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週到來,HYPEBEAST 專訪多個亞洲藝術平台與藝廊
香港藝術週到來,HYPEBEAST 專訪多個亞洲藝術平台與藝廊
香港藝術週到來,專訪多個亞洲藝術平台與藝廊
包括 Kaikai Kiki、NANZUKA 與 AllRightsReserved 等知名單位。

原定於 3 月舉行的香港 Art Basel 藝術展將於 5 月 25 日至 29 日以結合線上和線下的模式進行。加上入境限制與隔離的阻礙,展覽的「Ghost Booths」將由在地工作人員替經銷商在展區待命。本次展覽共有來自 28 個國家與地區的 130 家藝廊參展,其中 15 家為首次參展。而除了 Art Basel 之外,另一藝術展 Art Central 也會同時舉行。

趁著香港藝術週到來,HypeArt 近日聯繫了 Kaikai Kiki、NANZUKA、The SHOPHOUSE、Double Q Gallery、JPS Gallery 以及 AllRightsReserved,獨家關注他們在 HypeArt Market 的各自作品、他們本週推出的項目、與作品之間的聯繫以及展出作品的背後靈感。

Kaikai Kiki Gallery

Credit: ©2021 Mr./©2022 Otani Workshop/©Shoko Nakazawa/©Kasing Lung/©Hisashi Eguchi/Kaikai Kiki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次在 2022 香港 Art Basel 藝術展的核心主題是什麼?

村上隆執導與策劃的 Kaikai Kiki 藝廊基本主題是根於他的「超扁平 Superflat」理念,這是一種討論西方化、消費主義以及戰後世界傳統瓦解的哲學。

除了旗下藝術家之外,是否還有邀請其他藝術家參展?

除了 Kaikai Kiki Gallery 代表藝術家 Mr.、MADSAKI 以及大谷工作室之外,我們還邀請了客座藝術家龍家昇、Shoko Nakazawa、VERDY、本秀康、DABSMYLA 以及江口壽史,共同將村上隆旨在描繪的意識形態形象化。

NANZUKA

Credit: Courtesy the artists and NANZUKA

你們會在香港藝術週展示什麼?

NANZUKA 在 2022 香港 Art Basel 展覽提出了一個特別展覽主題《HUMAN》,展覽聚焦人類在歷史過程中反複捲入各種衝突,但透過相互交流的影響而發展的歷史事實,並服務於體現藝術家所產生的自由和多樣化能量。作為世界的一面鏡子,在當今我們所有人普遍面臨的疫情中,這世界變得封閉與排他性。

是否能詳細介紹本次參與藝術家的相關信息?

田名網敬一是一位日本傳奇藝術家,他通過流行與迷幻的表達方式描繪他對二戰的童年記憶。Harumi Yamaguchi 從女性視角描繪「女性的情慾」,並以其海報女郎風格(Pin-up Style)作品成為 1970 年代日本女性解放運動的代表藝術家,同時宣揚與讚揚她們的存在。

空山基透過他的 Sexy Robot 系列作品將科幻與神聖、情慾主題融為一體。受到日本漫畫的影響,Javier Calleja 通過參考與重新詮釋歐洲超現實主義方法,來描繪以明顯放大的眼睛為特徵的肖像。日本藝術家 Masato Mori 的創作源於街頭文化。Haroshi 透過獨特自學木工技藝,利用回收板身創作了一系列名為「GUZO」的雕塑。接著法國藝術家 Jean Julien 則以清晰筆觸描繪日常生活的快樂與美麗。年輕的 Nigeria 藝術家 Wahab Saheed 以輕鬆愉快的氛圍和強烈信念,呈現當代非洲人的新形象。

THE SHOPHOUSE

Credit: Courtesy the artists and The SHOPHOUSE

你們與藝術家有著怎麼樣的聯繫?這次策展是如何產生?

THE SHOPHOUSE 創始人 Alex Chan:身為亞洲人/香港人的自我認同是我們大多數人每天都會遇到的問題,作為藝廊老闆、藝術家、收藏家或個人,在本土根源與全球化壓力之間來回,並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平衡意義與價值。

《ANOTHER ASIAN ARTIST》中國策展人楊鑒:《ANOTHER ASIAN ARTIST》是我和 Alex 對話的結果,所以當我們打算和日本以及韓國的藝術家同時計劃展覽的同時,我希望我選擇的藝術家能有更多中國特徵與在地元素。蒲英瑋是一位具有政治敘事與特色的藝術家,侯子超有傳統山水畫的反映,張移北的雕塑語言充滿東方禪意,並應用當代材料和個人直覺打造。當我們用當代藝術界的主流敘述來看待這三位藝術家時,他們的藝術語法是完全存在的。

