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ie Huang 談及自己的導演處女作:華裔遠不只是「牛肉炒花椰菜」
這位作家、廚師、美食家、餐館老闆,如今轉型為導演,已故歌手 Pop Smoke 更參演了其執導的首部電影《Boogie》。

Eddie Huang 對自己的真實想法直言不諱,這也一直是他的生活准則。這位作家、餐館老闆、前律師和喜劇演員,現在可以稱他為電影導演了。但他並不在乎這些標籤,同時希望人們也能像他這樣。他的新電影《Boogie》,便是這個觀念的印證,並直面了美國的種族問題。
故事圍繞了 Alfred「Boogie」Chin 展開,一名夢想打入 NBA 的高中籃球神童。Boogie 決定肩負家族對自己的期望(他將其形容為「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用自己的方式登上頂峰。
專注、熱情、無禮,Boogie 幾乎是 Eddie Huang 年輕時的真實寫照。有一次,Boogie 吐槽女友 Eleanor 不懂他在種族和身份認同方面的內心掙扎。「如果這個國家不讓我們淪為牛肉炒花椰菜(早期移民為迎合美國口味改造的一道標誌性美式中餐),那麼華裔可以有更多成就,」他說,「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塊被發了芽的蔬菜和味精包圍的牛肉。」不過 Eleanor 提醒了他,作為一名住在紐約的加勒比裔黑人女性,她必須要經歷的事情不比他容易。這段簡短的對話,已經顯露出美國複雜的社會問題。
《Boogie》描繪了一個困於家庭鬥爭、種族問題和青春期煩惱的憂鬱肖像:這部引人關注的電影,故事設定在紐約,靈感主要源自 Eddie Huang 的親身經歷。 已故的 Pop Smoke 也參演了這部電影,他飾演的 Monk 是 Alfred 的死對頭。今番,HYPEBEAST 便與 Eddie Huang 一同坐下來聊聊,為各位讀者帶來更多幕後故事。
HYPEBEAST:看到別人在螢幕中扮演自己有感到奇怪嗎?
Eddie Huang:這倒沒有。因為我的生活非常獨特,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值得講述的故事,尤其是我在美國逐漸走向成年的方式——也是我尋求身份認同的方式。我做了很多其他亞洲孩子在美國做不到的事情,至少對我們這一代而言。
「當你到我這個年紀時,你的生活已經步入正軌,行至人生的半途了。在 15、16 歲的青少年時期,去盡可能打開自己的眼界,地接觸新事物。」
HYPEBEAST:從這層意義上看,你的書《Fresh Off the Boat》非常鼓舞人。
Eddie Huang:這段經歷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所以我才會把它寫成書,這也是我拍攝《Boogie》的原因。HYPEBEAST 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你們的讀者正是我想要溝通交流的對象,這部電影是為這些孩子所拍的。
我喜歡和年輕人聊天,因為能感受到他們身上巨大的潛力和希望。在 15、16 歲的青少年時期,有太多決定要做,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去看像《Boogie》這樣的電影,打開自己的眼界,去盡可能地接觸新事物。我今年 39 歲,當你到我這個年紀時,你的生活已經步入正軌,行至人生的半途了。我拍這部電影,就是想向年輕人傳達我曾經想過、做過、感受過的事情。
希望它能引起這些孩子對自己的生活與情感產生疑問與好奇。當然這不僅僅代表亞裔美國人,同時也為拉丁裔、黑人、亞洲人和同性戀群體之間的團結髮聲。除了這些,我真心希望人們誠實且充滿自信地看待自己的膚色和情感。很多時候我們因為擔心別人的看法而無所作為, 我希望這個角色能夠不一樣。
HYPEBEAST:Alfred「Boogie」Chin 在電影中一開始有些粗俗。
Eddie Huang:他做了很多令人尷尬的事。 比如他說「你的 Pussy 很美」,我永遠都不會那樣對女孩說話,但我曾看到我的朋友這樣做。「你在乾嘛呢,老兄? 你為什麼要對那個女孩說這個?」我當時在想,他就像一個笨拙的亞裔小子,不知道該如何與女生交談。因為生活把你壓迫得如此低微,於是你會想通過招惹麻煩來提升自己的男子氣概。所以我在《Boogie》中使用了這個橋段。
我要聲明一下,Boogie 的很多行為都不是我做過的,而是我看到別人做的,我希望我們能夠身處在他們的情緒、感受、失敗之中。我記得曾經在學校見過,其他孩子用污言穢語取笑我的女生朋友。
我想拍一部具有挑戰性角色的電影,這個人物在為人處事上都存在缺陷。這就是真實的青春。你在犯錯,在試圖找出答案。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傳達給年輕人這些信息——相信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點,所有的不完美,這樣你才能對自己誠實,真正感知到自己的前進道路,那麼你才會做出正確的事情和選擇。 我認為整部電影都是關於他如何與父母的期望抗爭,以及他想成為誰。
HYPEBEAST:我們生活在一個人們想要變得完美的時代。
Eddie Huang:電影中的孩子就像真實的高中生。他們像高中生一樣犯錯,他們厭惡女性,他們種族歧視,他們糟透了。但我記得我所有的朋友當時都經歷了這一切。當我現在和年輕人交流時,發現他們更明白事理,更政治正確,但他們仍會做出各種瘋狂的選擇。
「John Locke 的社會契約論說過——我們放棄沒有限制的絕對自由,從而獲得保護、安全,以及除非必要,他人無法侵犯我們絕對自由的保證。」
HYPEBEAST:你怎麼看待「政治正確 Political Correctness」和「抵制文化 Cancel Culture」,你會對今天正在經歷這一切並仍在尋找答案的年輕人說什麼?
