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浩背後 8 個鮮為人知的製作單位
籍着藤原浩本次攝影展出發,介紹這 8 個和他合作無間的製作單位,從門店設計到輔助產品開發,看看誰在巨人背後提供最可靠的支援。


11 月 29 日至 12 月 12 日,藤原浩在東京 #FR2 Gallery 開設名為「Slumbers」的攝影展,用來慶祝他的全新原創專輯《Slumbers》,而這次的攝影展由設計單位 mo’design INC 來打造。《Slumbers》這張專輯是藤原浩 4 年來的心血結晶,唱片封面也由自己親自操刀便可見其重視程度,該專輯由日本本土最大的唱片公司 Victor Entertainment.(JVC)發行。
身為潮流教父的藤原浩身兼數職,往往會在同一時間開展不同的項目,例如開設展覽,為手上多個品牌提供方向及概念,打理自己的網站、電台、電視節目,擔當大學的客席教授等等。儘管他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這個時候在他背後給予支持的、值得信任的製作單位便成為一個個概念落地的重要保證。籍着藤原浩本次攝影展出發,介紹這 8 個和他合作無間的製作單位,從門店設計到輔助產品開發,看看誰在巨人背後提供最可靠的支援。
設計單位 mo’design inc
mo’design witnesses the progress of street culture in Japan, especially in Tokyo.
從 2003 年開始,mo’design inc. 便與藤原浩一起合作至今,其中便包括首次合作的限定刊物 《the shadow of the official art works》,2005 年收錄藤原浩、高橋盾及小林節正私人珍藏的刊物 《SEDITIONARIES》, 2014 年 的fragment design 收錄集 《Hiroshi Fujiwara Fragment》,《UP AHEAD》 CD 封面,BASE CONTROL 的 logo,GOODENOUGH 的 T-Shirt 圖形設計,the POOL aoyama 和 THE PARK·ING GINZA 的一系列平面及視覺設計,為 fragment design 與 BURTON 設計的滑雪板……
藤原浩曾這樣解釋書刊製作:「有時候藝術創作者不會想太多東西,只是一心維繫着自己的想法,這種極端的情況經常發生在我身上。在這方面,溝口先生就是很好的一個平衡」。可見藤原浩對這位長期合作夥伴的信任是如此之高。於製作《Hiroshi Fujiwara Fragment》時,藤原浩還曾經說過:「因為之前的刊物一直都與溝口先生合作,因此我覺得應該問問他。」
除此之外,WTAPS 也是 mo’design inc. 的長久合作夥伴,從季度 lookbook 、到網站設計到實體刊物,均有 mo’design inc. 擔當藝術指導。近期便打造了品牌全書《WTAPS®01》,從 2012 年開始歷時 5 年時間編成,收錄 WTAPS 自 1996 年成立二十一年來 300 多款最強單品。
與 Stussy 的合作可以說得上是 mo’design inc. 最為「張揚」的,mo’design inc. 曾多次為 Stussy Janpan 設計圖案,並直接印在 T-shirt 上。2010 年更接受了 Stussy Janpan 的邀請,為東京地區設計 30 周年圖案,用於派對布景及 T-Shirt。另外,《Stussy Vintage Retrospective》、 《Stussy 80-15》的藝術指導也是出自 mo’design inc. 之手。
mo’design inc.的客戶還有 Nike Japan 、 adidas Japan、 WHIZ LIMITED 、 Levi’s® 、 HEAD PORTER 、 uniform experiment 、 SOPHNET. 、BURTON Japan、 Sony Music 等等。
mo’design inc. 還是不少知名雜誌的藝術指導及攝影,《CLIPS》、《THE NEW ORDER》、《WOOFIN’ girl》、《freeride》等都曾於它合作過。溝口基木先生還出版了屬於自己的刊物及書籍,2006 年曾發行自家雜誌《bootcamp》(現已停刊),2013 年的《COPY ME!》則是集合了自己多年來的設計。
建築師荒木信雄
為藤原浩打造 THE PARK・ING GINZA 等空間。
荒木信雄(Nobuo Araki)於 1967 年出生於熊本,在西日本理工大學建築系畢業後加入豐川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事務所,隨後於 1997 年創立自己的建築事務所 The Archetype。
