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自然光的柔和 「Somewhere I Would Like to Live」
若心靈和眼睛都想離開一下透不過氣的香港的話…



在香港,又濕又熱的天氣令自己的汗水變得像漿糊般,黏在衣服與皮膚之間,討厭程度連叫救命也來不及。
好不容易捱過了天天 30 多度的夏天,又因氣候暖化,雨和風暴比從前來得更不規律,真真正正通爽舒服的日子也只不過是幾個月的時間…天天被工作和天氣催殘,可以離開高不見頂的屏風樓去避世嗎?以下介紹應是好選擇。
巴塞隆拿室內設計師 Katty Schiebeck 就聯同藝術總監 Daniel Ortiz 及攝影師 Ruben Ortiz 打造「Somewhere I Would Like to Live」企劃,向大家分享世界不同地方的家居和自然環境的完美融合。
攝影師 Iwan Baan 拍下位於墨西哥 Roca Blanca 的居所,由藝術家 Gabriel Orozco 發建築師 Tatiana Bilbao 合作設計,靈感源自印度的 Jantar Mantar 日晷,在這裡待上半天,絕對想大叫「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live!」
位於意大利北部布雷西亞,是建築師 Vicenzo de Cotiis 的辦公室,前身是一間製襪工廠,沒有經過修飾的牆壁突顯了淡淡的抽離感、廣闊的空間和粗糙感,是可以和優雅劃上等號的,香港的舊式工廈絕對可以借鏡。
Somewhere I Would Like to Live 還有很多很有特色的設計和建築介紹,不妨看多些,作為有朝一日跳出香港的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