Eddie Huang:我會給你一個宏大的形而上的答案。John Locke 的社會契約論說過——我們放棄沒有限制的絕對自由,從而獲得保護、安全,以及除非必要,他人無法侵犯我們絕對自由的保證。這是我們擁有的社會契約。抵制文化和這有關,如果你變得瘋狂而傷人,我能理解為什麼他們會抵制你。我覺得「抵制」利大於弊。所以我不是一個反對抵制文化的人,但我覺得我們都必須讀懂這段話字裡行間的意思,不要再用標籤或定義來審視自己。
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保持自己的初心,用自己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他人。我覺得這不難理解。我真心認為誠實是很重要的,並且我會盡力讓自己站在別人的立場。即使我不認同,我也會嘗試思考對方的感受,然後再回過頭來看這件事。
HYPEBEAST:Alfred「Boogie」Chin 這一角色如何在電影中表現這一觀點?
Eddie Huang:「牛肉炒花椰菜」那個場景是電影中我最喜歡的場景之一,Boogie 對自己作為亞裔美國人感到非常沮喪。 他對必須秉持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感到沮喪。他抱怨自己女友 Eleanor 不理解自己的難處,但他有沒有想過 Eleanor 作為一名住在紐約的加勒比裔黑人女性,她必須要經歷的事情。顯然,Boogie 從未考慮過,因為他只是一個愚蠢的高中生。但我喜歡這一點。
Boogie 是一個非常自我的人,這種特質是我記憶中沒有的。但又有點像我曾經和女友相處的模式,當她說「我理解你有內心掙扎,但是請告訴我」,我會一臉拒絕,「不,你不理解」。但其實這是非常重要的事,當你遇到困難時,請尋求幫助,不要害怕與他人交談,因為總有人會經歷一些能與你產生共鳴的事情。
HYPEBEAST:在「牛肉炒花椰菜」那個場景,有一個畫外音。那是誰的聲音?
Eddie Huang:「Motherf**kers talkin’ ‘bout Beef and Broccoli…」,那是紐約惡搞配音博主 Crimefaces 的聲音。我太愛他了。我甚至想讓聲音更大一點,為此我們不得不和 Focus 討價還價。他們覺得這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但我就是喜歡它傻傻的感覺。我還記得以前 N.O.R.E. 在 DJ Clue 的 Mixtape 混音帶裡唱道「Yo, yo keep that in. Keep that. Keep that in. The mistakes. Mistakes are what make things perfect(堅持下去,犯的錯誤,會讓事情變得完美)」。
「我們必須做牛肉炒花椰菜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就我們的社群而言,我們不必躲在唐人街,當我們走路時不必低頭。」
HYPEBEAST:在這部電影裡能看到許多表達,融合了黑人與亞洲文化,這很酷。
Eddie Huang:是的。每個在新聞中高談闊論的人,喜歡把不同群體分開,「拉丁裔是這樣的,黑人是這樣的,亞裔是這樣的……」但我認為,我們之間的相似之處遠勝於彼此的差異。
這也是我們認為這部電影在當下的獨特之處。我不想大聲疾呼,然後給你一個關於亞裔暴力事件增多的標準答案,因為答案其實很簡單——不要再打亞洲人了。
電影的次要部分,是關於我們必須與其他群體保持溝通,並更大程度上地參與美國社會,因為我們對於人們來說仍然是非常「外來的」。我認為,這是因為我們的父輩那代人沒有參與美國事宜。他們老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們要去賺錢,回到家鄉,和我們的族人在一起。我把它理解為一種自衛方式,就像我理解牛肉炒花椰菜一樣。
但我們必須做這道菜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你想做牛肉炒花椰菜?你想吃?沒事,別客氣,這道菜的確很美味。但我們也可以做其他事情。我們可以烹制地道的食物,我們可以給人們帶來點心。就我們的社群而言,我們不必躲在唐人街,當我們走路時不必低頭。 這就是那個場景想要表達的含義。
HYPEBEAST:你如何看待這種文化上的轉變?
