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BEAST 專訪 5 位青年多媒體藝術家探討創作背後的思考與未來

後互聯網時代的科技為藝術家們迎來了全新的創作黃金時代。

Art 藝文 
5,408 Hypes

科技的變革帶給了我們更多關於藝術的思考與探索。藝術的創作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後互聯網時代的科技為藝術家們迎來了全新的創作黃金時代,同時也開發了藝術家潛在的創造力和擴展了感官體驗。

此番我們聚焦中國青年多媒體藝術家,從 5 位青年藝術家的成長與創作之路中,一窺具備東方哲學思想的多媒體藝術創作的未來。

Ziyang Wu
武子楊
視覺藝術家

·意大利佛羅倫薩藝術學院獲繪畫專業學士學位
·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獲得繪畫專業碩士學位
·曾任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設計學院客座教授(Visiting Professor)
·目前在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VA)任教,同時是新當代藝術博物館 (New Museum)NEW INC 項目成員以及紐約 Residency Unlimited 的駐留藝術家

從 5 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成長與創作之路,一窺具備東方哲學思想的當代多媒體藝術創作的未來

出生和成長於江蘇徐州,現工作生活於紐約的青年藝術家 Ziyang Wu,其藝術實踐關注於一種新的控制能力,他稱之為「後互聯網微觀異化」。它涉及當代技術、數字權力結構、流行文化、身份與社群之間的動態關係以及個人精神和身體的異化,並通過植根於荒誕和狂歡的技術去批判和慶祝混雜和異化的文化。

Ziyang 的多媒體作品「豬的故事  The Story of The Pig」和「狂歡 Carnival 2020」,通過被屠宰的身體和被殺害的靈魂(一個與喬治·奧威爾《1984》相關的世界)和對社會信用體系的批判性檢驗(現實版《黑鏡》),來闡述了這一點。

「微觀異化確實以一種更微觀的方式重塑了我們,變得越來越普遍,越來越難以察覺。」

他的作品著眼於日常生活中掩蓋個體的價值和理性的無形的力量(比如基於算法的商業廣告和數據監控),或者說微觀異化。他認為:「在目前的後互聯網時代,微觀異化總是伴隨著新的面孔出現,並產生前所未有的全新支配性力量。在當今世界,每個人都在變成一個 Cyborg(智能手機已經真正成為人體的一部分),操控算法無處不在:社交媒體、搜索引擎、流媒體服務、監控、醫療系統等等,異化確實以一種更微觀的方式重塑了我們,變得越來越普遍,越來越難以察覺。」

從 5 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成長與創作之路,一窺具備東方哲學思想的當代多媒體藝術創作的未來

在最近的一個名為「A Woman with the Technology」的項目中,他構建了一個長達一年的實驗性研究,以社會實踐、檔案、人工智能(AI)生成的模擬和 3D 動畫視頻裝置的形式,來檢驗互聯網算法如何不斷製造「過濾氣泡」(一種互聯網用戶只會遇到符合併加強他們想法的信息和觀點的情況),使「我」(單個個體)經驗日益極端化。

本科和研究生的專業都是繪畫專業的 Ziyang 一直對於「講故事」的方式很沈迷,這種方式也被他延續到多媒體視覺藝術創作中。製作影片讓他能更充分地研究和使用獨特的敘事結構。他近期的關注點(如網路和數字權力結構)也促使了他對於比如人工智能模擬的研究和學習。Fine Art 背景也為他目前的創作提供了獨特的基礎,比如在製作 3D 動畫時,他的很多關注點都基於繪畫創作的美學(顏色、材質、結構、組成、紋理等)。

「我的藝術形式一直在變化和流動。」

Ziyang 告訴我們,他認為自己是一個以項目為基礎的藝術家,作品往往是從一個事件、一個瞬間、一種情緒或一種他能夠產生強烈感情的刺激開始的。之後他開始研究,包括與哲學和歷史相關的檔案和數據,並找到實現該項目最適合的媒介,這個過程通常包括學習新技術或與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合作。

從 5 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成長與創作之路,一窺具備東方哲學思想的當代多媒體藝術創作的未來

