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受潮流文化影響,Fixed Gear 在亞洲孕育出不同的文化特性。

Sports 體育
49,060 Hypes

起源於紐約街頭的 Fixed Gear 自行車,最早在快遞業的信差們之間流行,之後又在亞洲潮流中心日本的推動下,成爲在全球風靡一時的街頭文化代表。但與任何一個小衆文化的流行曲線相似,大衆對於 Fixed Gear 的新鮮感在過去十年中迅速衰退,尤其是因爲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手刹而被打上「危險」和「事故」等標簽之後,如今這種講求操控技巧的自行車基本已在街頭「消失」……但對於那些真正熱愛 Fixed Gear 文化的人來說,大衆的誤解和偏見並沒有阻止他們繼續追尋速度的腳步,正如車輪與踏板間的聯動狀態一樣,他們與 Fixed Gear 所代表自行車文化之間將永遠保持共同進退。

在早前發布的上篇中,HYPEBEAST 帶領大家回顧了 Fixed Gear 文化的曆史,此番我們又邀請到多位來自亞洲的 Fixed Gear 相關人員,一同聊聊該文化在亞洲的發展與現狀,他們分別是台北 nabiis 創辦人之一的 Ken Liu、香港 Skreambikes 及 Brakeless 聯合主理人黃志峰、北京攝影師侯子通與 Fixed Gear 文化推廣者陳馳、上海 Factory Five 成員程小虎,以及分別來自廈門、吉隆坡、首爾的騎手鄭堯Syafiq RahmatJongwook Kook

日本 Keirin 競輪文化根源

在上篇中我們介紹過,舊金山的 MASH SF 和 Macaframa 兩大團隊,讓世界見識到了 Fixed Gear 運動的非凡魅力,而提到 Fixed Gear 文化在亞洲的發展,日本則起到了關鍵的「推進」作用。除了作爲亞洲流行文化中心的先鋒定位外,日本原本就有很強的 Keirin 競輪文化根源,這就讓 Fixed Gear 在日本街頭的推廣變得水到渠成。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Kazuhiro Sugiyama/Getty Images

Keirin 競輪起源於 1948 年的日本,當時整個日本正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百廢待興的狀態。在 Keirin 競輪賽中首先由摩托領騎員在前方領騎,以幫助運動員們達到 50km/h 的騎行速度(女性約爲 45km/h),之後領騎員會駛離賽道,讓選手們在餘下賽程中展開最後的速度對決。如果能在賽事前半段更好地省力和蓄力,就能在最後的衝刺中獲得優勢,而在衝過終點的那一刻,運動員甚至能達到 70km/h 的高速。

Keirin 競輪同時考驗了運動員的體力、爆發力和運氣,整個比賽過程非常具有觀賞性,尤其是在賽事前段的鋪墊下,讓最後的速度爆發顯得更爲刺激。也正是因爲如此,Keirin 競輪在日本擁有非常高的人氣,每年能夠吸引幾千萬人的關注,它不僅是一種合法的博彩運動,更從 2000 年悉尼奧運會開始成爲一項正式的奧林匹克賽事。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自誕生起 Keirin 競輪便允許觀衆下注,以此維持這項運動的發展並開拓産業資金,頗具觀賞性的賽制迅速吸引到大衆的關注,更幫助日本自行車工業快速振興。在 1957 年 Japanese Keirin Association 誕生之後,Keirin 競輪開始往更加成熟和規範的方向發展,如今這項博彩運動除了每年吸引幾千萬人的關注外,在 2007 年引入線上投注和銀行轉帳功能後,其每年的投注總額也超過 $8,000 億日元。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由於 Keirin 競輪的博彩性質,日本對對於賽場規範和選手資質有著很高的要求。年輕人們需要考入專業的競輪學校,然後在一年時間裏接受武士道般嚴苛的訓練,同時還要學習不同的比賽策略和訓練方法。畢業後只有通過考核拿到資格證書的人,才能進入賽場與其他選手一較高下。即便如此,Keirin 競輪的參賽總人數已經超過 500 萬人,足以見得日本民衆對於自行車競速的癡迷和向往,而這也爲 Fixed Gear 能夠在此生根發芽打下堅實基礎。