如果說片山正通是 NIGO® 的御用設計師,那麼荒木信雄於藤原浩而言也是一樣的。翻開荒木信雄的履歷,不難發現一連串荒木信雄為藤原浩所打造的空間,包括已經結束的 THE PARK・ING GINZA 店,荒木信雄把銀座 SONY 大樓地下停車場分割成多個小店,將其打造成一所大型的潮流「雜貨店」;the POOL aoyama 圍繞游泳池主題進行設計的,包括店鋪中庭的廢棄室內泳池,類似水管的不鏽鋼架子,牆壁上的白色和藍色色瓷磚以及細節處的做舊處理等等;retaW store 在僅僅 26 平方米面積內,根據不同功能分為By Product(展示)、By Fragrance(體驗)、BackspaceBy (洗手間和存儲室)三個區域,還有位於東京的 HEAD PORTER 與 HEAD PORTER PLUS 等。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把車子停進了銀座的這個停車場,無意中發現有一間中華料理餐廳開設在停車場內,感到非常好奇,為什麼會有餐廳開在這裡,這店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後在 2015 年 6 月,在 Isetan 新宿店的 the POOL aoyama 期間限定店 POOL BAR 企劃中,令我回想起這停車場中的餐廳,突然聯想到「MOTOR POOL」這概念,然後便開始聯絡 SONY 和好友建築師荒木信雄商討 THE PARK・ING GINZA 的可能性。」藤原浩在親述 THE PARK・ING GINZA 的創作概念時這樣說道,可見荒木信雄是他第一時間想到要找的建築設計師。
除了為藤原浩打造空間之外,由清永浩文主理的 SOPHNET. 也是荒木信雄的常客,從 2010 年開始至今共打造了 13 間店鋪;荒木信雄的客戶還包括 Stussy、A.P.C.、F.C.R.B. 、AURALEE、Sony、村上隆……不得不提的是,Supreme 於日本的東京、大阪兩家店鋪的設計亦出自荒木信雄之手。
blender 株式會社的創始人村上大介
負責 retaW 的各種香氛產品開發。
retaW 是 2009 年藤原浩與村上大介共同創立的以香氛產品為主打的生活品牌,產品的概念、香味選擇一如既往地主要由藤原浩所提供,而產品的開發則由母公司 blender 株式會社的創始人村上大介所負責。
村上大介先生是一名藥劑師,精通葯妝、化妝品的成分和工藝,通過與醫療行業和供應商的聯繫,綜合兩者的關係研究開發各種香氛產品。retaW 的第一款香氣是「Natural Mystic」,由廣藿香和香草組合而成,這款香氣的靈感來自於自然神秘主義者 Bob Marley ;「WIEN *」來自於電影《無恥的混蛋》當中把香煙放在蘋果餡餅里的一幕……這些由藤原浩靈感引發而來的香氣,最終由村上大介製作成各類香氛產品。
村上大介還負責產品的批量製作,retaW 的各種產品由日本十多家散布在東京郊區的工廠生產,這些產品有時可能只佔到工廠生產總量的不到百分之十,所以便需要面臨最低限度、生產期限等方方面面的挑戰。
京都精華大學的流行文化學員組織 S.U.C.C.
由藤原浩的學生組成。
如今的藤原浩還是京都精華大學 Popular Culture 學部的客席教授,在這裡他成立的有學生組成的團隊 S.U.C.C.(全名就是Seika University Cluture Club),選拔方式類似大學的社團一般。
S.U.C.C. 剛開始的時候是為了第一次的「FLOWER HUDDLE」而建立,在「FLOWER HUDDLE」中,S.U.C.C.的 13 位學員們在藤原浩的帶領下參與到策展、布展、海報設計、宣傳單設計、和聯名單品的設計,並擔任展覽開幕後的一切工作,徹底把學校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更為特別的是,這次 fragment design x AMKK x S.U.C.C. 的聯名單品則均由S.U.C.C.的學員設計的,由藤原浩來指導監修,為此藤原浩還特別開放了 fragment design 的 logo 設計使用權。
S.U.C.C. 先後幫助藤原浩於 The Mss 畫廊內舉辦了兩回 「FLOWER HUDDLE」展覽、「12 × 12 ART × MUSIC 」展覽。
The Mass 畫廊創始人 Masayuki Nishimoto
為藤原浩最近的多次展覽提供場地。
