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專訪 Instagram 風格攝影師 Hazy:我想藉由自身影響力傳遞台灣傳統文化

Hazy 與 Pizza Hut 必勝客的「騎遇」

 

最近,Pizza Hut 推出一系列全新企劃。延續品牌長久以來搞怪精神,於台灣官方 Instagram @pizzahut.taiwan 舉辦風格鮮明的「感覺怪有趣」特展,接連與台灣本地藝術家、攝影師、設計師合作,打造各式各樣連結台灣在地的多元項目。首先釋出主題為「城市的時空騎遇」,合作對象便是本次受訪者 Hazy,他是一名風格攝影師,擅長運用場景傳達故事,鮮明的照片風格為他在 Instagram 吸引一票忠實粉絲;此外,Hazy 更是喜歡將台灣獨有的人文景色納入作品之中,像是著名的廟宇文化便是他最受歡迎的題材,其作風與在地化與 Pizza Hut 不謀而合,總能將原先在台灣看似再日常也不過的事物透過創意加以翻轉,最終成為令人讚嘆不已、印象深刻的作品。

本次 HYPEBEAST 獨家取得直擊 Hazy 創作現場和專訪的機會,除了回顧他的攝影職涯外,最重要的是分享與 Pizza Hut 的難得合作。通過本篇文章,你可以窺見 Instagram 主流攝影師的真實面貌。

  專訪 Instagram 風格攝影師 Hazy:我想藉由自身影響力傳遞台灣傳統文化

關於「城市的時空騎遇」靈感來源

 

Hazy:這次是以策展方式進行,以 @pizzahut.taiwan Instagram 作為展覽平台,總計推出九張作品,每張作品都有各自的故事,而從首頁觀看時則又融為一體,呈現出九宮格的完整圖像。中間的圓形代表披薩的圓,周圍依序詮釋外送員從店裡出發、拿著熱騰騰的 Pizza 一路往市中心邁進,最終完成使命將其交付到顧客手中。

第一張,我讓外送員站在碉堡上面,通過後製的方式使天空產生雨過天晴氛圍。畫面中的人很小,就是希望給賦予一種居高臨下準備出發的感覺,同時表示故事即將展開。就是一個意境。我自己很喜歡一張在田間小徑拍攝的照片,我想表達的是「外送員通常不知道客人家在哪裡,可能就是照著導航走,也不知道會將自己帶往何處,可能會是很奇怪的路線,跑到從未去過的產業道路的路上」,這個主要呈現的手法就是想要呈現出外送員跑到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那其實是很漂亮的一個鄉間小路。

 

  專訪 Instagram 風格攝影師 Hazy:我想藉由自身影響力傳遞台灣傳統文化

另外還有張遙望城市夜景的,背後城市是台中市區。其實也是種呼應,就是從鄉村到城市,外送員排除萬難一路騎過去。台中是我生活的地方,很熟悉,城市面貌也很好拍,相對台北的高樓更為密集。本來我就很喜歡這類城市風格,所以很常在台中附近的小山找景,像這個場景最早也是我先找到,之後才有很多人去效仿去拍。對了,仔細看這圖片大樓上還有個「Stay Home」的字樣,算是一個小小的彩蛋。

  專訪 Instagram 風格攝影師 Hazy:我想藉由自身影響力傳遞台灣傳統文化

為何會挑選這些場景?是否有感受到外送員的心境?

 

首先得把故事主軸擬定,然後再以此設定場景。比方說第一張圖的「啟程」,就把地點設定於一個高地,讓外送員俯瞰城市。於是乎就從自己周遭開始找起,就剛好在中部找到這個地方。接下來的每一張圖、每一個場景都是按照這模式來尋找的,主要就是主題對了,再找相對應的場景拍就好。剛開始接到這案子的時候就非常高興,整體概念風格很屬於我,正好是我擅長的事。所以也努力地找了很多參考、很多範例去拼拼湊湊。當時每天都是一直在想怎麼去把這個案子給處理好,很想將它呈現出一個沒人做過,讓大家覺得很驚艷的樣子。真的是個很有趣的合作。

其實因為我自己很常在跑點,經常也是騎著車到處跑。我覺得與外送員很相似,我們同樣背負著一個使命,只是目的不一樣。他們是要送 Pizza 到顧客手中,而我是騎著車去尋找一些不錯的場景,然後盡可能拍出一些好看的照片然後分享給大家,所以非常能體會外送員的辛苦。

這次的經驗跟以往有何不同?

