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星 Anton Yelchin 遺作 - Cyberpunk 科幻短片《Rise》預警人類反被智能科技催毀
也和大家了解一下何謂 Cyberpunk 科幻作品。
對未來系有興趣的絕對要看這一套 Cyberpunk 科幻短片《Rise》。
好,又來個背景簡介。人類總是對未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等有一種不能形容的著迷,可能是因為那種對未知的不安?還是覺得可以掌握科技就能決定命運的虛榮感?以機械人作題材的文藝要先數到 1920 年由捷克劇作家 Karel Čapek 名為《R.U.R.》(Rossum’s Universal Robots)的舞台劇本上出現;當然不能不提 1927 年德國電影鉅製、Fritz Lang 執導的《Metropolis》中的女機械人 Maschinenmensch(英:Machine-Human);及期後到 Isaac Asimov「機械人系列」(Robot Series)和短篇故事《I, Robot》,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的故事成為了最吸引讀者的小說藍圖之一。而當中要探討的都是人類和機械人、人工智能等等的關係與角力。
而每當故事談到先進的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就自然離不開人類社會制度/倫理的崩潰,大家都應該聽過「Dystopian」(惡托邦/反烏托邦)一詞,是指人類將資源全放在科技的開發,人人都懂得用網絡、虛擬電腦等等的技術,卻忽略基本的人民需求,加上貧富懸殊,居住質素和社會科技不成正比,「Where High Tech Meets Low Life」的世界觀就這樣衍生出來 - 即 Cyberpunk 主題,最早可追塑到 Philip K. Dick 於 1968 年的著作《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 即電影《2020》(Blade Runner)的原著小說,不過真正發揚 Cyberpunk 這個科幻系列的 Subgenre,就一定是由 William Gibson 於 1984 年著寫的《Neuromancer》了,故事是圍繞電腦駭客,當中涉及惡托邦的世界觀,及表現出電腦已超越人類理解的地步,這本小說更是 1999 年電影《The Marix》的藍本(小說中主角要駭進的電腦世界正正就是叫 Matrix)。
當然,Cyberpunk 也只是描寫故事的背景設定,真正中心都是訴說人工智能的覺醒,有關這題才的電影、小說都是多不勝數:《Blade Runner》、《A.I.》、《I, Robot》、《Moon》、《Chappie》、《Ex Machina》等等,而今次由 David Karlak 自編自導的短片《Rise》,也就是訴說人類 Play God 本性,製造出高科技高智能的機械人,「它們」不久進化成「他們」,有了感情和獨立思考,人類卻因為愚昧和恐懼而對機械人採用鎮壓手段,卻激起了他們反抗的心…找來了已故影星 Anton Yelchin 參演當上機械人,短片只長 5 分鐘,但足夠令觀眾懷念 Anton 的同時,也思考一下人類的將來。
《Rise》暫時只在名為 DUST 的 YouTube 頻道播放,會不會有朝一日完整的電影面世?大家要悉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