Eddie Huang:我認為現在正變得更好。而且現在女性也變得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比如 Softest Hard DJ,她就很酷,正在和 Kali Uchis 做一些合作。這與是不是亞洲人無關,你就是一個亞洲酷女孩。我愛陳冠希,我一直覺得他是個有意思的傢伙,他是我相識的少數幾個亞洲偶像之一。我喜歡他,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膚色很自信,他為自己是亞洲人感到自豪,但他也很喜歡 A$AP。Edison 接觸各種各樣不同的文化,他不覺得中間有堵「牆」。Dr. Woo 也一樣,我們三個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當然,還有 Asa Akira,David Cho,甚至是 David Chang。
David Chang(華裔主廚)也許是我們所有人中最看重「制度」的人,但他在那個制度世界里仍然非常值得敬佩。我並不總是同意他的觀點,他的想法有時有點……但我喜歡 Dave 身上的誠實。他會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即使那是錯的。當他知道自己錯了時,他會真摯地道歉。所以我覺得他是一個大人物。
我還喜歡《Gook》的導演 Justin Chon,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棒的講故事的人。甚至還有那個開設自己品牌 PRIX 的女孩 Esther Ng。她還蠻瘋的,喜歡發帶手槍的自拍。但我覺得這就是做你自己,而不是故意裝得怪異,引起轟動。那種源自因壓迫和差異所生的沮喪感的藝術,是我的最愛,當然這只代表我的個人口味。
HYPEBEAST:和 Pop Smoke 一起工作感覺如何?你對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
Eddie Huang:我們都知道 Pop Smoke 是誰,我們非常熟悉他的音樂、視頻、形象,但 Pop 其實不希望自己被大眾片面理解。有一天,在拍攝現場,他突然轉過頭來和我說,「喲,Big Dawg,我曾經也是個好孩子。」我當時說,「你仍然是個好孩子。」他接著說,他以前成績很好。我當時覺得這真是太……可愛了,沒有更好的形容詞了。Pop Smoke 真的很在乎人們對他的看法,我對他的看法。
他希望人們知道他還有另一面。他是一個有很多面的人。有意思的是,當你將自己的作品推向世界時,會發現別人希望你成為的樣子,並且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希望 Pop Smoke 成為的樣子。他是紐約的國王,一個壞傢伙。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他也是別人的兄弟,別人的孩子。他是一個非常浪漫的人。他一直在跟我談論女孩,他也喜歡寫情歌。
我記得完成電影後,我拿到了他當時正在創作的兩首歌。其中一首是《What You Know Bout Love》,我當時在想,「這是 Pop Smoke 想要發的歌?他居然想要寫情歌!」對我來說,這真有意思,而當時無知的我想著,「老兄,我只想要《Woo 2》。」你懂我意思吧,給我多聽一點那種「壞男人」風格的歌就行了。但你會發現,《Shoot for the Stars》、《Aim for the Moon》讓你看到一個全面的人。他是一個完整的人,愛也是其中含括的一部分。這些是關於 Pop 我記得的事情,可能會出乎你意料。沒有人是扁平、破碎的。有時候你為了所有人都喜歡你,就按照他們的想法活著,但你只會與真正的自己越來越背道而馳。
HYPEBEAST:你接下來有什麼打算?
Eddie Huang:我在 HBO 有一個動畫節目《Chinos》。另一部劇叫《Chinatown Confidential》——關於一位住在市區的女 DJ 遭遇了一場發生在中餐館的謀殺案,試圖擺脫困境。聽起來很酷,我希望它會變得像《The Big Lebowski》那樣。我拿到的另外一個劇本叫《Tuna Melt》。這就是我現在正專注的三件事。
一番攀談,可以感受到 Eddie Huang 對於種族歧視、身份認同等美國社會問題的關切。如其所言,在美華裔的「牛肉炒花椰菜」時代已然結束,包括亞裔在內的少數族裔對自己的膚色越來越自信。
對於藝術創作者而言,「誠實」是最重要的前提,這也是 Eddie Huang 多次提到的關鍵詞。其導演處女作《Boogie》濃縮了 Eddie 年少時期的親身經歷,同時也加入了他成長過程中身邊好友的剪影。希望這部作品能夠如其所願,能夠與時下年輕人進行對話,讓他們獲得保持自信,追尋自我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