他的項目還經常包括建立一個多層次的系統,以觸發來自不同社會和文化背景的、各種看似無關的視覺元素和主題的碰撞,來探索「第三空間」的複雜性和可能性。

Somei Sun
孫世晟
動態設計師,廣告導演

·大學由自動化專業轉入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現主要做動態設計(利用 CG 技術創作數字短片)
·作品主要運用於商業廣告

現居上海的動態設計師、廣告導演 Somei 的大部分的創作方向,是在探索動態設計在商業領域的應用,以及動態設計本身的邊界。他說:「動態設計的工作有點像編舞師,但不是通過肢體,而是通過計算機圖形。」

在採訪中,Somei 跟我們講述他這些年不同階段的創作歷程:他最早期的作品,是以探索幾何為主,而後接觸了 3D 開始把興趣轉向了探索商業運用。隨著對 3D 更深入學習發現任何東西都可以通過 3D 做出,各種東西都動起來,並且動得有趣,比如未來科幻,比如整個城市。最近的他開始對幼年時代喜歡的經典動畫產生了興趣,所以嘗試用 CG 技術將其還原。

「自學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讓你脫離學校環境後依舊能持續保持輸入狀態。」

在創作作品中使用到的 C4D,AE 等軟件,都是 Somei 在學生時代自學的。當時的教程資源沒有現在這麼發達,他從國外觀看論壇、查看軟件的 help 手冊來幫助學習更多知識,而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這個行業受新技術的影響非常大,比如 GPU 計算、Ai 人工智能技術等,基本一進入大眾視野,就已經在我們的領域開始使用了。所以保持對新型工具的瞭解和掌握是一個非常必要的能力。」

一直以來 Somei 都在不斷尋找新的風格讓自己的作品保持新鮮感:「我覺得本身在商業項目裡面做一些奇怪實驗的行為,或許也算是藝術吧。因為商業是一個可以讓你的作品很快輻射出去的介質,我可以很快看到這些奇怪點子投入到外部世界後所引起的漣漪。」

最近 Somei 為品牌做的聯名廣告使他被更多人知曉。在創作過程中,他建議把品牌產品放到片尾而不是通常的強行植入,雖然這是件很瘋狂的事情,但效果竟然非常好。他發覺現在很多品牌似乎也不那麼在意要把自己產品放到核心的位置了,這也給予了他作為創作者更大的發揮空間。

「完成了作者想要注入的東西,傳導到觀者的互動過程,那這個作品才能被稱之為藝術。」

Somei 為我們描述了他對藝術的理解:「再難懂的藝術作品,也是需要和他人產生交流的,通過這種溝通過程,它也具有了價值。完成了作者想要注入的東西,傳導到觀者的這個過程,那這個作品才能被稱之為藝術。」

Ying Huang
黃韻瑩
數字媒體藝術與跨界設計師

·畢業於帕薩迪納藝術中心設計學院(Pasadena’s 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獲碩士學位
·現留校任教,除了研究項目與教學,還從事一些藝術和設計項目)

誇張的卡通形象、炫目的色彩和動態圖形,都為在中國長大的數字媒體藝術與跨界設計師 Ying Huang 的作品帶來了美感。她的作品深入研究了當今的新興技術(AR、VR、人工智能,互聯網等),並融入了流行文化、時尚和社交媒體。

「我遇到一些設計師認為我就是在搞藝術,也有一些藝術從業者認為我的作品過於設計。」

本科時期的她在平面、動畫、電影、編程、遊戲等方面都有涉獵,學到的技術與知識也一直在練習與使用。在帕薩迪納藝術中心設計學院(Pasadena’s 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她更多的是傳遞概念,通過大量閱讀、思考、總結然後將自己的理念通過設計表達出來, 在影片地圖、遊戲製作、運動跟蹤等領域的實驗中培養了一種獨特的設計思維模式。

「我希望自己作品展現在西方媒體時,傳遞出在中國本土青年的視角下,中國文化的多元化表現,展示屬於我們的現在與未來的設計,而不是西方幻想中的神秘東方主義與霸權式的中華未來主義。」

從 5 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成長與創作之路,一窺具備東方哲學思想的當代多媒體藝術創作的未來

Ying 的個人作品常常是對一個主題的探索和探討,最近一年的項目主題是人工智能算法。她的作品討論的是人工智能算法對中國社交媒體與網絡文化、個人表達的影響,而她的設計是去重塑這個關係鏈,去重新想象與打造一個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去釋放自我表達的平台,在這個基礎上,重新定義中國潮流網絡文化。