從極限競速到生活方式的進化

在 2007 年正式發布 Fixed Gear 紀錄片《MASH SF 2007》之後,MASH SF 團隊便來到大洋彼岸的日本,分別於東京和大阪舉辦了兩場放映會,讓更多日本自行車愛好者見識到了 Fixed Gear 自行車的速度魔力,而以藤原浩爲代表的原宿創意群體的介入,則讓這種追求速度的極限運動,逐漸轉變成爲一種潮流化的生活方式。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Brotures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Brutus

那段時間藤原浩常與東京元祖級滑板團隊 T19 的成員一起,騎著 Fixed Gear 自行車在夜幕下的東京街頭馳騁,並經常在 HONEYEE 博客和媒體採訪中提及這項運動,隨即在東京街頭圈引起不小的討論。此外知名生活方式雜志《BRUTUS》也在 2007 年推出了一本名爲「NO BIKE, NO LIFE」的特刊,爲大家全面介紹了 Fixed Gear 的文化背景,進一步幫助其成爲東京年輕人爭相嘗試的全新潮流。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Honeyee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Manhattan Portage

在日本,Fixed Gear 自行車所隱藏的時尚屬性得以完全開發。因爲每個部件都可以自由選擇的緣故,Fixed Gear 成爲展示車主個性和美學創意的完美畫布,像藤原浩那台印有標志性「閃電」Logo 的白色坐騎,便在當年引發了不小的轟動。而爲了避免褲腳卷入輪胎而將牛仔褲 Roll-Up 的做法,再加上後背上的斜跨郵差包,更是 2010 年前後紅極一時的街頭裝扮。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Jules Gayton

此後越來越多設計師和藝術家也加入到 Fixed Gear 社群之中,包括大家熟悉的 Sk8thing、倉石一樹(Kazuki Kuraishi)和 MADSAKI 等等,而UNDERCOVER 設計師高橋盾(Jun Takahashi),也曾將自己臂膀上的「鋸齒」紋身立體化成鉚釘細節,打造了一台極具 Punk 氣質的 Fixed Gear 藝術品。而隨著 Fixed Gear 更多地與流行服飾、獨立音樂、藝術設計等商業元素結合,也將該文化在亞洲推向了流行的巅峰。

大中華區 Fixed Gear 的黃金年代

受到日本流行文化的輻射,Fixed Gear 迅速在大中華區生根發芽,並在 2009 年左右迎來井噴式的發展。「2009 年我和兩個玩滑板的朋友看到日本雜志《LOOP Magazine》上介紹了藤原浩也在玩 Fixed Gear,覺得這種與衆不同的單車很酷,於是開始上網搜集資料,最後萌生了開一家自行車店的想法。」來自香港的 Brakeless 車店老板黃志峰回憶道:「當時 Fixed Gear 已經在香港受到不少關注,而我們也慢慢開始在線上店鋪經銷 Cinelli、Dosnoventa 和 Dodici 等外國品牌,同時爲顧客提供整車定制服務。」此後他還與朋友一同創立了自行車品牌 Skreambikes,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houzitong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Nabiis

與此同時,台灣也誕生了一個非常具有影響力的 Fixed Gear 單位:nabiis。「當我們在 2008 年創立 nabiis 這個品牌的時候,Fixed Gear 在台灣還是鮮爲人知的運動。」主理人 Ken Liu 坦言:「自誕生之初 nabiis 便希望以『推廣者』的角色,去創造出屬於自己的 Bike Scene。」除了開創品牌和車店外,他們還將「東京快轉急便」自行車快遞業務引入台灣,並成立業余車隊 Team nabiis 積極參與各種賽事。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Fixed Gear Revolution

同樣是在 2009 年,第一屆「死飛大革命」在北京舉辦,活動雲集了內地最頂級的騎手們集聚一堂,而隨著 Fixed Gear 的流行程度越來越高,之後三屆比賽的報名人數節節高升,甚至吸引到不少亞洲和歐美選手的參加,「死飛大革命」成爲國內首屈一指的 Fixed Gear 賽事,並在第五年升級成爲「中國固齒公開賽」。曾在知名車店 NATOOKE 擔任店員跟活動策劃的陳馳認爲當初的「死飛大革命」更像是一個大型的聚會,把國、內外所有喜歡死飛的朋友聚在一起,爲大家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機會。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Asia Fixed Gear Championship

