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4 位滑板人的創業故事出發,看滑板市場的現狀
立足於滑板的生意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Shawn Stussy 創辦 Stussy,Fausto Vitello 創立 Independent Truck Company(旗下擁有滑板品牌 Independent Truck Company 和 《Thrasher》雜誌),Natas Kaupas 創立滑板品牌 101 Skateboards、與 Erik Brunetti 一起創辦 FUCT 等,在整個滑板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滑板人們除了成為職業滑手以外,也有不少選擇運營一家滑板公司,涵蓋品牌、媒體、店鋪等方面。
從廣義角度來說,滑板人與生意之間早已建立。
自 Supreme 收購案後,街頭品牌、滑板時吸引全球資本目光,消費體量迅速擴大。「現在紐約城的滑板文化與 90 年代或千禧年初的不同,我想,只是滑板已經發展成為有高額利潤可圖的產業,僅此而已吧。」Fucking Awesome 主理人 Jason Dill 與我們在 2018 年時的訪問中這樣說到。
在滑板日漸被壯大的當下,這盤生意的現狀如何?立足於滑板的生意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今回,我們通過香港知名滑板店鋪 8FIVE2 主理人 Brian Siswojo、AVENUE & SON 主理人之一胡天祐、Hélas 創辦人之一 Stephen Khou、 《Wandering》雜誌創辦人 Eric Lai 四位滑板人自身走進生意領域的故事出發,一同分享他們的看法。
4 位滑板人的創業故事
香港知名滑板店鋪 8FIVE2 主理人 Brian Siswojo :從 1988 年開始接觸滑板,滑板多年後,他發現當時真正好的滑板店很少,便萌生了想擁有一家滑板店的想法:「我希望裡面能售賣我喜歡和尊重的品牌產品。1998 年,我有幸認識到當時 Alphanumeric 的傳奇滑板設計師 Alyasha Owerka Moore,便問 Aly 是否可以讓我在香港代理 Alphanumeric,他一口答應了,並且還是獨家代理權,這就是我們的開始,我永遠都不會忘掉 Aly 這個人。之後,我把所有的積蓄都放在 Alphanumeric 的產品上,並在家中售賣。很幸運,因為很多滑板朋友的幫忙,2 個星期我就把第一批貨賣光了。到了 1999 年,我就成立了 8FIVE2 Distribution Co Ltd。,2001 年開設了第一家滑板店。」2012 年,Brian 更與 Vans 共建 SK8FIVE2 室內滑板場,演變成現在的 House of Vans HK。
AVENUE & SON 主理人之一胡天祐目前是 Vans 旗下的職業滑手,同時也與謝汶凱、Stephen Khou、Dan Leung 一起在 2015 年創辦了 AVENUE & SON。「在開始品牌的 2 年前,我們 4 人和一群朋友每天一起滑板、拍視頻,到了晚上我們就會一起做夢說要有一個自己品牌。我們在國內算事走得比較前面的滑手了,對滑板風格穿著都有著自己的理解,同時我們也越來越成熟。來自法國的 Stephen 已經在做 Helas 了,他把歐洲的感覺和經驗帶過來 ,我們就慢慢開始了大道之子(AVENUE & SON)。
最早 Stephen Khou 主要是我們的 Leader ,謝汶凱主要管帳務、錢這一方面 ,Dan 負責設計,我也對服裝穿著比較感興趣,所以負責和 Dan 一起參與服裝製作生產。剛開始時就我們四個人,處理拍攝 Lookbook、滑板視頻、剪輯、修圖、發新聞、產品文案、網店上架等一連串的東西,很多時候都是工作到早上 7 點,中午 12 點發售後,休息到下午就繼續回到辦公室發貨。我們累,但是很太刺激了,就像電影里販毒的情節一樣。」胡天祐回憶起品牌成立之初的情景。
