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日本東京的 Polygon Pictures 製作室-Netflix 首部 HDR 3DCG 動畫《BLAME!》 製作過程絕密公開
《BLAME!》 3DCG 動畫化製作要點逐一研究。

Netflix 再一次為動漫迷帶來驚喜,將漫畫大師貳瓶勉的經典 Cyber-Punk 作品《BLAME!》(港譯:特工次世代)製成首部支援 HDR 的 3DCG 動畫。今次 HYPEBEAST 帶大家走入位於日本東京的 Polygon Pictures 製作室,為你解構製作團隊如何將這部跨世代暗黑科幻鉅著神重現。
獨特的暗黑科幻世界觀
1997 年漫畫版造型
《BLAME!》漫畫於 1997 年推出,故事設定在人類文明衰亡,陷入黑暗的超現實未來世界。人類失去了世界的控制權,只能避開追捕苟且偷生,走向滅絕的邊緣。這個世界的空間架構更異[/caption]常複雜,故事主角 Killy 正正充當一個探索者的角色,疾走於亂世當中,找尋拯救人類的關鍵—網絡終端遺傳因子……單看這個精妙的世界觀設定,已令人津津樂道。錯綜複雜的劇情,留待讀者自己探索,先帶大家深入後台重地!
角色造型、動作難度最高
要將 20 年前的手繪漫畫角色化成動漫,難度有幾高?原著角色線條複雜、造型略嫌重口味,於是導演於徵詢貳瓶勉先生後,決定將造型重新設計,使其更設合動漫版的需要。
角色設定草圖及 2D 初形
3D 人物建模完成品
「驅除系」怪物製作原檔
接著就是更難的部分—為 3D 素體加入動作。作為動漫界的武術指導,少點想象力也不行,尤其是《BLAME!》漫畫版可以參考的動作處理非常有限。以下是《BLAME!》的動作分鏡製作花絮,細至每個關節,大至打鬥場面,動畫師的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
HDR 燈光效果 =高度擬真
燈光師以光暗對比加強立體感及像真度,配合 HDR 播放規格
《BLAME!》動漫版的另一亮點,當然是高畫質的 HDR 影像格式。燈光師透過精密的光暗陰影設置和特效,活化多個經典場景,提升視覺層次感,單看 Killy 的重力子放射線射出装置所透出的光線,就能看到畫質有多精細。
《BLAME!》動畫有戲院版,但只限日本地區。不過既然今次賣點是高清畫質,上 Netflix 看 HDR 版似乎更有Feel? 《BLAME! 特工次時代》現正於 Netflix 熱播。想進一步了解動畫製作團隊?不要錯過導演及 CG 指導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