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錶之王:從 A 到 Z 全面梳理 Rolex 製造工藝及成就
「技藝與成就之冠。」

不論是否在腕錶的愛好者群體中,你都很難從身邊的人中找到一個從未聽聞過 Rolex 這個享譽世界腕錶品牌名字的人,其五角型的冠冕標誌是地球上最容易識別的品牌 Logo 之一,代表著人人都欲求之而後快的奢侈與享受。
如果給你一個世紀的時間,你幾乎可以做成任何事情,Rolex 則選擇用它來製作手錶。作為一個成立了 115 年的鐘錶公司,Rolex 在制錶工藝上取得的突破與成就層出不窮。在 Vintage 市場上,Rolex 的腕錶經常以數百萬美元的價格在世界頂尖拍賣行成交,但在本次推送中,讓我們從容易令人上癮的,深奧和神秘的腕錶製造歷史中脫身而出,來看看這個品牌更現代、先進的一面——HYPEBEAST 將通過字母 A 到 Z 的順序,帶領大家回顧 Rolex 在近期所取得的一些成就。
A – Anti-Magnetism
反磁性
1956 年,Rolex 成功研制出了一款能夠抵御 1,000 高斯(即 0.1 特斯拉,或 80,000 A/m)干擾的手錶,使得其卓越的計時性能首次成功戰勝了磁場的影響。半個世紀過去了,Rolex 在抗干擾方面取得的成就仍在繼續,蠔式恆動錶殼(Oyster)內部的磁屏蔽設計則是第一道防線。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是世界上最傑出的粒子物理實驗室,走在探索宇宙奧秘的科學研究領域尖端,擁有著世界上能量級最高的粒子加速器;也正是在 20 世紀 50 年代,這一物理實驗室首次證實了 Rolex Milgauss 型號腕錶足以抵抗 1,000 高斯的磁場影響。
B – Bracelet
錶帶
錶帶與錶扣設計充分體現了 Rolex 腕錶的佩戴樂趣。對於人體工程學的深入研究,在魯棒性(Robustness)和可靠性上都有著傑出的錶現。每一截錶帶的曲線和光澤都承載著錶款的特性與功能,灌注著 Rolex 對於細節處的打磨:不論是拋光或緞面的錶面,安全錶扣或者隱蔽錶扣,可以調節長度以貼合手腕弧度的錶帶,都是對於舒適、優雅與可靠性永無止境的追求。
C – Cerachrom
陶質字圈
Rolex 為部分特定型號開發了 Cerachrom 陶質字圈並申請了專利,以確保在極端環境下也能保持的美觀與功能。由極其堅固的陶瓷材料製成,Cerachrom 陶質字圈幾乎不會產生划痕,並且它的顏色不受紫外線的影響。這種獨特的陶瓷材料由二氧化鋯或者氧化鋁粉末製成,在 2005 年推出,以取代容易褪色和划傷的鋁制鑲嵌邊框。
D – Deepsea
深潛型
得益於蠔式恆動錶殼,Rolex 在防水領域展示出了無人可及的優勢——防水深達 3,900 米(12,800 英尺)。Rolex 深潛型(Deepsea)腕錶的 Ringlock 系統能夠抵御 3,900 米深處的龐大水壓,藍寶石水晶製成的圓拱形鏡面能夠承載相當於 3 噸重的壓力。Ringlock 系統由三個基本部件組成:5.5 毫米厚的鏡面、旋入式三扣鎖三重防水系統上鏈錶冠以及由蠔式鋼與強度為 5 的鈦合金打造的底蓋。
E – Easylink
Easylink 易調鏈節
1996 年,Rolex 為它的 Easylink 易調鏈節系統申請了專利。佩戴者可以通過 Easylink 輕鬆調節腕錶長度以獲得更加舒適的佩戴體驗,這個設計巧妙地隱藏在了錶扣底下,通過一個鏈接環節可以將錶帶延長或者縮短 5 毫米左右。儘管這一概念源於潛水功能,但是在溫度容易快速變化的地區,這一實用的功能可以令佩戴者根據錶帶的快速膨脹及收縮進行調節。
F – Fundamental
恆動擺陀
腕錶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恆動擺陀(Perpetual Rotor),裝載於每一隻蠔式恆動腕錶和其他標誌性作品上,無需手動上鏈的設計與蠔式錶殼的組合成為 Rolex 最初的防水「密碼」,這種自動擺陀上鏈系統可以捕捉腕錶最輕微的運動所產生的能量,為手錶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olex 於 1931 年研制恆動擺陀並為其申請了專利,標誌著現代手錶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G – GMT
GMT-Master II
無論是名字還是實際功能上,GMT-Master II 都讓人聯想起跨越時區的長途旅行。格林尼治標準時間(GMT)代表著倫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的當地時間——歷史上,本初子午線的位置被用於計算經度,以及確定世界各地的不同時區。不僅是泛美航空公司飛行員的專用手錶,GMT-Master II 大量受到旅行者和經常跨越多個時區出行者的追捧。
H – Helium Escape Valve
排氦閥門
