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Roshe Run 設計師 Dylan Raasch 對談 Sneakerboots HO 15
「Sneakerboots 不單是一雙 Mid/Hi 球鞋」

2 至 6 度的 10 月叫 Tee Shirt Season、冬天時要灌 Vokda 才可保溫的 Moscow,Nike 選在此地發佈 Nike Sportswear Sneakerboots HO 15 系列,將 Sneakerboots 放在冰封住原型的三角冰柱上,刻劃防水保溫特性。主理 Sneakerboots HO 15 的 Dylan Raasch,成名作是 Sneakerhead 的 It Shoes Roshe Run,這次訪談除了介紹 Sneakerboots 改造理念,還講述與前輩 Tinker Hatfield 交流心得。
可以簡單講述 Sneakerboots 與一般高/中筒版本的球鞋有何分別嗎?
幾年前,Nike Sportswear 團隊意識到要改善高筒鞋款,打造寒冷城市著用的鞋款。Sneakerboots 的特點是最輕量化(一般高筒設計都比較重)、加入防水隔層與保溫層等等。此外,我們針對性地為鞋款配上不同元素,如 Flyknit 版本上的織線混合了羊毛保暖,再在表層噴上 Defender Repellent Systems™ 增強防水等等,這樣可以提升功能性卻不失 Flyknit 的獨有外型。
在今次挑選改造款式時,有甚麼考慮因素?為何沒有 Roshe Run?
選 Air Max 1、Air Max 90、Air Max 95、Air Force 1、Acorra、Dunk Sky High 及 Flyknit Trainer Chukka 主要是經典,另外,開發前我們咨詢了很多支持者的意見,從而挑選了以上這批款式,所以整個系列是回應粉絲。
可以講述在功能以外的細節嗎?
其實我們在這方面也有收集不同的數據,如早前 Air Force 1 配上 Duck Boot 的設定十分受歡迎,所以我們在 Dunk Sky High 上套用了這個概念。另外如登山鞋款的 Eyelet,反光的 Reflective 物料等,都是從以前的鞋款抽出來再用,重新演繹在 Sneakerboots 上。
除了這八款鞋外,你們有其他想改良的鞋款嗎?
大概是 Roshe Run 吧!其實我們還有很多正在進行的計劃呢,大部分的鞋款也會改良甚至進化,總能夠滿足到支持者的期望。
在設計 Sneakerboots 的時候遇到甚麼困難?
例如我們在不同鞋身、鞋底物料上營造出相同的防水功能,再經過多次反覆測試,務求每季都能突破技術上的界限;加入眾多功能後,再跟前輩設計師如 Tinker Hatfield 討論如何保留原作的優點,找到「球鞋」及「靴」之間的平衡點,才能造出一對真正的 Sneakerboots,畢竟這是一個「HO (HOLIDAY) 」系列,整個過程都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呢。
那八個鞋款之中,你最喜歡那一對?
我最喜歡 Air Max 95 呢,尤其是遲些會推出的「Triple Black」色調,這個鞋款可是相當獨一無二,而且 Air Max 95 在我心底裡留下了一段回憶,我想每個人曾留戀過一雙 Nike 球鞋,這也許是 Nike 的成功之道。
接受訪問後,Dylan 亦會帶我們了解莫斯科的街頭文化,在這個共產主義國度中,原來一直有街頭藝術發展,有興趣的朋友,請繼續留意 HYPEBEAST 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