本身也是一名活動組織者的陳馳,曾舉辦過不少民間 Fixed Gear 賽事:「我最滿意的活動是 Veloclan 地下競速,當時我們找到一條非常偏僻的道路,然後像汽車百米加速一樣,辦起了屬於我們自己的 Fixed Gear 比賽。雖然沒有任何贊助,但一幫熱愛騎車的孩子,真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在 2009 至 2013 年這段時間,各種大大小小的 Fixed Gear 賽事在各地湧現,該文化在中國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黃金年代。像是 2011 年的第一屆 Asia Fixed Gear Championship 也選在深圳舉辦,該活動吸引了來自亞洲各國的近 1,000 名參與者,堪稱整個亞洲 Fixed Gear 社群的一次盛會。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Benoit Florencon/Hypebeast

除此之外,全國各地的 Fixed Gear 車店也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生長,其中來自上海的 Factory Five 便是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個。這個由五個不同國家的夥伴共同創立的品牌,如同上海這座城市一樣擁有了獨特的國際視野,短短幾年時間,Factory Five 便從東湖路上的一間小屋子,逐漸成爲一個在世界範圍內小有名氣的 Fixed Gear 品牌。團隊成員之一的程小虎回憶道:「以前 Factory Five 每周會帶著上百號人,聲勢壯大的在上海街頭夜騎,也曾舉辦過成功的 Fixed Gear 賽事,甚至引進過國際知名的自行車電影節,當年的種種經曆讓我們倍感自豪。」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houzitong

在各項賽事的推動下,越來越多人開始接觸並熱愛上這項文化,來自北京的攝影師侯子通便是其中一員。「當年有段時間我特窮,所以就想把車賣了接濟一下生活,爲了紀念我就給它拍了一張照片,拍完覺得那張照片很帥,那台車也承載了很多情感,所以最後沒舍得賣。」在談到自己與 Fixed Gear 攝影的故事時侯子通表示:「我對拍 Fixed Gear 的熱情從那會開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並且每到一個城市就會找當地的騎手出來拍照。」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houzitong

經過多年的堅持,如今侯子通已經是一位在圈內小有名氣的 Fixed Gear 攝影師,借助 Instagram 等社交媒體的力量,讓越來越多國內外的騎手認識他,但在他看來 Fixed Gear 帶給他的並不是所謂的「名氣」,而是一個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通行證:「通過 Fixed Gear 我認識了很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朋友,並跟著他們去了解當地的文化、美食、生活方式,我想很多人出去旅行是體驗不到這種感覺的,而這正是 Fixed Gear 賦予我的『通行證』。」

飽受爭議的「安全性」問題

浪潮總是來得快去的也快,Fixed Gear 的熱度在 2015 年之後逐漸消散,而抛開隨波逐流的因素,爲人诟病的「安全性」問題是其不能真正被大衆所接受的關鍵原因。因爲沒有手刹並且對於騎行技術有一定要求的緣故,Fixed Gear 很快就被貼上了「危險」和「事故」的標簽。時間撥回 2007 年 4 月,Nike 在東京知名百貨澀谷 PARCO 的外牆上張貼了一張巨幅廣告宣傳 Fixed Gear 文化,但「無刹車,沒問題。」的廣告語卻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個被理解爲「鼓勵年輕人危險騎車」的廣告,僅一天後便因輿論壓力而被迫撤下。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Mildch

與此同時,爲了追趕 Fixed Gear 的流行熱度,很多無良商家開始推出價格低但質量差的車架和零件,吸引了不少抱著嘗鮮心態的初學者購買,但在自行車本身的安全性上便大打折扣。後來出現在 Fixed Gear 自行車上的交通事故被媒體無限放大,導致該運動在大衆心目中的名聲越來越差,而後日本、韓國和中國等國家紛紛頒布相應條例,以對不帶刹車的自行車進行限制。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slumworm / Wheel Talk

