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 Supreme 出品的書籍,能否詮釋 Supreme 精神?
正如流行文化和當代藝術的有趣之處在於,它們的價值並非由一個統一的標準決定。

日前,由設計評論家 Byron Hawes 編撰的書籍《Object Oriented: An Anthology of Supreme Accessories from 1994 — 2018》正式推出,也引起了不少街頭文化擁躉的關注,書籍洋洋灑灑地囊括了 Supreme 在過去 25 年來完整的配件、貼紙乃至滑板板身系列單品,以及在設計領域合作項目的廣泛研究,同時也收錄了與著名收藏家與設計師的對話,以不同的身份對 Supreme 所代表的文化現象進行考察。
從 Coleman 迷你機車到 Spalding、Everlast 的別注單品,Supreme 與 fragment design 的鏈條,以及一些貫穿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工業設計品」,如自行車打氣筒、滅火器、鬧鐘、手電筒等等,Bryon Hawes 追溯了 Supreme 過往所輸出的單品的歷史,並以「20 世紀工業設計標誌性作品」來概括這些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同時也備受爭議的作品,Bryon 在序言如此高度評價:
Surpeme 的設計實際上就是一個經過高度策劃得設計博物館,帶來了一系列相當重要卻被忽視的有趣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 Byron Hawes 以 Supreme 為主題所大的第一本書籍,他曾經以「Supreme 歷年來推出的滑板板身」為主題,打造了一本名為《Art on Deck》的攝影集,聚焦於 Supreme 自 1998 至 2018 的 20 年間與 Damien Hirst、Jeff Koons、KAWS 等藝術家的合作項目,書中也呈現了不少當代藝術家對於流行文化、藝術與設計範疇的討論。
從 1994 年由 James Jebbia 創立至今,Supreme 作為東岸滑板運動領域的先行者,便不斷地活躍在街頭文化、藝術設計、攝影以及電影領域,當年開設在 Lafayette Street 的一家狹小店鋪,如今依然成為估值逾 $10 億美元的品牌,其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更開闢出一片全新的零售市場和收藏群體。
除了售賣 T 恤、滑板等有形產品,Supreme 也在持續地輸出具有文化意義的「文化產品」,包攬了諸如《cherry》、《blessed》在內滑板影片,還有自 2005 年推出的自制 Supreme Magazine,除了向追隨者展示當季新品目錄,亦呈現了滑手與音樂人的狀態,創始人與著名設計師、主理人的對談;
2010 更聯手著名出版社 Rizzoli New York 打造品牌專書《Supreme》,304 頁集結了 James Jebbia、Glenn O’Brien、Aaron Bondaroff 與 KAWS 等人物專訪專訪,去年年底則攜手出版社 Phaidon,更新 Vol.2,專訪人物則包含 Carlo McCormick、Davis Sims、Harmony Korine、Kate Moss、Dash Snow 及荒木經惟在內。
除此之外,Supreme 也曾發行不少滑板主題書籍,2015 年品牌便聯手著名英國攝影師 David Sims 共同打造視覺敘事書籍——《Supreme David》。
64 頁彩頁照片包括 Supreme 簽約滑手的珍貴影像,其中不乏 Tyshawn Jones、Sage Elsesser、Sean Pablo 以及 Aidan Mackey 的身影,這些凝聚著「靈魂」的藝術品,無不塑造著 Supreme 一個更為立體、多元的品牌形象。
然而,對於一些非 Supreme 官方出品的書籍,是否也如上述 Supreme 雜誌、影片乃至產品一般,能夠代表 Supreme 的品牌精神?它們又是否在街頭文化領域曾經引起過現象級的討論?
像是由以收錄 Supreme 早期單品著名的粉絲帳號 @suprememuseum 所推出的《Supreme Museum Vol.1》;
由紐約著名撰稿人 David Shapiro(曾為《紐約客》、《華爾街日報》、《紐約觀察家》等著名刊物撰稿)所出版的自傳式小說——《SUPREMACIST》,展現互聯網時代人們對 Supreme 痴迷的現象級分析;
甚至還有專門深挖 Supreme 「致敬」對象的社交媒體帳號 @Supreme Copies 推出的書籍《Supreme Copies:The Book》,以 120 頁內容收錄 Supreme 創始以來所「參考」過的原版設計對比,並引用畢加索所說的「壞的藝術家複製,好的藝術家偷竊」,來表達對於出版此書的態度。
「我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正如流行文化和當代藝術的有趣之處在於,他們的價值並非由一個統一的標準決定,而是在買家出價的一刻完成,無論是被束之高閣的藝術品,還是出現在紐約街頭的塗鴉,亦或是 Supreme 富有凝聚力和滑板內核,乃至在二級市場被推至新高的單品,他們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訂閱 HYPEBEAST 電子報,亦可關注下方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