2011 年誕生的 Hélas 植根於法國,同時有著倫敦和中國的背景,這一切源於三位創辦人知名滑手 Lucas Puig、Clement Brunel 和 Stephen Khou 的背景。Stephen Khou 說到:「我從 12 歲開始玩滑板,當時我看到有人在做 Kickflip 的動作,被一下被吸引了。我和 Lucas 是從小到大的好朋友,12 年的交情讓我們親如手足,當時 Lucas 選擇了繼續滑板事業,而我則選擇了法國孩子較為傳統的深造讀書,但後來我還是耐不住枯燥的生活,決定去倫敦闖蕩(哈哈)。倫敦的四年,我重拾起了滑板並融入成為了倫敦滑板的一部分,也是在倫敦我遇到了 Clement。受到了倫敦的創業者精神的影響, Clement,Lucas 和我鼓起了勇氣來完成我們長久的想法 —— 創立自己的品牌。」
Eric Lai 從事了滑板行業將近 20 年。創立了品牌 Vagabond Skateboards、組建有風格的滑板隊伍、曾為 Converse 和不同的滑板公司工作過、參與過不少滑板相關的市場推廣活動,現在把更多的經歷投放在《Wandering》雜誌上。「其實在亞洲有很多很好的滑板品牌和滑手,但相當可惜的就是這些品牌和滑手很多都沒有機會走出自己的國家被人認識。世界上從來沒有一本專注於亞洲滑板的雜誌,最接近的就是韓國的《Quiet Leaf》。受到《Quiet Leaf》的影響,我也決定創辦自己的雜誌並以全新的方式創辦一本雜誌,並以四個不同的語言發行。」
立足於滑板的生意,有什麼不一樣
說到 Tyshawn、Sage 等一眾年輕的滑手時候,Jason Dill 的身上多了一重「父親」的形象,他說到:「看著他們一點點成就自己在業界的地位,沒有什麼比這更讓我開心和滿足的了。之所以獨立門戶創立滑板公司,他們是我很重要的動力。沒有 Fuking Awesome Skate Team 裡的這些孩子們,品牌不會有今天。講真,沒有他們,誰會在乎像我這樣一個快要過氣的白人老頭?」
滑手人往往都有這份「責任」,他們創造的包括品牌、店鋪、媒體等等,希望能影響到新的滑手,幫助新的滑手。
8FIVE2 店中所有的店員都是滑手,在店內工作除了能維持生計意外,也是因為因為喜歡滑板。Brian 說:「我很幸運,通過滑板遇到了不少偶像,並能和他們成為朋友,我還結識到不少不同年齡層的朋友,如果不是因為滑板,這一切都不可能會實現。所以真實性一直是我們店鋪反復強調的,同時我們還希望為客戶提供豐富的信息,保持友好的態度。這種有關生活方式的信息,我覺得也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
「真實性一直是我們店鋪反復強調的。」
AVENUE & SON 現在整個團隊從設計、拍攝 Lookbook、模特、攝影師、攝像師、銷售都是滑板人,同時也組建了自己的滑板隊伍。提及這點,胡天祐相當自豪:「我們的靈魂和基因是滑板,無論工作還是休息,滑板就是我們的生活風格。我覺得這是我們品牌本身的價值,這很重要!」
AVENUE&SON 現在整個團隊從設計、拍攝 Lookbook、模特、攝影師、攝像師、銷售都是滑板人,同時也組建了自己的滑板隊伍。
拍攝滑板影片是滑板公司與潮流服飾、時尚行業最大的不同。不少滑手都通過觀看滑板影片受到啓發、學習動作,例如《Memory Screen》便對 Jason Dill 的滑板風格影響有很大的影響。
Hélas 花費兩年的時間,整個滑板隊伍一起在巴黎、倫敦、里昂、巴賽隆納、紐約、洛杉磯、上海 7 個城市,用 VX 畫質拍攝了品牌的全新滑板電影《Fellas》,還選擇了在電影院內進行放映。胡天祐認為滑板影片是一個真正能表達、傳播滑板文化的東西:「你的穿著、滑板的動作、視頻剪輯的手法和使用的音樂,這些都能表達出你內在的東西。當然滑板技術是表達的根本,不然就和其他廣告就一樣了。滑板影片是一種記錄,是滑板歷史的一部分,是品牌的精神體現,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滑板。」
「滑板影片是一種記錄,是滑板歷史的一部分,是品牌的精神體現,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滑板。」
很多滑板人走進生意的初衷都是因為愛上了滑板,而從滑板中獲利的同時也希望能給到滑板人群帶來良性的影響。Eric Lai 選擇了最傳統並現在最危險的印刷雜誌方式來做媒體,是因為已經沒有人願意做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滑板產業如果少了雜誌就像缺頁的日曆一樣,缺了雜誌後很多攝影師沒有平台發佈作品,失去了工作機會從而轉行,職業滑手少了攝影師拍攝也就少了很多以平面方式定格的精彩瞬間。做《Wandering》雜誌除了自己也要盈利之外,更想讓這本雜誌成為一個平台,將品牌,攝影師,和滑手們聯繫起來。」
