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代表性經典車型:推動 90 年代瘋狂機車文化的 Honda Dio 50
一同回顧這台與郭富城有著不解之緣並且席捲全台灣的經典神車。

在機車文化盛行的台灣,二行程機車是所有台灣人心中不可磨滅的時代記憶,儘管伴隨著科技、法規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二行程機車已經逐漸凋零,但台灣甚至世界依舊有許多胸懷熱血的車主致力於保留它們,除了整理成不遜色於現代車的騎乘性能之外,也依照個人喜好改裝為極具風格的座駕。
而今回我們就選擇了台灣最具標誌性的二行程車款之一「Dio」,邀請到多位車主到場一同分享愛車,同時也由年紀僅 20 歲上下的 Jim(小祐)、Happy(小樂)、Jeffrey 三位相當年輕的愛好者與我們談談如何愛上 Dio 這款和他們的年代有些差距的車。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關於 Dio 車系
Dio 家族成員最初是在 1985 年由 Honda 推出,在台灣與 Honda 合作密切的兩大車廠 SYM、KYMCO 在台生產之前,Dio 都是從日本引進台灣販售,因此能看到前期的 Dio 車身上都是印有 Honda 標誌,對於追求足夠當代還原度的車主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元素。
尤其 1990 年 SYM、KYMCO 分別生產的雙座配置 Dio 50 與單座性能配置 DJ-1RR 更是推動 Dio 機車在台灣盛行的重要車型,當時 KYMCO 找來尚未走紅的郭富城拍攝 DJ-1RR 廣告,他憑藉著濕髮造型與迷人微笑的俊俏模樣瞬間走紅全台,進而讓他在香港持續打開知名度,甚至是郭富城後來每回演出濕身的原因由來。
當時不知有多少懷春少女因為這支廣告而對郭富城一見鍾情?同年推出的個人首張專輯《對你愛不完》更是奠定郭富城未來的巨星之路。
可惜 DJ1RR 以實用性來看著實有些欠缺,進而導致「廣告紅車不紅」的窘境,過後 KYMCO 推出的改款 DJ-1RS 也未能扳回一城。反之 SYM 生產的 Dio 50 和隔年的 Dio SR 都收穫了巨大的人氣與銷量。
台灣人都怎麼玩?
「以台灣來講,Dio 的玩法相對起來會注重動力大過於外觀,當然玩外觀的人也蠻多的,像我就是,還有一派是原廠派,他們就是所有東西都要全原廠,只用正廠的零件。」Jim 如此解釋。
Jim 接著指出:「很多人會說我車改成這樣根本就不是台灣的樣子,但我就是覺得日本的風格很帥,想學習他們的樣子。其實我們年輕人現在玩,因為完全沒有經歷過以前流行的年代,所以我們一定是從網路或者前輩口中去得知傳統的玩法,但我也不會被他們影響或限制,我還是會以我喜歡的方式來玩。」
而 Happy 就是 Jim 口中的忠實原廠派,他認為台灣玩家之所以會更注重動力改裝,是受到過去直線競速文化的影響,「其實玩 Dio 的年齡層好像都落在蠻高的,這些人從年輕時候開始玩到現在,一直都是專注在動力上面比較多,我是覺得各有喜好,看自己更喜歡哪一種。不過畢竟騎的再快,總有停下來的時候嘛,這時候人家如果看你車覺得醜醜的真的不行,那我雖然騎慢一點,但車帥不怕人家看(笑)。」
Dio 的變化與二行程引擎的未來
「以 Dio 來說的話,現在還很多人在玩,所以很多的改裝廠,或是一些工廠都有在復刻,或是持續設計更好、更新的改裝套件,去精進它,因為現在科技這麼發達,像東南亞有些地方,整顆引擎都可以憑空打造出來。反觀台灣,很多東西都是可以進口,可以買賣,可以自己生產,但是沒辦法裝上車。」三人都有些恨鐵不成鋼地說道。
台灣生產的零件很厲害,可以幫很多國家代工也可以外銷到全世界,但我們的能力這麼厲害,結果我們自己的車卻沒辦法裝,只能當幕後,無法站到幕前。
談到台灣現在對於二行程機車的不友善,Jim 就認為台灣法規對於二行程的車可以說是非常打壓,「以前的車驗車標準跟新車是不一樣的,但法規卻要求老車也要按照現在的標準來驗,那怎麼可能?久而久之,有些人覺得驗不過,玩車的熱情可能就這樣磨掉了。」加上現行機車舊換新的補助政策,彷彿在從各個層面試圖消滅老車的生存空間。
二行程循環:內燃機基本運轉形式中的一種,二行程循環以上行和下行兩個行程完成一個工作循環中的進氣、壓縮、點火、排氣等四個動作。相較於四行程循環的運作,二行程因為將燃燒過程中的四個動作濃縮在兩次行程中完成,因此燃料燃燒較不完全,會容易產生更多廢氣,相對的造價較低,構造也較簡單。
Happy 也強調:「現在有些新車的廣告會拿舊車當作噱頭,例如提到一些舊車要靠踩發來發動,我就覺得沒必要這樣去製造對立。有些老一輩的人總愛說老車容易壞浪費錢,那真的是刻板印象,重點是看你怎麼玩,整理到位的根本不可能說壞就壞。」
人家會覺得說老車騎一騎很容易突然拋錨,並不是這樣的,就是看自己怎麼玩,如果你整理到好,那體質一定就是當年新車的樣子,當年新車哪有說壞就壞?如果說壞就壞能保存到現在嗎?