《ANOTHER ASIAN ARTIST》日本策展人 Taku Sato:我與小畑多丘的首次合作是 2013 年在新加坡策劃的聯展(https://www.ikkan-art.com/pdf/tokyo_street_wows.pdf)。這展覽展出了我持續合作的藝術家作品,從那時起我一直在協助小畑多丘的海外展覽以及他在我目前執導的藝廊 PARCEL 舉辦的展覽。

《ANOTHER ASIAN ARTIST》韓國策展人 Sungah Serena Choo:本次展覽的韓國藝術家有參與我策展實踐的經驗,我還為藝術家的主要目錄寫過聲明。考慮到疫情時代如何改變個人與藝術界,我想呈現藝術家的態度,他們致力於每一種語言,更深入關注他們的基本形式與每一代的哲學。Osang Gwon、Hyunsun Jeon 與 Hyori Jo 三位藝術家,重新詮釋了主題的普遍意義,並處理了虛擬與現實之間的虛幻深處。在這一點上,揭示從新銳藝術家到成熟藝術家刺激的韓國藝術,提醒了我們它如何使我們更富有創造力和靈活性。

使我們多樣化的因素也可能會誤導我們。  

你們為香港藝術週策劃展覽的背後靈感?

THE SHOPHOUSE 呈現的《ANOTHER ASIAN ARTIST》,由 3 位亞洲策展人 Taku Santiago Sato(日本)、Sungah Serena Choo(韓國)與楊鑒(中國)策展,展出 9 位亞洲新銳藝術家,重新發現後大流行時代中,亞洲藝術家的獨特之處。

亞洲人經常被貼上一個單一群體的標籤,特別是在新一代亞洲藝術家中,一種文化認同已經超越了地域性。藝術界變得更加普遍,同時也失去了個性。有一種說法指出,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導致文化認同的徹底喪失。毫無疑問,在大流行之前,由於技術的不斷變化,全球化已經達到了頂峰。全球 60% 的人口是活躍的網路用戶,透過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我們可以訪問更廣泛但相似的信息,使我們多樣化的因素也可能會誤導我們。

JPS Gallery

Credit: Courtesy the artists and JPS Gallery

是否能介紹這些作品的靈感來源?

Okokume 名為《Never》的作品背後含義代表了所有受戰爭影響的孩子,Okokume 自畫像出現在作品的電視上參考了一個事實,即我們總是在家中通過電視看見這些戰爭,但從未親自體驗。藝術家想改變角色,讓她與觀者在電視上成為背景,並讓聚光燈回到戰爭中的孩子們身上。

透過一個神奇舷窗,香港的臨街洗衣店以及英國客廳在 Aya Annfa《The Magical Hoop》中連接與穿越。Aya Annfa 創造了一個虛構場景,描述自助洗衣店的不斷等待,伴隨著香港移民對異國他鄉的渴望和疲憊感。在高房價與社會轉型的不安壓力下,洗衣店與移民之家都體現了香港人對一線希望和有朝一日回家的嚮往。

Paul Hunter Speagle 創作的《Billions and Billions Served》(2022)描述了在這個世界上無辜者受到的傷害。強大的獨裁者與企業反派強行為我們提供他們的議程事項,給無辜的人類和動物帶來如此多痛苦與苦難。他們通過推銷快速便利的方法讓我們相信他們,讓我們更容易吃下大量生產的起司漢堡,或者逃避真實情況而服用藥丸。

我們策劃了一個突出每位藝術家個性、繪畫風格與關鍵特徵的空間。  

你與藝術家有著怎麼樣的聯繫?這次策展是如何誕生?

我們沒要求藝術家圍繞特定主題創作作品,而是想創造一個讚揚藝術家多樣化實踐的空間。參與的藝術家包括我們合作多年的藝術家到我們過去幾個月才開始向大家介紹的新藝術家。在與每位藝術家進行討論並更深入了解他們的願景後,我們策劃了一個突出每位藝術家個性、繪畫風格與關鍵特徵的空間。每位藝術家都有自己指定的空間和區域,因此觀眾可以完全沉浸在藝術家嘗試塑造的夢境中。

對香港藝術週的策劃?

由於是香港藝術週,對我們來說,關注來自香港以及國際的藝術家很重要,因為我們致力於為他們提供一個獲得全球曝光的平台。由於最近的事件,許多人都經歷了掙扎、孤立和創傷的感受,我們相信所挑選的作品不僅會在 Art Central 引起觀者的共鳴,而且還帶來解脫感和一線希望。

Double Q Gallery

Credit: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Double Q Gallery

是否能向我們介紹這些作品的創作靈感?