滑板產業如果少了雜誌就像缺頁的日曆一樣。
走向生意,是否適應
在全球範圍內滑板人口的增長、街頭服飾品類的邊界拓寬等原因下,滑板生意要比以前好做了不少。Stephen Khou 向我們透露:「目前 Hélas 在法國、美國、英國、日本、中國等國家都有發售,法國等歐洲國家是賣得最好的,然後是英國,美國在網上賣得特別好,甚至是從歐洲買回去。目前有 10 幾家店鋪在賣我們的品牌,我們不會為了擴張把品牌放到太多的店內,最重要還是這個店鋪是我們認可的。收入方面,我們基本都來自於品牌的盈利,能保證品牌的不斷發展,而且生意每年都在變好,所以是不錯的。」
Lucas Puig 是 adidas Skateboarding 旗下的簽約滑手,Hélas 與品牌之間的合作自然水到渠成,這份合作的履歷為 Hélas 打開了不少窗口。而滑板電影《Fellas》一連串動作後,也讓更多人認識到這個「雨傘」Logo 的法國滑板品牌。
Hélas 與 adidas Skateboarding 之間的合作,為 Hélas 打開了不少窗口。
2002 年,Eric Lai 在深圳開一家滑板成本投入的大概在 $30,000 元,租金和押金花了差不多 $10,000。當時滑板的人很少,在店鋪直徑 10 公里內只有不到 30 人滑板。17 年以後,滑板的人已經翻了好幾十倍,他說:「說實話,我自己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就在自己家的樓下,每天有幾十人在滑板。相信在奧運會後,無論國內外都會有更多的人滑板,特別是那些原本認為滑板是個不良運動的家長們都願意讓自己的小孩去嘗試滑板。」
與此同時,Eric 認為品牌也需要學習從早期就和這些年輕的消費者產生聯繫:「這些年輕的消費者未來的幾十年里或許就是你的品牌的經濟支柱,但我相信這是很多品牌做市場推廣的時候都沒有想過的長遠話題。因為現在的品牌從業人員基本 3 年一換,很少人會去想 5 年、10 年甚至 30 年後的市場。」
「年輕的消費者未來的幾十年裡或許就是你的品牌的經濟支柱,但我相信這是很多品牌做市場推廣的時候都沒有想過的長遠話題。」
對店鋪而言,顧客的忠誠度則十分重要。在寸近尺土的香港銅鑼灣,臨街店鋪動輒 $10 幾萬一個月的租金,為了避免高昂的租金把店鋪「逼死」,Brian 的 8FIVE2 開設在 2 樓。儘管如此,每個月的收入除了交租和入貨以外,大部分都投入到旗下的滑手薪水上,盈餘不多。Brian 和我們說到:「街頭服飾的品類增多,受眾和消費者確實給到我們店鋪的消費增幅可能達到 30% 左右。不過在現在的疫情影響下,只有那些最忠實的顧客還會來光顧,也得以讓我們在這個艱難時刻繼續生存下去,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們不可能繼續存在。」除了滑板店外,Brian 同時也經營著 Barber Shop、演藝事業和音樂。
越來越多資本充斥著滑板世界的情況下,自然也引來了不少不懂滑板、唯利是圖的商人,對此胡天祐特別憤慨:「我給自己第一定位還是職業滑手。但自從做了品牌後,我更懂得怎麼去推動自己、更認真地拍滑板攝視頻和滑板相關的一些社交媒體曝光等等,都是做品牌學來。現在滑板人越來越多了,但也有很多不是滑板或者說僅僅想通過滑板賺錢的人也想來吃這塊蛋糕,可笑的是他們吃到了,可能比滑板人吃到還多!這種情況全世界存在,請讓我比出 X 指,謝謝!」
「現在滑板人越來越多了,但也有很多不是滑板或者說僅僅想通過滑板賺錢的人也想來吃這塊蛋糕,可笑的是他們吃到了,可能比滑板人吃到還多!」
與品牌和店鋪不同,滑板雜誌媒體面臨的是整個印刷出品行業在互聯網衝擊下的萎縮。以《Wandering》現在的規模,每一期的成本都控制在 $10 萬以內,其中大約 40 % 用於印刷,20% 是物流,40% 是薪金支出,Eric 和我們介紹道整個團隊的運作:「我們團隊的主要成員共有 6 人,除了我之外,還有編輯 William、設計師 YK、日語翻譯 Dice、韓語翻譯 Wonseok Lee 和英語校譯 Mitch Childs,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很多合作的攝影師。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不同的地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業,平時大家都是在網絡上聯繫並工作。Wandering 目前沒有一個全職員工,更沒有朝九晚五,都是有需要的時候才會上戰場,平時可以說是非常自由,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工作。」
