Christian Louboutin 積極尋求鞋類外的新領域,其首個眼鏡系列將於 2025 年春夏發布。
由此可見,奢侈品集團與眼鏡巨頭們運用其強大的供應鏈和巨大的資源,進一步開拓與占領眼鏡市場的份額。而獨立眼鏡品牌們則以無限的創意和對其細分市場的精準把握,尋找一條新的道路,努力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