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大師設計解構:專訪國立西洋美術館副館長,談「現代建築之父」Le Corbusier!
AaaM Architects 到東京專訪村上博哉,大談國立西洋美術館的設計者、「現代建築之父」Le Corbusier 與日本的淵緣。
上世紀的現代主義建築可以很籠統,簡約、著重功能、去裝飾化等等,都是當時出現的設計語言。不過,其實世界各地的現代派建築先鋒都各有理念。Mies van der Rohe 的建築傾向完全自由靈活的通用空間(Universal Space),主張 Less is More;Walter Gropius 提倡實用、經濟及由功能建立設計美學;Alvar Aalto 是側向地域性及尊重自然;Le Corbusier 則崇尚由工業化社會提升出來的機器美學(Machine Aesthetic)。
翻查歷史,Bauhaus 的代表 Gropius 為了逃避納粹政府而移居英國倫敦,間接令香港開埠之後出現 Bauhaus 風格建築。今年是 Bauhaus 風格誕生 100 周年,本地都即將有各種回顧活動。而另一邊廂,東京則正在進行「Le Corbusier and The Age of Purism/ル・コルビュジエ 絵画から建築へ―ピュリスムの時代」展覽,慶祝由瑞士裔法國建築師 Le Corbusier(勒·柯比意)設計、於 2016 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的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開館 60 周年。我們 AaaM Architects 有幸成功趁機相約美術館副館長兼策展人村上博哉先生進行訪談,過程中發現原來 Le Corbusier 跟日本有著不少淵源。
Le Corbusier 與日本的淵緣
村上博哉:「對日本建築師而言,他不僅僅是一個備受尊敬的大師。誇張一點說,他是建築之神。」舉些例子,妹島和世的大學畢業論文是硏究柯比意的曲線;伊東豊雄在仙台媒體中心、台中歌劇院項目中,也直接以打破 Le Corbusier 的「Domino system/多米諾系統(一種用鋼筋混凝土柱承重取代承重牆及樑的標準化建築結構,用以解放建築空間,令平面、立面佈局更為自由)」為設計概念;隈研吾則經常在書中(如十宅論、負建築)提到 Le Corbusier 的建築與現代個人物業發展的關聯性。
為何日本建築師對 Le Corbusier 如此著迷,筆者一直都有這疑問。村上先生解釋,在那個年代的建築師當中,Le Corbusier 的寫作翻譯本相對比較多,所以在日本的傳播面也較廣。1922 年,陸軍省建築技師藥師寺便曾在《Kenchiku Sekai(建築世界雜誌)》中,介紹自己在巴黎拜會 Le Corbusier 的過程。另外,村上先生亦發現當時有日本人從巴黎訂購 Purism(純粹主義)的藝術雜誌《L’Esprit Nouveau》。其後在 1925 年純粹主義藝術運動結束後,更吸引到建築師前村國男(丹下健三的師傅)、牧野正己等到 Le Corbusier 的巴黎工作室工作。Le Corbusier 更加在日本舉行過幾場個人展覽,這都反映出他的藝術及建築風格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村上先生打趣的說,如果丹下健三是 Master,其師傅前村國男就是 Grand Master,而再追溯上去,Le Corbusier 就是 God Master 了。
影響世界建築與藝術發展的風格主張:純粹主義
說回展覽的主題 Purism(純粹主義),村上先生留意到有人在社交媒體上,投訴展覽中有關建築的展品太少,連建築模型也不多,Le Corbusier 及 Amédée Ozenfant 的畫作數量反而佔了大約八成,其實這是策展單位的苦心經營。「藝術會影響建築,而每當時代變遷,藝術便會隨之而改變。」村上先生認為,原名 Charles-Edouard Jeanneret 的 Le Corbusier 在發動 Purism 藝術運動期間,從中得到有關建築設計的新啟發,繼而開始發展成為一位影響世界的偉大建築師。「這展覽是要說明 Le Corbusier 如何成為 Le Corbusier。」村上先生清楚說明展覽的核心概念。的而且確,Le Corbusier 也是在純粹主義期間改用「Le Corbusier」這個跟他爺爺之名類似的名字,其含義是希望表達:在舊社會文化中演化出新世代價值。
Le Corbusier 於 1916 年移居巴黎,當時仍然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年輕建築師。輾轉間他認識了藝術家 Ozenfant,二人在批評 Cubism 藝術風格的同時,開始建立出一套關於 Purism 的美學論述:機械美學、幾何圖形及比例,減少主觀的顏色運用及利用日常物品去表達以上的元素。「Le Corbusier 可以說是歷史上第一個明星建築師。」村上先生如此評價。他們利用當時的新媒體如雜誌、報章、電影等,向藝術界推廣純粹主義美學,並很快就得到認同。這些早期的畫風成為了 Le Corbusier 於 1925 年的名作 Pavillon de l’Esprit Nouveau 的建築設計語言。而後期的畫風則出現重叠、層次、透明的變化,這些元素則成為了 1931 年建成、震驚世界的 Villa Savoye。藝術如何演化成建築語言,由藝術家 Charles-Edouard Jeanneret 到建築先鋒 Le Corbusier,參觀者可以在展覽中了解到這些故事。
有別於一般藝術館的策展方式
村上先生解釋今次展覽的策展是一條時間軸綫:「我希望策展的主方向可以結合他的建築空間,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因為有別於一般藝術館單純由藝術品出發的策展方式。」不過村上先生也直言很難運用美術館的空間,尤其在展示現代藝術方面,結構柱間距只有 6 米,擺放的藝術品不能過多。最後他決定在每個間距展示兩幅畫作,Le Corbusier 與 Ozenfant 各一幅,從而作出對比。又利用建築內的樓梯、窗及樓底高度變化,作為襯托藝術作品的背景。
筆者在訪談完結前問村上先生,國立西洋美術館是否可以被理解為完全體現純粹主義的一棟建築物。他回答說,其建築外觀是屬於早期風格,主要是由幾個基本主體構成。而內部空間的設計則反映著後期的元素,如牆壁的開洞、天窗的自然光、樓梯的穿插,每處都體現空間的立體層次。
為了這次回顧展,有幾十個博物館特意將藏品運到國立西洋美術館作短暫展出,連 Foundation Le Corbusier 也出力支持。大家近期如果去東京旅遊,記得不要錯過這難得的建築展覽。
《Le Corbusier and the Age of Purism》建築展覽
日期:即日至 2019 年 5 月 19 日
地點:國立西洋美術館|東京都台東區上野公園7-7
時間:9:30-17:30
詳情:https://lecorbusier2019.jp
「建築大師設計解構」欄目,由香港建築設計工作室 AaaM Architects 的三名建築師兼合伙人共同撰稿,工作室以建築作為媒介,致力研究城市、建築文化、設計空間與策劃藝術活動,透過多元渠道向公眾推廣建築文化。各位熱愛世界建築的讀者,請密切留意這欄目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