廣告是《Wandering》是的唯一收入來源,目前最大的客戶就是 Vans,Eric 透露:「目前第一、二、三期都是虧損狀態,特別是第一期,基本上都是投入,第四、五、六期基本能夠持平。期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有少許的盈餘,這就已經很幸福了。當然我們還是起步模式,在未來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和跟進,並且不排除將來有可能會以售賣的形式來將部分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當然消費者買到我們的雜誌除了能看到好的內容之外,也能夠從我們的雜誌獲得一些實際的利益,或者折扣去買到那些特別的滑板產品。」
「目前第一、二、三期都是虧損狀態,特別是第一期,基本上都是投入,第四、五、六期基本能夠持平。」
當今整個街頭文化是否處在一種健康的發展狀態嗎?或許 Jason Dill 在一年前給到的答復能從另一角度解讀:「在我看來,當今世界中的每一類文化都處在非健康的發展狀態,其中充斥著大量的反叛及抵觸的情緒因素。我們生活在一個亂世中,不是嗎?無論你喜歡與否,我們所處的時代就是這樣,擁有無盡的不確定性,存在著隨時可能爆發的危機。但與此同時,人們的創造力尤其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爆發。如現在的街頭潮流產業,為更多人打開了機會大門,包括我和 FA。如此多的機會源源不斷地出現,這樣的情形在之前和平與和諧的環境下是很少發生的。」
————————
自開設 8FIVE2 以來,Brian 就想要通過比賽、Go Skateboarding Day 活動等建立起本地的滑板社群,為國內外的滑手提供本土的滑板場地,甚至提供酒店、餐廳、酒吧、咖啡店等場所的建議。這是 Brian 開設店鋪最初的目的,宣揚滑板文化並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瞭解嘗試滑板。目前,與 8FIVE2 合作的品牌包括 Vans、Thrasher、G-Shock、Cahartt WIP、Girl Skateboards、Spitfire、Fucking Awesome 等。
胡天祐對滑板生意理解是興趣和熱愛,同時也希望中國每一個來自街頭的滑手,都能通往成功的大道:「我們未來目標是希望能賺到更多的錢,用這些錢去做更厲害的事,推動真正的滑板文化。我想證明給大眾看滑板人並不『Low』,我們一樣可以開法拉利。當然這是目標和希望,但誰知道呢?現在很多國潮的主理人已經開法拉利了,他們是先賺錢再做文化,我們來自街頭做了怎麼多年文化,應該是時候在大道上『豪滑』起來了!」
「我想證明給大眾看滑板人並不『Low』,我們一樣可以開法拉利。」
2018 年推出《Wandering》雜誌後,Eric 多了很多機會參加品牌活動,也接觸了更多的滑板店和品牌代理商,各個品牌的市場部人員,從他們身上學習了很多甲方的需求。他認為只有商業化才能讓滑板走得更遠:「但商業化的同時必須由業內專業人士去操作,只有專業的滑板知識才能讓滑板運動在正確的方向下發展。只有『製造』一批有實力的滑板明星出來,當滑板運動員有相當可觀的收入的時候,才是滑板真正的成熟時。」
「商業和生意這兩個詞和自己想做的東西並不衝突,完全是可以自己去把握。」
「平台是自己的,想和誰合作自己完全可以控制,有些超出我們可以接受的範圍的客戶寧願少做一單生意也不願意因為這一單生意而讓讀者覺得平台在賣身。就算是商業的操作也好,你能夠提供好的產品、好的內容並能夠從中獲利,讀者也能夠獲得優質的內容,又何嘗不可?」在他看來商業和生意這兩個詞和自己想做的東西並不衝突,完全是可以自己去把握。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訂閱 HYPEBEAST 電子報,亦可關注以下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