排氦閥門(Helium Escape Valve)被用於「海使」Sea-Dweller 及深潛型(Deepsea)等型號的腕錶上。1967 年,Rolex 為排氦閥門申請了專利,這種精巧的設計可以趁潛水員在高壓氧艙進行減壓時,排出錶殼內過大的壓力,而又不影響腕錶自身的防水性能。自 1960 年代的飽和潛水(Saturation Diving)發明以來,這一創新設計在深淺運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潛水員完成作業的上浮過程中,其佩戴腕錶的錶鏡往往因內壓過大而爆裂,排氦閥門的搭載則很好地規避了這一難題。
I – Invention
起源
1908 年,Hans Wilsdorf 遇見了這個品牌概念的重要性,將它的作品命名為「Rolex」。而這一選擇標準到如今聽來也十分「現代」:他想要一個簡短的名字,不超過五個字母,在任何語言中都容易發音,好聽,易記,能夠優美地呈現在錶盤上。
J – Jubilee
紀念型錶帶
這款柔軟、舒適的紀念型錶帶(Jubilee)是專門為 1945 年推出的 Oyster Perpetual Datejust 型號腕錶而設計的,佩有隱藏式錶帶扣:蠔式錶帶扣或者皇冠錶帶扣。比起蠔式錶帶,這種通常由兩種顏色構成的紀念型錶帶則更為優雅。
K – Kermit
潛航者
由蠔式鋼製成的「潛航者」Oyster Perpetual Submariner Date 是 Rolex 最受歡迎的腕錶款式之一,這款帶有綠色邊框、黑色錶盤和夜光顯示的手錶被藏家們稱為「綠水鬼」。有著單向可旋轉 Cerachrom 外框設計、鑲嵌貝殼的錶盤以及蠔式錶帶。最新一代的潛航者以及潛航者日誌型仍然保有了 1953 年初代潛航者的設計。在製錶行業中,潛航者代表了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為潛水手錶制定了標準。基於為慶祝 Rolex 誕生 50 週年紀念的紅色款式(Ref.16610LV),Kermit 成功地為 Rolex 吸引到新一批年輕藏家的注意。
L – Lady Datejust
女款日誌型
「女款日誌型」Oyster Perpetual Lady-Datejust 是代表著 Rolex 在女性手錶設計上的卓越之作。作為 Oyster Perpetual 系列中最多變的款式,Oyster Perpetual Lady-Datejust 以優雅、精緻而著稱。「女款日誌型」有著多種版本,可以適配不同佩戴者的不同個性及風格。
M – Milgauss
格磁型
「格磁型」Milgauss 由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在 1956 年前後發明,也正是他們在工作中發現了磁場對機械手錶性能的干擾。Milgauss 的設計能夠抵御強達 1,000 高斯的磁場影響,「Mille」在法語中意為「千」,這便是腕錶的名字由來。於上文提及的,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科學家們均佩戴有這款腕錶。
N – Norgay
探險家型
迄今為止,Rolex 已經參與了一些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冒險。1953 年,由 John Hunt 爵士率領的珠峰探險隊就是其中之一。Edmund Hillary 爵士和 Tenzing Norgay 成為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第一人;同年,為了紀念這一壯舉,Rolex 正式推出了「探索者型」Explorer。探索者系列是工具錶的典範,成為不少 Rolex 玩家收藏手錶之旅的開端。
O – Oyster (Oystersteel)
蠔式鋼
1985 年,Rolex 成為第一個使用 904L 不鏽鋼製造所有鋼錶的腕錶品牌。作為高溫合金的代表,904L 不鏽鋼有著優秀的耐腐蝕性能,足以與貴重金屬相媲美。由 Rolex 特別開發的「蠔式鋼」不僅具有卓越的抗腐蝕能力,還有著非凡的光澤。蠔式鋼的特性能夠使 Rolex 在任何環境下都能保持著腕錶獨特的美感。
P – Parachrom Hairspring
游絲
在機械錶中,用於產生振蕩作用的調速機構 Oscillator 主要由游絲 Parachrom Hairspring 以及擺輪 Balance 組成,它通過鐘錶擺動的規律來製造手錶的精確走時。為了保證卓越的精度,頗具前瞻性的 Rolex 在 2000 年預感到了未來的腕錶需要更強的防磁防震能力,因此推出了一款由氧化的鈮和鋯構成的獨家合金所製造的藍鈮游絲。這種游絲比頭髮還細,全部展開後有 20 釐米長,厚度約為 50 微米,寬度則是 150 微米;得益於這一突破性設計,Rolex 腕錶得以抵抗現今部分移動設備如 iPhone 12 背板中內嵌磁鐵的影響。
Q – Quartz
石英
Rolex 的第一款石英手錶在 1970 年推出,而第一款蠔式石英手錶在 1977 年正式推出。迄今為止,Rolex 只生產了這兩款石英電池手錶,但均在面市不久後停產,也是唯一一次你會希望從你的 Rolex 上聽到滴答作響。
