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dley Scott 的科幻綺夢何以影響流行文化?
其創作的《Alien》、《Blade Runner》等影史經典,亦是流行文化中的經典符號。

Close-Up 在電影術語中意為「特寫」,指聚焦於某一局部的鏡頭,放大突出細節以達到強調或推動劇情的藝術效果。一部優秀的電影可以被多重解讀,同理,一位傑出的導演也存在不同側面。HYPEBEAST 今番便聚焦在 Ridley Scott 的科幻經典,解讀其與流行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繫。
生於 1933 年的 Ridley Scott,從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後,進入 BBC 擔任佈景設計師。直到 40 歲才拍出人生中第一部長片《The Duellists》,一舉摘得戛納導演處女作獎,自此正式進入電影世界。
雖然大器晚成,但 Ridley Scott 持續至今的電影生涯十分高產,除了讓其一鳴驚人的太空噩夢《Alien》,在亡命之旅中唱響的女權頌歌《Thelma & Louise》到重現古羅馬角鬥場的恢宏史詩《Gladiator》,很少有導演能像 Ridley Scott 一樣駕馭各類題材。儘管 25 部已上映的作品中偶有平庸之作,但 Ridley Scott 對畫面的掌控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這或許歸功於他的美術功底與廣告經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Apple 史上最經典的廣告《1984》,正是出自 Ridley Scott 之手。
太空怪物經典形象

20th Century Studios
1968 年上映的《2001: A Space Odyssey》讓大洋彼岸的 Ridley Scott 深受觸動,拍攝一部科幻片的心願就此萌發。11 年後,《2001: A Space Odyssey》的導演 Stanley Kubrick 看完《Alien》後,撥通了 Ridley Scott 的電話,向其請教電影製作。

Getty Images
這部裡程碑之作的誕生,除了歸功於另一大科幻 IP《Star Wars》1977 年問世時的爆冷,也源於 Ridley Scott 在看過劇本後非常喜歡太空生物 Xenomorph 開膛孵化的一幕,認定這將成為劃時代的作品。事實證明 Ridley Scott 的判斷無誤,而這一幕也成為不少影迷心中的高光時刻。

H.R. GigerGetty Images
但光有故事仍不夠,如何營造神秘恐怖的氛圍,創造出足夠可怕的怪物形象,成為了劇組的難題。一籌莫展之際,Ridley Scott 偶然翻到一本畫冊——《Necronomicon》,瞬即被其中描繪的陰森幻想所吸引。於是他飛往蘇黎世找到作者 H.R. Giger,邀請其參與《Alien》的藝術設計。電影中 Xenomorph 的原型正是來自這位瑞士藝術家的一幅畫作《Necronom IV》,許多充滿宗教神秘色彩的場景也是由 H.R. Giger 一手打造,這種暗黑詭異的生物機械畫風一直貫穿於《Alien》系列電影。

Rick and MortyWarner Bros.
這部於 1979 年上映的科幻驚悚巨作,無疑創造了影史上最為經典的太空怪物形象,而這也成為後世影視作品爭相致敬的圖騰。以多元宇宙為世界觀的時下人氣劇集《Rick and Morty》就曾在《Alien: Covenant》宇宙中「客串」過,而《Promortyus》一集不管是片名還是外星生物附於宿主面部的設定都惡搞了續作《Prometheus》;在經典動畫系列《The Simpsons》中也多次出現《Alien》的身影——《Deep Space Homer》一集中,Itchy 從 Scratchy 體內破肚而出便是致敬了《Alien》的經典一幕;堪稱流行文化集大成者的《Ready Player One》里不但出現了《Alien³》的飛船,女主 Art3mis 還使用過最早登場於《Aliens》的脈衝步槍 M41A;Marvel 巨製《Avengers: Infinity War》中,Spider-Man 在太空艙內提及《Alien》的搞笑情節,也讓觀眾印象深刻。

Medicom Toy
除此之外,《Alien》也對《Resident Evil》、《Halo》、《Call of Duty》等恐怖或射擊類遊戲極具借鑒意義。而這一極具符號性的 IP 形象自然逃不出玩具品牌的「魔爪」,Hot Toys、Medicom Toy、BANDAI 等各大廠商一直樂此不疲地推出《Alien》主題手辦。

Getty Images
雖然這一切都是由 Ridley Scott 打造的開山之作延展而來,但需注意的是,《Alien》系列只有第一部才是 Ridley Scott 的作品,此後三部分別由 James Cameron、David Fincher、Jean-Pierre Jeunet 執導,不過這些續集只是粗淺地停留在營造恐怖的層面。 Ridley Scott 在 2012 年之後重啓的前傳系列(《Prometheus》、《Alien: Covenant》),將電影主旨引向對「人類起源」這一終極命題的探索,而近期由其製作的劇集《Raised by Wolves》也延續了這一論題。
賽博朋克鼻祖