近兩年,她開始對人工智能算法進行另一方面的探討,結合了編織面料製造與智能算法生成藝術(GAN),探索這種模型算法的視覺特點與符號含義。

Suzy Chan
陳綺雯
平面與媒體設計師

·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平面與媒體專業
·曾在倫敦 Underground 品牌公司做平面設計和市場營銷
·與歐洲的機構 / 公司 /art diractor 有定期合作
·曾與 MadeIn 設計公司合作野生大都會視覺

從 5 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成長與創作之路,一窺具備東方哲學思想的當代多媒體藝術創作的未來

對於出生廣州、成長於中國澳門的 Suzy Chan 來說,平面設計不僅僅是一種精心製作訊息的方式,更是一個交流的公共平台。在她至今的實踐中,她用平面設計作為一種表達中國文化體驗的方式、關注零食的廣告營銷和「邪教」之間的聯繫、海洋的微塑料以及溫室水果等問題。

從 5 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成長與創作之路,一窺具備東方哲學思想的當代多媒體藝術創作的未來

Suzy 最初就讀於廣州美術學院,「剛進入廣州美術學院的初始我非常興奮,但隨著學習的深入,我發現越來越多老師無法解答我的問題。到了大二期間甚至開始質疑平面設計對於一個社會的作用難道只是一個 Logo?一個 Branding?我們不思考更深入的問題,我們做出來的東西難道只能成為消費主義的幫凶嗎 ? 」

帶著這個疑問,她考入倫敦藝術大學傳媒學院就讀平面與媒體專業,探索了媒介在概念上的可能性,並通過視覺語言表達出更加清晰的聲音。

「設計不僅僅只是停留在畫面上的討論,更需要讓大家注重設計背後的所有文化聯繫。」

從 5 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成長與創作之路,一窺具備東方哲學思想的當代多媒體藝術創作的未來

在異國求學和生活的過程中,Suzy 遇見了很多國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遷移者」,豐富的社會經驗讓她對世界有了不同維度的理解,也讓她深刻反省平面設計。

從 5 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成長與創作之路,一窺具備東方哲學思想的當代多媒體藝術創作的未來

在名為「Casino City」的作品中,Suzy 試圖通過設計激發當地居民與政府交流,促使他們考慮這種發展與可持續性之間的平衡,設計出了這一系列基於中國傳統儀式的澳門賭場廣告。賭業作為澳門經濟的支柱,但也給城市帶來很多壞處。在一部分人眼中,澳門已經成為毫無生機、只迎合遊客的「死亡城市」。

從 5 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成長與創作之路,一窺具備東方哲學思想的當代多媒體藝術創作的未來

於是,她根據中國傳統祭祀用品設計了澳門賭場的「廣告」,讓人們通過傳統祭祀的方式「悼念」這座「死去的城市」,抗議信息將通過這些方式傳遞導城市的每個角落。 作為行動的一部分,她還設計了「澳門歡迎你來大發橫財」這類有諷刺意味的服飾。

Yang Can
楊燦
平面設計師、實驗傳播者

·畢業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目前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學習實驗傳播

出生於深圳的平面設計師楊燦,幾年前從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畢業後,進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繼續深造學習實驗傳播專業。她的大多數項目都是介於設計和文化交流之間,利用概念藝術對媒介的特異性和符號學轉換重新評估,研究基於傳統繪畫和素描、印刷、攝影和電影圖像到數字操作。

從 5 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成長與創作之路,一窺具備東方哲學思想的當代多媒體藝術創作的未來

「當一個設計師有了屬於自己的視覺和個人風格,他(她)就將會是成熟而有主導意識的設計師。」

楊燦認為在大學中所學習的包括設計的基礎與審美的能力非常重要。這些知識與課題實踐可以提供基本的藝術素養。在這過程中她逐漸摸索出,當一個設計師有了屬於自己的視覺和個人風格,他(她)才將會是成熟而有主導意識的設計師。讀者和觀眾感受不到這個初始訊息或者不能將設計和內容聯繫起來,就是設計的斷層。

從 5 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成長與創作之路,一窺具備東方哲學思想的當代多媒體藝術創作的未來