R – Reliability
可靠性
衝擊、溫度、磁場、濕度、磨損——一隻 Rolex 腕錶必須能夠抵抗最惡劣的條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性能及完整性不會受到影響。在這一卓越性能的背後,是來自 Rolex 多方位的專業知識及高超技藝提供的支持。
S – Superlative Chronometers
高精密計時
Daytona 系列腕錶以其高精密計時的性能而聞名,「Superlative Chronometer」的概念最早出現於 20 世紀 50 年代末,並成為 Oyster 系列所有腕錶的工藝核心。這一稱號在 2015 年成為 Rolex 品牌的認證之一,適用於品牌旗下的所有腕錶產品。
T – Twinlock/Triplock
雙重鎖扣/三重鎖扣
1953 年,Rolex 推出了一個雙螺旋結構的鎖扣設計並為其申請了專利;1970 年,品牌再度推出一個有著額外密封區的三重鎖扣設計,用以確保腕錶的防水性能,並用在了潛航者、潛航者日誌型、海使以及深潛型腕錶系列上。雙重鎖扣/三重鎖扣由大致 10 個部件組成,一旦組裝完成,這些螺旋結構將會把蠔式恆動錶殼牢牢固定,提供近乎於潛艇密封艙口的防水性能。用於識別鎖扣結構的方式是:錶冠處的兩個凸起浮點代表著雙重鎖扣,三個浮點則是三重錶扣。
U – Underwater
防水
1926 年,Hans Wilsdorf 為防水性能作出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防水手錶——Oyster。歸功於蠔式恆動錶殼,這一由螺旋下圈、背殼以及彎曲的錶冠所組成的設計為 Rolex 提供了密封的內部環境。Rolex 的深潛記錄表明,最初的紀錄是固定在 Bathyscaphe Trieste 深海潛水器上完成的,它成功地到達了 35,800 英尺的深海;52 年之後,James Cameron 將 Rolex 深潛型再次帶到了 35,787 英尺的深度。
V – Vertical Integration
資源整合
Oyster Perpetual Yacht-Master 的誕生進一步團結了 Rolex 與航海領域之間的聯繫;Oyster Perpetual Pearlmaster 也加入了 Oyster 系列。通過垂直的資源整合,如今的 Rolex 配備了無與倫比的工業設施,手錶製造商、工程師、設計師以及其他領域的專家可以共同協作;Rolex 還投資建設了一家鑄造廠,用以生產自己的合金。通過數次關鍵收購及合作,Rolex 可以獨立設計、生產及測試一些組件,對於「自給自足」的追求正在逐漸實現,其首屈一指的供應鏈管理起到了關鍵作用。
W – Wilsdorf
Hans Wilsdorf
極少有人可以既走在時代尖端,又能完美地融入當下,Rolex 的創始人 Hans Wilsdorf 正是這樣一位。這種罕見而永恆的組合,不僅代表了他本人,也成為 Rolex 基因的一部分。Hans Wilsdorf 於 1960 年去世,為 Rolex 乃至整個製錶行業留下了無價的遺產。
X – X-Factor
成功背後
Rolex 在歷史上取得如此獨特的地位,離不開品牌對於創新的熱情及對卓越成就的不斷追求。從 1926 年第一支 Oyster 推出以來,Rolex 把製錶行業、工業製造以及冒險精神相結合,交織成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如今,Oyster 型腕錶這一標誌性產品已經成為一系列傳奇的支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手錶之一。
Y – Yacht-Master
遊艇系列
1992 年推出的遊艇系列(Yacht-Master)是 Rolex 專門為水手和海員設計的腕錶。得益於豐厚的品牌遺產,Rolex 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就和航海行業產生了種種交集,而這個系列腕錶的推出,則將功能性和航海領域的風格完美結合,不論是日常佩戴還是航海使用都十分合適。同時,Yacht-Master 也鞏固了 Rolex 對與航海世界的熱愛、奉獻。
Z – Z-Blue Dial
電光藍
2007 年,寶綠色水晶首次出現在 Milgauss 型號腕錶上;如今,綠寶石被用在一塊電光藍錶盤上,暗指具有象徵意義的閃電型秒針,共同構成經典錶款「閃電針」。縱觀 Rolex 歷史,這樣豐富多彩的迭代層出不窮,使這一品牌得以從浩瀚的腕錶海洋中脫穎而出,而具有統治性地位。
從馬里亞納海溝底到珠穆朗瑪峰頂,Rolex 不僅證實了上述創新能力,但在所有細節和迭代中,結合耐用性和功能性,足以讓 Rolex 的奢華名號享譽近一個世紀,並且仍然有著持續、長遠的影響力。
亦可關注以下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