 

我一直覺得 Pizza Hut 在行銷上非常努力,也很盡力通過特別的企劃與本地接壤。像之前推出過的珍珠奶茶披薩、拉麵披薩、三杯雞披薩以及最近的香菜皮蛋豬血糕披薩,都展現出這個品牌試圖翻轉、展現年輕創意的一面。我想這也呼應了本次主題「感覺怪有趣」。怪歸怪,但是很有噱頭,同時能讓年輕人對於 Pizza Hut 有全新的認識。

完整展覽內容請至 Pizza Hut Instagram
  專訪 Instagram 風格攝影師 Hazy:我想藉由自身影響力傳遞台灣傳統文化
  專訪 Instagram 風格攝影師 Hazy:我想藉由自身影響力傳遞台灣傳統文化

回顧最初為何接觸攝影?

 

Hazy:最初開始攝影是在高中時期,但真正開始嘗試拍攝經營 Instagram 則是大學的時候。當時經常在Instagram 看一些攝影師的作品,特別是 samalive 的風格最令我感興趣。他的照片很漂亮,而且風格就很一致,也因為他的緣故我才又開始去拿相機來拍照,雖然我不認識他,但也備受他的啟蒙。就我所知,很多攝影師也都是因為看到他照片才開始玩攝影的,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神的境界。

你的風格似乎都偏冷色調?

 

對,因為本身很喜歡藍色,導致我的作品呈現可能有點 cyberpunk,冷冷的感覺。早期的時候顏色比較重,比現在更藍,後來因為接觸的人和攝影師多了,交流過後也慢慢改變自己的風格。記得就在那時認識到 RK並成為朋友,他是第二位啟發我的攝影師。RK 的風格比較偏自然色,不會像當初的我修得那麼的重色調,之後我就開始慢慢轉變,在經過好幾次革命後,現在已經算穩定下來這個色調和風格,不會再改變了。

 

通常如何尋找場景?

 

首先就是滑 Instagram,可以通過一些hashtag 作為搜尋工具。再來加入一些攝影分享社團,搭配 Google 搜尋作為輔助。像我近年很常拍些廟宇題材,最直接方式就是 Google 搜尋關鍵字,例如「台中 廟宇」、「台南 廟宇」等等。當然朋友推薦也是個來源。大家知道我喜歡拍照,所以很常在路上看到些特別的東西就會跟我講,很多題材也都是這樣誕生的。

  專訪 Instagram 風格攝影師 Hazy:我想藉由自身影響力傳遞台灣傳統文化

  專訪 Instagram 風格攝影師 Hazy:我想藉由自身影響力傳遞台灣傳統文化

為何想把廟宇設定為一個主題?

 

主要也是因為受 RK 影響;認識他之後也認識到不同的日本攝影師,才發現日本攝影師很喜歡拍日本傳統藝術這方面的素材,可能是寺廟、神社之類的,我就想說台灣的廟宇這麼多,這種文化性的產物是不是應該要有年輕人來拍它?過往大多數都是長輩在拍這類題材,比較少 instagram 主流攝影師會想拍,加上我很多的追蹤者都是外國人,他們大多不知道台灣有這些文化,想說若能藉由自己的影響力來拍一些台灣傳統藝術也挺好的,結果效果也很不錯,久而久之便成為一個系列。

而除了廟宇之外,我也很喜歡拍有強烈對比的照片,例如背景城市、前景鄉鎮,或是拍一些工業區與住宅區的對比。我覺得那種氛圍很科幻,自己非常喜歡。

 
  專訪 Instagram 風格攝影師 Hazy:我想藉由自身影響力傳遞台灣傳統文化

人像在作品中扮演的角色?

 

人在我的作品中就是個點綴,能賦予一張照片生命力。有些場景拍張風景照就沒了,但是如果加上一個人然後穿的衣服顏色可以呼應整體的話,那就會很不一樣,會多了故事性。像是這次與 Pizza Hut 合作,主題以外送員的視角來傳達不同核心理念。舉例來說,有一張照片是外送員騎著機車後方是高鐵駛過,觀眾很容易從圖像感受到所謂的「使命感」。高鐵跟外送員,他們都有不同的使命,一個是送旅途旅客到目的地,一個是送披薩到那個客人家,不同的使命,行徑在相同的道路上。

最後,我們詢問了Hazy 維持聲量的方法,他說:

 

我認為還是要用作品來說話。可能跟自己所學有關,審美和一般人不太一樣,有些場景可能一般人沒有感覺,但我就會以自己的視覺感官去呈現。相形之下,我反而對一些社群技巧、文化構思方面比較不在行,完完全全就是靠作品維持,久而久之也能得到一批人的關注,因而獲得成就感。

 

Credits
圖片版權所有
Hazy
攝影師
Uliz Hung
Tags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