香港車店 Brakeless 的名字正是取自 Fixed Gear 自行車沒有制動裝置的特性,主理人黃志峰表示:「雖然 Fixed Gear 自行車沒有制動裝置,但騎手可以通過很多不同的技術去實現制動,這也是騎行 Fixed Gear 的一大樂趣,只有不斷練習才能操控自如。」除此之外,他建議新手在組建自己的自行車時,盡量選擇更多質量好的品牌去購買,並且在學會制動技巧之前也可以安裝手刹,畢竟 Fixed Gear 的魅力之一就是它可以根據騎行者的需要任意選裝。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houzitong

雖然在韓國騎行沒有刹車的自行車是非法的,但來自首爾的騎手 Jongwook Kook 則簡單的認爲:「裝上刹車之後 Fixed Gear 就不酷了!」正是因爲 Fixed Gear 沒有刹車的緣故,才能幫助騎手達到一種「人車合一」的狀態,並讓車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那種經過打磨之後的操控感是無與倫比的。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houzitong

「在我看來一台自行車有沒有刹車其實並不重要,人們之所以會對 Fixed Gear 抱有懷疑,是因爲他們在真正嘗試之前就主觀的認爲『沒有刹車是非常危險的』。」曾經因爲騎車而摔斷門牙的馬來西亞騎手 Syafiq Rahmat,並沒有因此而對這項運動産生恐懼:「我非常相信自己的技術,那種通過日積月累打磨而出的掌控力,讓我對於騎行時所遇到的周遭環境更具警覺和敏銳性。我承認騎行不帶手刹的 Fixed Gear 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但即便如此,我依舊很享受它所帶來的刺激感和冒險精神。」

浪潮過後他們仍在堅持

相比十年前而言,Fixed Gear 文化早已熱度不在,但堅持留下來的人都是真正熱愛它的人,他們也是整個亞洲 Fixed Gear 社群能夠保持生命力的關鍵。「Fixed Gear 已經完全融入了我的生活之中,無論是工作、通勤還是娛樂都與之息息相關。」Ken Liu 表示自己未來仍會堅持 nabiis 成立之初的目標,那便是通過舉辦有趣的賽事,去吸引各式不同種類自行車的加入,進而讓更多人對 Fixed Gear 産生興趣,同時他也期待能有更多新鮮血液加入自行車運動,而不僅限於 Fixed Gear 這一種。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Gregor Fischer/Getty Images

在 Factory Five 結束國內零售業務之後,程小虎仍然在從事自行車相關的工作,目前他正在運營一個有關 Cargo Bike 的公衆號及工作室:「對我來說自行車既可以用來征服山丘和街頭,也能用來接送孩子和買菜送貨。追風逐浪跟廚房與愛是不衝突的,這也是我推廣 Cargo Bike 的初衷。我不想把自己對於騎行的熱愛只限於 Fixed Gear 之上。」他表示是 Fixed Gear 將自己引入「騎行」的世界,一個更廣大的世界。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houzitong

目前正在 Soulgoods 798 店擔任店長的陳馳,仍會利用空閒時間組織民間比賽:「希望還堅持去騎 Fixed Gear 的人,能夠一直堅持下去,而我也會繼續盡我所能去組織大家,並在不遠的未來讓世界看看屬於中國的 Fixed Gear 文化。通過 Fixed Gear 認識的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是我在這段旅程中的最大收獲,而我們一起經曆的那些風雨、歡笑跟傷痕,則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回憶。」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houzitong

被稱爲「廈門死飛王」的 Fixed Gear 騎手鄭堯,從 2016 年開始去到中國各地比賽並被圈內人熟知,如今他不僅經營著一間名爲 Trashcan 的 Fixed Gear 工作室,還參與舉辦了 PSYCLE 廈門站等比賽,在他看來這項文化回歸小眾是件好事,因爲留下的都是最好的,此外他坦言自己並沒有在「堅持」什麽:「因爲堅持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相反我們現在爲 Fixed Gear 所做的一切,都是讓自己無比放鬆和開心的。」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houzitong

因爲 Fixed Gear 而與各地騎手相識的侯子通,曾在 2017 年將自己在台北拍攝的照片裝訂成冊,並製作了一本名叫《北台》的 Fixed Gear 攝影集,記錄自己「從北京到台北」所感受到的文化碰撞:「我在台灣的時候我記得和朋友說過,如果人不用睡覺的話多好啊,我會一直騎在台北的街頭感受著,那樣可以拍更多的騎手。」未來他希望自己能前往更多地方、拍攝更多不同的騎手,同時期待著能爲自己去到的每個地方都出一本畫冊。

