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 sacai x Nike Blazer Mid 抽籤詳情的同時,從 4 句話了解這個名氣竄升的日本品牌
錯過 sacai x Nike LDWaffle 後,會全力參與 Blazer Mid 的抽籤活動嗎?
乘著近年未曾轉淡的品牌聯乘熱,Nike 於 2019 年動作頻頻,繼本年 2 月推出與 Tom Sachs 再度合作的 Mars Yard Overshoe 後,亦於本月 11 日推出有年度球鞋之稱的 Travis Scott x Air Jordan 1「Cactus Jack」。唯品牌越戰越勇,未有稍作停息的意味,先後於本月 16 及 30 日推出 sacai x Nike LDWaffle 及 Blazer Mid,看來鞋壇又將要迎來一場腥風血雨。sacai 在早年對於「鞋頭」來說算是一個 Under-the-radar 的名字,但其實這個日本品牌的起源可追溯至 20 多年前。
出生於岐阜縣這個位於日本內陸的縣份,阿部千登勢本懷著對時裝的夢想,打算到文化服裝學院(該校校友為山本耀司、高橋盾、渡邊淳彌等)修讀時裝。唯遭父母反對,因而被逼轉投離家較近的名古屋時裝學院。畢業後,阿部便馬上在東京的大型時裝公司獲得工作機會,一年後更正式加盟 COMME des GARÇONS 的服裝王國,於渡邊淳彌旗下服裝支線 Tricot 任職,後更獲其邀請,正式成為當時屬開荒階段的品牌 Junya Watanabe 的要員之一。
「時尚產業是對每一個人都敞開的大門,不論你的國籍或性別。經商很困難,但這絕對與性別毫無關係。」就憑著這份信念,及自幼已對穿著抱有一定程度的執著,阿部千登勢(Chitose Abe)終於 1997 年創立了 sacai 這個於近年逐漸變得家喻戶曉的品牌。要數真正讓 sacai 入屋的契機,可回溯至 2015 年 3 月,這是 Nike 與當時還屬半小眾的個性日本品牌首度推出聯乘系列的時候。自此之後,sacai 的名聲水漲船高,與 Nike 合作過後,不少如 Birkenstock 及 Hender Scheme 等品牌亦主動叩門洽談合作計畫。
與各方品牌的聯乘企劃固然能增加 sacai 慢慢壯大的名氣,但若論真正讓阿部千登勢榮升日本時裝界僅次於川久保玲的女性,基本的實力乃致勝之道。那到底,這個品牌又有何吸引之處,讓陳冠希也忍不住想要與其合作?
憑 4 句話了解 sacai 這個名氣竄升的品牌
「許多女裝設計的細節也取材於男裝,兩者是雙連的。」
阿部千登勢在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的時候曾說出這句話。的確,出自她手筆的設計總是給人一種中性的格調,這能從 Nike x sacai 推出的第二波秋冬聯乘系列中看出端倪。混合針織毛衣與運動防寒衛衣物料,以 COMME des GARÇONS 門生得意的拼貼技術將兩者合而為一,正式讓運動時裝登上另一個巔峰。此後於同年 12 月推出的 sacai x Dunk Lux 球鞋更是最佳的中性體現,不少鞋號較小的男生亦不介意搶購女裝鞋,寧忍受腳痛之苦也要往身上扔一件 sacai。這種模糊性別界限及充滿女權色彩的製衣概念,讓不少時裝評論員視阿部為日本的 Phoebe Philo。
「無論設計是如何的創新,我都會問自己我是否會想穿著它走出門,如果答案是不,那我就不會做出來。」
如果說其中一個讓 sacai 這個品牌的服飾在選物店中突圍而出的原因,那必定是其「親民度」,為此,當然不是指價格。sacai 的設計用上了不少被標籤為女生獨佔的元素,像是蕾絲、皺褶、網紗等。這些早已被不少設計師捨棄的細節常遭歸類為女性化,唯獨經過阿部的雙手後,總是能輕易被轉化爲適合日常穿搭的服飾。在球鞋設計上套用「洋蔥」般多重包裹的設計模式,這聽起來像是一個不設實際的概念。但阿部卻有能力將其轉化爲理所當然的跳脫風格。
「Nike 專注於研究用家的身體律動,而阿部的設計美學就正正無遺地與此概念接軌。」
Nike Sportswear 副總裁兼創意總監 Kurt Parker 對於品牌決定邀請 sacai 合作推出聯乘計劃時如此表示。與 Nike 推出時裝運動服的聯乘企劃,時尚、實用兩者固然缺一不可。唯阿部卻超額完成,在保持運動服基本具備的舒適及實用程度的同時,她更考量到如何彰顯用家穿著系列時的舉動 – 敞開衛衣的背部,加入皺褶及蕾絲、在連身裙的尾部置入特寬的皺褶裙襬、在短裙的內履加入網紗。這些小巧思均使用家在擺動期間讓細節向外展現,靜止時卻能輕易隱藏。
「我們的設計概念就是給經典的設計賦予全新的詮釋,在為 NikeLab x sacai 的聯乘企劃構思時亦用上同樣的思維。從 sacai 的眼中看 Nike。」
被問及有關與 Nike 的聯乘企劃時,阿部如此解釋道。從雙方首次合作的女性限定系列至本月的 sacai x Nike LDWaffle 及 Blazer Mid,阿部一直在做的就是從 Nike 的資料庫中挑選不同單品(Blazer Mid、Waffle、Windrunner 及 Air Max 90 等),並為其換上 sacai 標誌式的面貌。如此基本的聯乘準則卻是近年被視為吃力不討好的做法。雖然有部分時裝評論員批評阿部的設計略嫌墨守成規,設計欠缺新意。但到底要如何從強烈的個人風格與渺無新意之間劃下分界線?
在這個「蓋章」等於設計的年代,筆者相信花心思的設計依舊有被賞識的價值。不然,你們上網搜尋一下 sacai x Nike LDWaffle 的炒賣價便能略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