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金錢 −《Avengers: Endgame》編劇透露角色存活與否之標準
不得不說似乎已是最好的結局?

集 MCU 自 11 年來共 21 部電影大成的最終之作《Avengers: Endgame》,作為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和新時代的開始,自然會有角色領便當和新人加入的狀況,而劇中最令影迷觸動的無疑便是 Iron Man 的逝世,而今次負責編寫 MCU「Endgame」部分劇情的編劇 Stephen McFeely 和 Christopher Markus 也在早先接受 Variety 採訪時提及此事。
首先其指出希望影迷知道他們決定角色的存活與否時,並非以飾演的演員與片廠的合約或者其他財務問題為基礎決定,而是以對角色最合適的結局做考量,即便是讓他們做出最終犧牲而身亡。他們更接著表示,這並不像 James Bond 的電影,只要你想繼續,每兩年就能推出一續集,對這些於《Avengers: Endgame》死亡的角色而言,這是最適合他們的結局,「如果我們讓 Tony Stark 活著或著讓 Captain America 死亡,那這部電影就會變得虛偽。」
各位是否能夠認同其解釋?作為一階段性的巨作,我們確實無法奢求更多,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一併留意《Avengers: Endgame》導演透露 Katherine Langford 戲份遭刪除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