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全新國際藝術設計地標 Victoria Dockside 的開幕派對
一起進入「Make Waves」的異想空間。
作為香港的標誌性地段,面向著維多利亞港的尖沙咀即將帶來一個全新的國際藝術設計地標 — Victoria Dockside。4 月 26 日,位於尖沙咀海傍的 Victoria Dockside 第一期 K11 Atelier 正式開幕,成為首個將藝術、人文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工作空間。
開幕當晚,K11 創辦人及 Victoria Dockside 策劃者 Adrian Cheng 更與過千位來自藝術界、時尚界和創意媒體的潮流人士,在 K11 Atelier 舉行一場匯集歷史、藝術、音樂和潮流的「Make Waves」開幕派對。此刻,HYPEBEAST 與你一起整裝待發,走入當晚派對現場,迎接即將在這創意地標帶來的新浪潮。派對於 6 時開始,當晚邀請了過千位嘉賓,我們看到了韓國人氣歌手 Lee Sung Jong 和 Hwangbo、何鴻燊兒子 Mario Ho、潮人玄學家 Thierry Chow、紋身師 Alfred Nil 和插畫家 Little Thunder 等等來自不同界別的名人和潮流人士。在著名 DJ Arthur Yeti 的強勁音樂下,感受著 Victoria Dockside 帶來的別開生面的開幕派對。
K11 Atelier 是 Victoria Dockside 浪潮重要的第一炮。一走進大堂就能感受到由日本 Simplicity 打造以人為本的簡潔空間。例如接待處及咖啡廳的木牆,充滿大自然的裝飾設計其實是由從世界各地搜羅的船木製造而成。整座大樓更採用配備太陽能電板的落地玻璃,除了能將 270 度的維港景色盡收眼底,每年更能提供約 50% 的照明電力,相當於約 220 部咖啡機的用電量。
我們乘搭電梯來到 K11 Atelier 21 樓,頓時充滿節奏感的音樂從一旁傳來。進入 VIDEO ZONE,180 度大螢幕播放著 Victoria Dockside 的設計主題「Make Waves」,維港的層層波浪起伏,象徵了 Victoria Dockside 破舊立新,將於維港海旁帶來全新體驗。事實上,這個標誌性地段也充滿歷史意義,這一切將在接下來的 HERITAGE ZONE 中展現出來。
我們身處於 Victoria Dockside 的這個位置,事實上在 1910 年曾經是藍煙囪碼頭,當時成為貫通國際的物流樞紐,直至 1978 年興建成新世界中心,在八、九十年代成為文化藝術及時尚潮人的集中地。而此次 Victoria Dockside 的命名,正正是來自維多利亞港「Victoria」,以及藍煙囪碼頭「Dockside」。
轉角來到 MAIN ZONE,展覽向我們解構了整個 Victoria Dockside 的設計靈感。 Victoria Dockside 300 萬平方呎的環球藝術設計地標,由 Adrian Cheng 帶領過百位來自全球的設計師和建築師事務所共同打造,包括建築師事務所 Kohn Pedersen Fox 和園境設計事務所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將藝術文化氣息和可持續發展注入工作空間。綠化設計同樣伸延至鄰近 Victoria Dockside 的梳士巴利花園和星光大道,由國際及本地團隊設計,共同打造了一個充滿文化藝術氣息的公共空間。公眾可以在這裡欣賞露天表演、音樂會和電影等等文化活動,各類藝術展品亦將匯聚於此,整個 Victoria Dockside 將成為充滿創意氛圍、激發新思維的藝術設計地標。
在 MAIN ZONE 的一角,我們拉開黑色布簾,進入充滿視覺衝擊的 MAKE WAVES INTERACTIVE ZONE,寬闊的四面白牆投影出移動和扭曲的波浪線條,並配合著背景音樂,猶如進入未來時空,用視覺和聽覺帶我們進入 Victoria Dockside 的「Make Waves」異想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大樓中的 K11 Atelier 8 樓,設有全層 27,500 平方呎的跨國共享工作間,坐擁 270 度維港美景,以喜歡藝術、文化、科技等的企業用戶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