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工業噪音的 Techno 音樂有何魅力
Techno 的成長歷程,以及與時尚的密切聯繫。

在電子音樂非營利組織 Rave the Planet 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申請的 16 個月後,Techno 音樂正式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通常為 4/4 拍,120 至 150 BPM 的電子舞曲,以重復性強的快節奏和機械化的冷酷音色而聞名。
Techno 的發展得益於上世紀 Kraftwerk、YMO 等電子樂隊的啓蒙,在上世紀 80 年代,從起源地柏林輾轉至底特律,經由一群非裔 DJ 的創作而逐漸成型,隨後再度回到歐洲,如今已成為電音重鎮柏林的城市標籤之一。
此番 Hypebeast 便為各位解讀 Techno 的成長歷程,以及與時尚的密切聯繫。
工業噪音在廢墟萌芽

Koh Hasebe/Shinko Music/Getty Images
二戰後,許多城市正在從廢墟中重建,工地上的噪音成為時代的背景音樂。談及電子樂,Kraftwerk 是繞不開的名字。這支成立於 1970 年的前衛樂團,影響了後續一系列電子樂類型的發展,也被普遍認為是 Techno 的「鼻祖」。當 Kraftwerk 第一次到東京巡演時,他們的音樂就被日本媒體描述為「Technopop」。

Yellow Magic Orchestra
而在這處東方電子聖地(當時有著類似的社會背景),由細野晴臣、高橋幸宏、阪本龍一組成的 Yellow Magic Orchestra 也在進行著電音實驗。作為第一支使用 Roland TR-808 鼓機(80 年代製作 Techno 的首選機器)的先驅,YMO 無疑是 Techno 誕生的催化劑之一。在他們的早期作品中也出現了「Techno」字眼,如單曲《Technopolis》(1979)、專輯《Technodelic》(1981) 等。
雖然到 1982 年,在法蘭克福 City Music 唱片店工作時的 DJ Talla 2XLC 就已經開始使用 Techno 一詞來對 Kraftwerk 和 New Order、Depeche Mode、Front 242、Heaven 17 等音樂人進行分類,但真正促使 Techno 音樂綻放的生機還在大洋彼岸默默醖釀。
底特律三傑

The Belleville Three
1977 年,The Electrifying Mojo(本名 Charles Johnson)連續 5 小時的深夜電台節目「Midnight Funk Association」在美國重工業城市底特律開播。Mojo 率先引進來自 Kraftwerk、YMO 等的前衛音樂,讓電子樂在底特律中產階級黑人青年群體中流行開來。
其中就包括 Juan Atkins、Kevin Saunderson、Derrick May 三名貝爾維爾(Belleville)高中的學生。他們都出生於底特律,轉學至貝爾維爾後,作為學校里為數不多的黑人學生,三人很快因為類似的音樂品味相識,互相分享音樂製作技巧和價值不菲的鼓機。三人將來自歐陸的電子節拍,和美國本土的黑人音樂結合,創造出奇妙的電子旋律。他們組建了一個 DJ 團體 Deep Space Soundworks,開始同台演出,被大家稱作「The Belleville Three」。

Metroplex
Juan Atkins 在 1980 年和 Richard「3070」Davis 組建 Cybotron,1984 年推出經典之作《Techno City》。Juan Atkins 在 1985 年因分歧退出,隨後以「Model 500」的名義在自創廠牌 Metroplex 推出單曲《No UFOs》,遵循了此前的科幻疏離主題,但結構更少,這首里程碑式的單曲通常被認為是最早的 Techno 歌曲之一,而 Juan Atkins 也成為公認的「Techno 教父」。

10 Records
1988 年,唱片經銷商 Neil Rushton 找到 The Belleville Three,希望能獲得他們作品在英國發行的許可。三人為了將他們的底特律之聲與當時流行的芝加哥 House 音樂區分開,在專輯名中加入「Techno」一詞。《Techno! The New Dance Sound of Detroit》這張專輯第一次確立了這個新興音樂流派的名稱,也讓 Detroit Techno 從區域性的地下音樂走向國際。
80 年代中期,三人事業騰飛之際,開設了各自的廠牌,這些公司都位於底特律東部市場的 Gratiot 大道上,於是這裡也被稱為「Techno Alley」。
回到柏林

Sub Berlin Documentary
1989 年 11 月 9 日,柏林牆的轟然倒塌,讓自由的地下 Techno 派對在東柏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當時的東德 DJ Paul Van Dyk 表示「Techno 是重建東德和西德之間社會聯繫的主要力量」。
美國「出口」的音樂推動 Techno 在歐洲大陸迅速蔓延,讓 Techno 俱樂部也隨之林立。1991 年,一間名為 Tresor 的俱樂部在柏林開張,定期邀請最厲害的底特律 Techno DJ 駐場演出,風頭一時無兩,一度成為當時的 Techno 旗手。
與此同時,反觀美國本土,大眾對 Techno 的興趣有限。這讓一眾音樂人感到沮喪,開始前往歐洲尋求生計。Techno 大本營柏林逐漸成為收留底特律音樂人的避風港,而 Techno 的電子節拍也再次成為柏林的心跳。
反哺時尚

Gmbh
Techno 與流行文化的關係甚為微妙。Juan Atkins 透露過,「Techno」本就是他從未來學家 Alvin Toffler 的科幻小說《The Third Wave》中形容信息化高階叛軍的自造詞「Techno Rebles」提取而來。而 Techno「去除人性」的冷酷旋律也讓其成為科幻作品的配樂首選。像電影《黑客帝國》、遊戲《Cyberpunk 2077》都有邀請 Techno 音樂人量身定制配樂。
而如今,Techno 的音樂場景也反哺著時裝設計師。 德國時裝品牌 GmbH 的主理人 Benjamin Alexander Huseby 表示柏林的 Techno 俱樂部派對啓發了他,將音樂內核融入服裝設計之中,而初創團隊更是一群在柏林 Techno 音樂界結識的朋友。
Diesel 2024 春夏系列推出多款水洗、漂水腐蝕、撕裂、噴漆與渲染的服飾,不免令人聯想到俱樂部中舞動的人們。大秀更是戶外搭建起舞台,免費開放給大眾參加,當時現場有 5000 多人。現場架設巨型數位屏幕與 150 英尺長的紅毯,伴奏著 Techno 曲風音樂,營造震撼氛圍。

Louis Vuitton
Techno 算是秀場音樂的常客。在 Louis Vuitton 男裝 2020 秋冬大秀「Heaven On Earth」上,Virgil Abloh 就邀請了由 Juan Atkins 領銜的 Cybotron 進行表演。而 BFRND 為 Balenciaga 過往幾季操刀的 Techno 大碟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Rick Owens 也曾向 Hypebeast 透露,很喜歡 Brutalismus 3000 的 《Diskoteka Avantgarde》。「這是一首聽起來笨重又冷酷的 Techno,讓我強迫我的身體進行到冷血無情的鍛鍊當中。」

Getty Images
Techno 發展至今,已衍生出 Tech House、Acid Techno、Dub Techno 等一眾分支。這種在「汽車之城」誕生、經由眾多 DJ 磨礪出來的冷酷旋律中依然殘留著工業時代的歷史痕跡。人們痴迷於致幻的旋律,在午夜的俱樂部揮灑汗水,或許只是為了尋求心靈的庇護所,得以短暫地逃離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