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貌相 - Kristen Stewart 為人工智能課題撰寫研究論文
其處女執導短片《Come Swim》和論文非常有關係。
Kristen Stewart,大家一定對她在《Twilight》系列中的演出印象深刻,不過她其實一直最想做的,是親自編、導電影。她的最新作品《Come Swim》在今年的 Sundance 電影節推出,主題和意識有關,更融入了人工智能的研究課題!
這位被影迷取笑「木口木面」的女星,看來要比你或我都聰明,她聯同 Adobe 研究工程師 Bhautik Joshi 及 Starlight 工作室監製 David Shapiro,三人聯合撰寫了一篇論文,詳細道出 Kristen 自編自導處女短片作品《Come Swim》如何應用了機械人智能學習的技巧。該名為「Bringing Impressionism to Life with Neural Style Transfer」的論文,解釋了「神經式傳輸」(Neural Style Transfer)如何在短片中應用,即大腦/思想的方式,能即時影響影片的風格/色彩。舉個例,若 Kristen 的腦部想著她的影片是如 Claude Monet 的印象派畫風的話,人工智能可以演算出這個想法,令製作系統能在影片中即時表達 Monet 的風格。
好像很複雜?大家可以消化一下。先介紹一下《Come Swim》,這短片是 Kristen 自己畫作的風格一個延伸,故事是講述一個心理創傷的男人,每日在印象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意識間游走,那麼是哪幅畫的延伸?是一幅一個人從睡夢中被喚醒的畫。論文中這樣形容《Come Swim》:「畫作表現出一個人從睡夢中醒來一刻腦中閃過的念頭(即夢與現實接合的一刻),這個主題就是我們要去探索的,而短片的尾段鏡頭,也就是Neural Style Transfer 技術的應用。」
論文大家可以在 Cornell University 的資料庫 arXiv 中看到,電影網 IMDb 也在 Sundance 電影節中訪問了 Kristen 對《Come Swim》的闡述,大家不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