她在畢業後工作的一年裡陸陸續續做了很多商業項目,在做項目的同時開始有意識地開始思考大眾傳媒和媒介對於內容傳達的影響。

「設計師有責任將設計的含義定義得更有影響,而並非只是作為信息傳達的中轉站。」

從 5 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成長與創作之路,一窺具備東方哲學思想的當代多媒體藝術創作的未來

讀研的第一年,她開始接觸一些後現代哲學的理論,符號學和 media theory。她認為信息的錄入與輸出,與觀眾和設計師的對於同一物體的理解息息相關。「我們每日所獲取的對於世界的訊息很大程度上都來自於手機/網路/電視,而並非親眼所見,而這就引發了關於真實的思考。」

時至今日,楊燦在探索更多的表達形式的可能。X-Com 作為視覺傳達專業中最無法被定義的分支,每個人涉及的領域都很不同,她的作品有時涉及繪畫、雕塑、表演、版畫與新媒體等等,不太有限制,會根據主題來選取適合的媒介。

-

法國作家 Gustave Flaubert 曾說過:「科學與藝術在山腳下分手,在山頂上重逢。」科技幫助新媒體藝術家們打開了新途徑,其豐富的表現形式、互動性以及便捷的獲取方式使其受眾面在未來將會更加深入和廣泛。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訂閱 HYPEBEAST 電子報,亦可關注以下相關報導:

  1. Gorillaz 企劃《Song Machine》釋出第五集,這個新興音樂發佈形式有何亮點?
  2. 為何 Artek Stool 60 是史上最受歡迎的凳子?| Behind the HYPE
閱讀全文

繼續閱讀

據發現 macOS Big Sur 代碼揭示 Mac 將支援 Face ID 解鎖
Tech & Gadgets 科技與電子產品

據發現 macOS Big Sur 代碼揭示 Mac 將支援 Face ID 解鎖

各位用家們期待與否?

KITH x ASICS 聯乘「Tokyo Trio」系列 GEL-LYTE III 鞋款正式發佈
Footwear 球鞋

KITH x ASICS 聯乘「Tokyo Trio」系列 GEL-LYTE III 鞋款正式發佈

向東京文化以及 KITH 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致敬。

HUMAN MADE x adidas Originals 全新聯乘鞋款系列發佈
Footwear 球鞋

HUMAN MADE x adidas Originals 全新聯乘鞋款系列發佈

有心水嗎?

鞋迷駐足 · 5 款今周務必注目之球鞋
Footwear 球鞋

鞋迷駐足 · 5 款今周務必注目之球鞋

sacai、Nike、Off-White™、fragment design 等重量級聯乘鞋作接連到來。

Stüssy x Nike Air Zoom Spiridon Kukini 聯乘鞋款香港區抽籤情報公開
Footwear 球鞋

Stüssy x Nike Air Zoom Spiridon Kukini 聯乘鞋款香港區抽籤情報公開

想入手的可碰碰運氣。


YEEZY 最新前衛鞋型 YEEZY 451 Sample 款式曝光
Footwear 球鞋

YEEZY 最新前衛鞋型 YEEZY 451 Sample 款式曝光

極顯眼的鋸齒外底。

Fostla 打造 Brabus 定製 Mercedes-AMG G63 全新軍事改裝車型
Automotive 汽車

Fostla 打造 Brabus 定製 Mercedes-AMG G63 全新軍事改裝車型

無法抵擋的戰術氣息。

率先近賞 Air Jordan 1 High OG 全新配色「Dark Mocha」
Footwear 球鞋

率先近賞 Air Jordan 1 High OG 全新配色「Dark Mocha」

Travis Scott 聯乘版本替代款?

買黑膠唱片還是演唱會周邊商品?|HYPEBEAST 音樂消費習慣市調結果公佈
Music 音樂 

買黑膠唱片還是演唱會周邊商品?|HYPEBEAST 音樂消費習慣市調結果公佈

80% 的受訪者仍然對實體專輯保有相當的興趣。

法國新銳品牌 BLVCK 台灣 Pop-Up 期間限定店舖開幕資訊公開
Fashion 時裝 

法國新銳品牌 BLVCK 台灣 Pop-Up 期間限定店舖開幕資訊公開

Instagram 擁有 71 萬追蹤人數的新銳品牌 BLVCK 今日正式抵台。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