目前在台灣、日本、東南亞等多個地區,Dio 都仍是屬於熱門車款,甚至至今仍在推出新作,可以說是相當長壽的車系。包括市場上依舊有豐富的原廠、副廠零件能夠入手,意昧著無限的想像其實都有得到實現的可能性。其實二行程也好,燃油車也罷,未來的趨勢始終是電能化,經典只會越來越少,在環境和能力允許下,不妨就去圓一回 Dio 夢。
老舊機車的末路
「其實我一開始機車真的是以代步為主,我本身是比較喜歡汽車的,怎麼知道現在一台汽車都還沒買,機車越買越多,真的一踏進去就出不來了。」Jim 打趣地說道:「我現在代步車、玩具車都有了,但還是會一直想要收新的車,收進來改好不管是留著代步或是給家人騎,甚至賣掉我都覺得不虧,我很享受那個從無到有的整理過程,其實我不會在乎划不划算,就是以開心為主,以自己能力範圍內,去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很享受那個從無到有的整理過程,其實我不會在乎划不划算,就是以開心為主,以自己能力範圍內,去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
玩車的人心中真的會有「救車」的想法?
有趣的是,老車車迷的「博愛」也是持續推動文化的重要因子。在台灣各地的街道,蒙上厚厚灰塵且外觀破舊,看似無人照顧的無主機車其實隨處可見,這些車的下場通常是被檢舉後,經由環保局前往處理,通常也就意味著這台車的死刑。
而這時有能力的愛車人士就會自發性的貼紙條留下聯絡資訊,希望原車主看到後能將丟棄的車轉手,不至於在路邊等待死亡。對年紀輕輕的 Jim、Happy、Jeffrey 三人來說,這樣的「救車」思維也深植他們心中,Jeffrey 透露自己就曾經有去詢問過素不相識的路人是否願意將無心維護的高齡機車轉讓,Jim 更提到:「人家把那些東西當垃圾,但是在我們眼中,它們對我們是有不同意義的寶物。」
Happy 接著指出:「會去作貼紙條這個動作,是因為我不想要讓它在那邊爛,這些車年輕的時候一定也是漂漂亮亮的,那你現在把它放在那邊爛,我覺得就辜負它的好了。所以如果真的不喜歡了,要拿去報廢之前,你可以上網問問看有沒有人想要繼續愛它,不然這些寶貝真的報廢一台就少一台了。」
當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與現實考量,他們其實並不認為丟棄或報廢老車的人有錯,種種救車的想法與行動都只是單純惋惜這些時代的經典逝去。對一些人來說機車就是一台代步工具,壞了就修,需要花太多心思影響到生活,那就淘汰買一台新的,不同人對待機車的方式本就會有所差異。
Dio 如何經得起時間考驗?
Dio 車系誕生至今也已接近 40 個年頭,真正陪過多少人跨過少年時期到成家立業的人生階段?
真正促成此車在 90 年代於台灣大流行其實也多得當時的時空背景,產品本身的優質自然是不可磨滅的主因,但在剛解嚴的當代,有著 70 年代末期的十大建設鋪路,工業快速發展使得經濟高速提升,人民對於所謂的身外之物也就有了更多心思,使得本來作為代步、工作的「需求」性質逐漸轉成「娛樂」取向,間接讓改裝性高、外型新穎的 Dio 獲得消費者青睞。
當然還有不得不提的「小綿羊賽車」。小綿羊賽車賽源自一開始的道路賽車,眾多追求速度感的車友在空闊的公共道路齊聚競速,儘管曾一度形成負面的社會亂象,但其中競賽成果經過口耳相傳,反倒成為了當時台灣消費者購車的重要指標,或許是意識到了此宣傳機會,陸續各家車廠開始舉辦正規的 50cc 車款比賽,進一步讓台灣的機車文化更加蓬勃發展。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下,才讓 Dio 這經典車系真正發揚光大,並且一路流傳數十年至今,有些年紀的車迷希望重新回味年輕時後的風采,年紀較輕的車迷則從 Dio 身上探索台灣過去年代的精采,一台車乘載了這些想法與意義是多麼難能可貴。
對於台灣環境的現狀玩 Dio 或是其他二行程的車有甚麼看法?
在訪談的尾聲,Happy 告訴我們:「台灣大部分我看到的是,大多數人機車都只是代步工具而已,但是對我來講它們是有生命的,這樣講很矯情,但是我本身也蠻多車子的,我每一台車都有不同的性能,我是經過騎乘去認識這台車,我也是透過這種方式去了解整個文化。」
「如果你真的喜歡這個文化,想要去學習、去了解這個車子的話,你一定要做功課,不要說因為一時衝動或者被朋友鼓吹就買,買了之後又不用心照顧,最後變成廢鐵丟掉,那你就是在糟蹋一台車。」這段話不僅是警惕未來的自己,同時他也希望送給所有剛接觸玩車的初學者。
最後 Jim 與 Happy 還特別分享了貼紙品牌來店伍拾 Life Damn 50 與安全帽簷品牌 ZEST.co 給玩車人士,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其 Instagram 帳戶查看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