Masayuki Nishimoto 先生的 The Mass 畫廊為藤原浩主持的「FLOWER HUDDLE」、「12 × 12 ART × MUSIC 」,轟動的英倫次文化回顧展「71-84」等國內外展覽提供了絕佳的場地。
Masayuki Nishimoto 出生於日本岡山,15 歲的時候到美國費城留學,在這段時間他對滑板、Hip Hop、時尚、藝術開始感興趣,並且去嘗試玩滑板,學習做DJ……在這段期間他受到紐約藝術家 Rostarr 的影響,萌發了創辦畫廊的想法,於是便有了 The Mass 的前身 Common,Masayuki Nishimoto 將畫廊租給一些剛起步的潮流時尚服裝品牌。
2016 年 Masayuki Nishimoto 重啟畫廊,並更名為 The Mass,堅持着「做一些沒人做的事,做一些別人不想做的事」。一開始合作的藝術家主要是藝術學校的學生、塗鴉藝術家、以及日本當地的藝術家,後來逐漸發展到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藝術家平台。
00 後電影愛好者原田理央( Rio Harada)
12 歲便開始於 Ring of Colour 撰寫影評。
如大家有留意藤原浩創辦的 Ring of Colour 網站,應該會看過電影類別分享文章上,不時會出現一些小孩插畫。其實這系列作是由其網站最年輕的博客-- 現年 13 歲的原田理央所負責。
年紀輕輕的原田理央,已經看超過 600 部電影,而且會為每一套看過的電影寫上分享及製作畫作。原田理央的爸爸,是 Sony Music Artists 的前負責人,他與藤原浩份屬好友,所以原田理央小時候已經與藤原浩經常一起去看戲。兩人還曾在 Ring of Colour 上展開電影對談,說起由《Star Wars》啟發出的電影興趣,原田理央不單止觀看經典大作,亦十分喜歡如恐怖電影,談及對 Hitchcock、Spielberg 等導演的鐘愛,更幻想假如經典作品《Blade Runner》有續集的構想。
攝影師 Neil Hartmann
過去 15 年為藤原浩記錄下滑雪之旅的點滴。
身兼傳奇設計師、音樂人於一身的藤原浩,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追雪人」,腳上的滑雪板已然成為其身體的一部分,50 多歲的他仍能每年擠出 3 至 4 次的單板滑雪時間,而每年兩三次的單板滑雪之旅都會吸引 20 多位好友、工作夥伴、業界同仁參與,攝影師 Neil Hartmann 便是其中之一。
Neil Hartmann 是在過去 15 年中用鏡頭記錄下藤原浩滑雪之旅點點滴滴的攝影師,從他的觀察中,我們能窺視到這位潮流教父的滑雪技巧:「當我第一次有機會與 Hiroshi 滑雪的時候,就已經充分感受到他對滑雪的痴迷程度。大迴轉(laps)是他的鐘愛,乘坐扶梯或纜車到至高處後一滑而下,四處巡遊可以完成跳躍動作的障礙物。此外,Hiroshi 還常常在自由式板上秀出自己的拿手絕活 – 日式抓板(Japan Grab):簡單來說,這個動作就是前手經前腳外側,向內抓前腳前刃部分,而後腿通常向外蹬出。另外,我也經常看到他饒有興緻地做一些衝浪式的單板動作,濺起的層層雪浪在風中搖曳,極高的觀賞性讓我們見識了他對單板的控制力和對不同風格技術動作的遊刃有餘。」
視覺藝術家真鍋大度
為 fragment design × Louis Vuitton Pop-Up Store 帶來特別的視覺裝置。
今年 4 月在 fragment design x Louis Vuitton 的渋谷 Pop-Up 當中,有一個特別的視覺裝置,它把巨大的信息量和模塊化合成在一起,呈現出一鍾高度發達的城市設計,而製作這個視覺裝置的,就是視覺藝術家真鍋大度( Daito Manabe )。
出生於 1976 年的真鍋大度畢業於東京理科大學理學院數學系,2006年,他與齋藤精一、千葉秀憲共同創立 Rhizomatiks,加入這個創作者團隊的大多是像他一樣擁有多重背景的新媒體藝術家。
真鍋大度擅長用AR、AI、無人機打造現實與虛擬交界處。他著名的作品包括為日本組合 Perfume(電音香水)的演唱會設計的全息成像等尖端科技,2016 年在里約奧運會上令人驚艷的「東京八分鐘」等等,今年他還打造了兩個作品「phosphere」與「border」,繼續挑戰高科技的舞蹈表演。2014 年,蘋果公司為 Mac 誕生 30 周年製作了網站,真鍋大度是該網站評出的 11 名重要影響力人物之一。
每一個巨匠取得的成就背後都是由無數人的努力與汗水一同構建。藤原浩,一顆屹立多年的巨星,在其背後合作無間的一個個單位,成就的不僅僅是他,更是 20 多年形成的潮流文化。類似的單位,各位讀者還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