亞洲「死飛」文化發展的獨特軌跡 | Fixed Gear 回憶錄(下)

Zamuel Wong

同樣將自己熱愛的運動變成終生事業的黃志峰向我們透露:「香港現在活躍的車手大概有 200 人,平常主要由 HKG Fixed Gear 群組舉辦騎車活動,另外還有 Teammassive 和香氏梗牙等幾支車隊活躍在香港街頭。」此外他認爲 2020 年將會是 Fixed Gear 再次熾熱起來的一年:「經過多年的沈澱,現在的文化更加成熟。其實最近有不少老車友開始把自己的車翻新後再度出發,也有來自不同領域的新朋友相繼加入,讓我對於接下來的十年充滿期待。」

如同不斷更迭的時尚或音樂風格一樣,自行車世界的流行趨勢也正在迎來新的輪回,抛開所有的「跟風」和「誤解」,Fixed Gear 所代表的冒險精神,在全球滋養了無數自由「騎士」。其實無論 Fixed Gear 文化能否重現十年前的輝煌,它已經在這個時代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正如大家最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死飛不死!」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訂閱 HYPEBEAST 電子報,亦可關注以下相關特輯:

  1. Best Art Drops:Futura 親繪「BMW M2」、PureArts「潮流武士」M9E 雕像
  2. 本日嚴選 8 款帽子單品入手推介
閱讀全文

繼續閱讀

Supreme x Oreo 聯乘未公售已在轉售市場飆升至美金 $15,000 元
Food & Beverage 飲食

Supreme x Oreo 聯乘未公售已在轉售市場飆升至美金 $15,000 元

一包三塊,每塊價值 5000 美元。

雙色調和-New Balance 推出英製 991「Grey & Blue」
Footwear 球鞋

雙色調和-New Balance 推出英製 991「Grey & Blue」

天與海的風格。

Supreme 2020 最新春夏系列 Box Logo 貼紙、免費雨衣搶先曝光
Fashion 時裝

Supreme 2020 最新春夏系列 Box Logo 貼紙、免費雨衣搶先曝光

開季小物「雨衣」相信會造成一波搶購熱潮。

Kit Kat 推出全新「生日蛋糕」口味朱古力威化餅乾
Food & Beverage 飲食

Kit Kat 推出全新「生日蛋糕」口味朱古力威化餅乾

祝你生日快樂!

SanDisk 推出防水、防塵 Extreme PRO® 隨身硬碟
Tech & Gadgets 科技與電子產品

SanDisk 推出防水、防塵 Extreme PRO® 隨身硬碟

真正的 Portable 尺寸。


25 週年紀念!影史經典《刺激1995》確定即將重返大銀幕
Entertainment 娛樂

25 週年紀念!影史經典《刺激1995》確定即將重返大銀幕

IMDb 票選史上最佳電影!

ColdPlay 全新專輯《Coldplay: Reimagined》獨家登陸 Apple Music
Music 音樂

ColdPlay 全新專輯《Coldplay: Reimagined》獨家登陸 Apple Music

更帶來長達 9 分鐘的同名短片。

Nike Air Force 1 與 Blazer 推出全新「Sketch」手繪風格鞋款
Footwear 球鞋

Nike Air Force 1 與 Blazer 推出全新「Sketch」手繪風格鞋款

頗具玩味。

正起飛即殞落 − 美國饒舌歌手 Pop Smoke 槍殺案最新調查進度曝光(UPDATE)
Music 音樂

正起飛即殞落 − 美國饒舌歌手 Pop Smoke 槍殺案最新調查進度曝光(UPDATE)

暫不排除為幫派所為。

率先近覽 Moncler x Rick Owens 最新聯名旅行巴士內裝設計
Fashion 時裝

率先近覽 Moncler x Rick Owens 最新聯名旅行巴士內裝設計

將於日後開放訂購。

More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不要錯過最新情報。

訂閱時,您同意我們的 使用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