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Be Water》即將釋出,為何「李小龍」能成為街頭潮流領域的知名 IP
繼《The Last Dance》熱潮之後,下一波會是「李小龍」嗎?

聚焦於好萊塢巨星李小龍傳奇人生的紀錄片《Be Water》於近日正式曝光了預告片。預告片中,李小龍女兒李香凝、妻子 Linda,曾與李小龍合作的前 NBA 傳奇球星 Kareem Abdul-Jabbar 以及李小龍的師傅葉問等都悉數亮相。
據悉,該片聚焦的是李小龍作為一個標誌性的功夫影星留下的文化遺產,由包阮執導,亦是 ESPN 的紀錄片系列「30 for 30」企劃之一。長期以來李小龍及其電影作品,一直都是西方社會了解亞洲及中華地區文化的一個窗口。
由於歷史的原因,在李小龍之前,西方人對東方的印象並不非常十分友好,當時的文化傳播途徑對於亞洲面孔的渲染更多是略顯瘦弱、卑躬屈膝、精於算計、缺乏男子氣概的搞怪負面屬性。而李小龍憑借眾所周知的「真功夫」將亞洲人的形象徹底顛覆。
在上世紀 60-70s 的歷史背景之下,以西方世界還籠罩在冷戰以及越戰的泥潭之中,社會矛盾亦凸顯的更加嚴重。當時好萊塢的電影便順應大環境,成為了一種發聲和調節社會矛盾的渠道。而李小龍在這一時間段的電影中通過拳拳到肉的表演,不僅將西方世界中「亞洲人羸弱的」形象徹底顛覆,更是讓功夫動作電影這種模式成為了當時社會和年輕人喧囂壓力的一種有效途徑。
李小龍本人和電影中呈現的形象在逐漸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後,「反主流」和「抗爭」的形象配合著這些電影中的兄弟義氣,逐漸的受到了美國街頭幫派文化歡迎。其武道哲學,隨後亦深刻影響美國 Hip-Hop 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無疑便是 Wu-Tang Clan 以及當下炙手可熱的 Kendrick Lamar ,他們都是李小龍和功夫文化的狂熱愛好者。
如今在反觀街頭潮流領域,包括 Nike、Onitsuka Tiger、Supreme 、New Era 、Reebok 等品牌都長期或曾經將李小龍或相關的符號融入到設計之中。特別是 Nike ,曾長期且連續的使用「Bruce Lee」配色來推出鞋款。作為簽名鞋的擁有者,包括 Kobe Bryant 和 Kyrie Irving 也都直接或間接的通過自上世紀 60-70s 所流傳至今的電影和音樂作品對李小龍本人及其所傳遞出的精神產生壹定的崇拜和敬仰。
由於特定的歷史時期及環境,李小龍和其所締造的功夫動作電影成為一種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契合點。可能正是因為其傳達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讓很多 Hip-Hop 文化愛好者產生了共鳴進而再影響到球鞋及服飾等街頭潮流服飾及單品之中,才讓這一 IP 多年保持了「生命力」。而在 Michael Jordan 的紀錄片《The Last Dance》掀起一番 「Jordan 熱潮」之後,《Be Water》 的播出或許亦能引起同樣的一波回潮。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訂閱 HYPEBEAST 電子報,亦可關注以下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