Getty Images
「灰暗濕冷的雨夜,遍布東方元素的破敗街巷中,霓虹燈在閃爍著……」這一深入人心的 Cyberpunk 刻板印象,其實源自另一部讓 Ridley Scott 聲名鵲起的電影——於 1982 年上映的《Blade Runner》。事實上,這部電影在當時票房與口碑皆陷滑鐵盧,不過隨著 Cyberpunk 所描繪的諸多景象照進現實,人們開始體會到這部電影的偉大,也讓原著作者 Philip K. Dick 的其他作品開始受到好萊塢的青睞。

Warner Bros.
Ridley Scott 兒時居住的工業城市 Teesside 瀰漫的霧霾與陰濕,1975 年 Mœbius 與 Dan O’Bannon 共同創作的漫畫《The Long Tomorrow》中骯髒擁擠的未來都市,以及 70 年代的香港——共存於同一時空的高樓大廈與破舊街巷所構建出的奇異景象,共同催生出這一影響至今的 Cyberpunk 美學。

Warner Bros.
《Blade Runner》被 Ridley Scott 視為自己最完整、最個人化的電影,不僅開啓了「Tech-Noir 黑色科幻」這一電影門類,更為後世 Cyberpunk 作品奠定了視覺基調。諸如《Ghost in the Shell》、《Alita: Battle Angel》這類科幻電影,皆跳脫不出《Blade Runner》在 40 年前打造的視覺模版。

Cyberpunk 2077Cd Projekt Red
與 Cyberpunk 美學極為匹配的另一影像載體——電子遊戲,更是將《Blade Runner》奉為圭臬。除了時下話題之作《Cyberpunk 2077》,在《Beneath a Steel Sky》、《Katana ZERO》、《Ghostrunner》等遊戲作品中都可窺得《Blade Runner》的影子。而曾參與製作過《Ultima》系列的美國傳奇遊戲設計師 Warren Spector,被普遍認為深受這部電影啓發。

Vivienne Westwood S/S 1983Vivienne Westwood
《Blade Runner》中的人物造型與場景設計對時裝設計師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朋克教母」 Vivienne Westwood 籌備 1983 春夏系列「Punkature」時,兒子 Ben Westwood 帶她去了倫敦一家名為「Forbidden Planet」的科幻商店尋找靈感,恰巧遇到在那兒工作的舊友 Alan Jones,其為他們提供了許多免費劇照。於是,Vivienne Westwood 將幾幅《Blade Runner》的劇照與 18 世紀經典的法式印花「Toile de Jouy」相結合,為該系列設計出新舊交融的印花服飾。

Givenchy F/W 1998Givenchy
1998 年,時任 Givenchy 創意總監的 Alexander McQueen 受《Blade Runner》生化人女主 Rachael 一角啓迪,通過硬朗的肩線剪裁與激似劇中人物的妝發,讓 1998 秋冬系列呈現得近乎一場《Blade Runner》的「Cosplay」。為這部電影設計戲服的 Michael Kaplan 更盛贊所有以《Blade Runner》為靈感的服裝系列中,只有 McQueen 的這場秀最新穎有趣。

Raf Simons S/S 2018Getty Images
來到 21 世紀,適逢續作《Blade Runner 2049》即將上映,Raf Simons 為其 2018 春夏系列打造出一條光怪陸離、詭譎陰冷的「唐人街」,霓光照射下的街道掛滿了寫著「複製人」的燈籠,讓人彷彿置身於《Blade Runner》的電影場景之中。

VangelisGetty Images
除了視覺效果,《Blade Runner》還輻射至音樂領域。希臘音樂家 Vangelis 為電影創作的配樂,融入了當時新潮的 Yamaha CS-80 和 Roland VP-330 合成器,完美契合 Ridley Scott 的黑色幻想。這張原聲帶影響了 Ambient、Techno、Industrial 等一眾音樂風格的創作者,同時也讓《Blade Runner》成為被音樂採樣最多的電影之一。正如英國樂隊 Arctic Monkeys 在歌曲《Star Treatment》中所唱的「What do you mean you’ve never seen Blade Runner」,這部電影在流行文化中的知名度與影響力都處於難以被忽視的地位。

The Martian20th Century Studios
自身科幻作品成為被爭相致敬的經典符號,Ridley Scott 也會反向在電影中摻雜對流行文化的戲謔。於 2015 年上映的科幻片《The Martian》就埋藏了大量關於大眾影視(Marvel 電影宇宙、《The Lord of the Rings》、美國 70 年代電視節目),流行音樂(David Bowie 的歌曲《Starman》),復古遊戲(《Zork II》、《Leather Goddesses of Phobos》)的彩蛋。

Getty Images
對視覺特效、場面調度、音效配樂、服道化等細節近乎偏執的打磨,使得震人心魄的視聽語言已然成為 Ridley Scott 最醒目的標籤,或許這也是他所編織的科幻綺夢能夠對流行文化產生深遠影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