Double Q Gallery 創始人 Queenie:Mátyás Erményi 主要受到蘇聯和後蘇聯時代動畫電影美學的啟發,回應了該地區豐富的文化參考,例如卡通人物、擬人化樹木與工藝品。他的肖像從佈滿洞穴的巨大樹幹上眺望,描繪了未知家族樹的關係系統。站立的、搖晃的、歡快的火爐與幾何抽象的基本圖案融為一體,給人一種奇特的矛盾感覺。

你和這位藝術家如何認識?另外是什麼原因選擇這幅作品?

在我為 Budapest(Q Contemporary)建立當代藝術空間的過程中,我遇到了來自歐洲和美國的新晉人才,例如 Matyas。他們缺乏向亞洲擴展的機會,因此我們香港藝廊 Double Q 的計劃就是專注於讓他們曝光。我們在這選擇了這作品,因為我們看到了藝術家在亞洲藝術市場的潛力,這將是一個使藝術家成長的有意義機會。

AllRightsReserved

Credit: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AllRightsReserved

這些藝術品背後的創作動機是什麼?

多年來,AllRightsReserved(ARR)設計與組織了許多創意藝術項目,並在今年慶祝成立 20 週年。數位與實體收藏平台 FWENCLUB 在去年發佈,並與創意品牌 ARR 攜手合作。FWENCLUB 了解藝術的影響以及它如何將人們聚集在一起,與不同的藝術家和品牌合作以獲得以前無法想像的機會。從實體收藏品到現在的數位收藏品,FWENCLUB 創造了可以在兩個世界之間穿梭的藝術,並塑造了一種新的數位文化。

今年 3 月,我們與我們的長期合作夥伴,西班牙藝術家 Joan Cornellà 推出了他首個 NFT 系列《MOAR by Joan Cornellà》。Joan Cornellà 奇特且超現實的旅程始於多年前的社群媒體上,而現在繼續在數位空間的另一個領域中嘲笑著世界。在那裡,粉絲可以參與元宇宙的生存大逃殺。這是一個關於虛擬世界中一座名為「MOAR」的大宅(「moar」是網絡上流行用詞,以幽默方式故意將「more」拼錯),當中 5,555 個生物的靈魂以區塊鏈 ERC-721 鑄造成 NFT。當世界因外星人的入侵而處於封鎖狀態時,住在 MOAR 的客人,包括人類、喪屍與半機械人和平共處。MOAR 是一座相當不尋常的豪宅,人們將在這裡找到商店、遊戲和虛擬展覽,這些都將於 2022 年陸續推出。

該 NFT 項目在 4 月 7 日公開發售期間需求非常大,系列交易量截至 5 月 11 日甚至達到 11.4K ETH(約 $2,660 萬美金),項目在解盲後,其在 7 天內交易量的排行超過了《Bored Ape Yacht Club》與《AZUKI》。

多年來,數位藝術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  

你和這位藝術家如何認識?另外是什麼原因選擇這幅作品?

在一開始,我們只是對 Joan Cornellà 的作品感到印象深刻,並想一起創造一些很酷的東西。這些年來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有著共同的價值觀,這就是我們一直一起努力與成長的原因。他在國際舞台上備受推崇,多年來積累了超過 800 萬的追隨者,Cornellà 現在正潛入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粉絲們可以繼續在那支持他發人深省且具娛樂性的創作。

多年來,數位藝術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因為它可以免費獲得。NFT 的登場震撼了藝術界,增加了真偽性與稀缺性的關鍵成分以展示數位藝術的價值。這樣的變化旨在使藝術家的才能和創作過程在經濟上合理化,NFT 正迅速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價值的藝術形式之一,從事數位藝術多年的 Joan Cornellà 現在正在虛擬世界翻開新的篇章。

介紹你們在香港藝術週的策劃,以及為什麼突出這件作品很重要?

《MOAR by Joan Cornellà》首次亮相便引起熱烈關注,並將於 2022 年進入元宇宙,MOAR 的開幕儀式以及虛擬展覽也將會舉行。進入元宇宙之前,《MOAR by Joan Cornellà》的小遊戲《SIEIBMOZ》剛宣佈將於 6 月上線。這是一款以喪屍入侵為背景的戰略冒險遊戲,人類、喪屍與改造人將被鎖在 MOAR 大樓中。《MOAR》NFT 持有者將作為元宇宙的倖存者開始遊戲,並與喪屍作戰以拯救老奶奶,贏家將可獲得特別獎勵,粉絲可以在這裡查看這些作品並繼續關注即將到來的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