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主題:盤點 8 部小眾港產愛情電影
除《志明與春嬌》外,還有哪些港產愛情電影?

近日某論壇藉著情人節這個教好些人聞風喪膽的節日而改編了一首歌曲,以李克勤的金曲《紅日》為藍本,創作出《2 月 14 顛沛流離》。歌詞大致如下:「2 月 14 顛沛流離,2 月 14 曲折離奇,2 月 14 恐嚇著你做人沒趣味」,頓成一時佳話,除獲不少人廣傳外,更登上各大網上媒體平台。筆者則認為,於情人節隻身度過並不可怕,反倒在這些節日(與伴侶)苦無任何有趣的慶祝活動才是罪過。不少男士大概會邀約伴侶到家中 Netflix and Chill,但若然你們已經厭倦了那些荷李活商業式愛情電影的話,以下筆者便為大家盤點 8 部充滿濃郁本土氣色的小眾港產愛情電影。
十二夜
上映年份:2000
導演:林愛華
演員:陳奕迅,張柏芝
愛情就如一場大病,過了,就好了。在流感橫行的 2 月時分,大家最擔心的不再是感染風寒,而是這場具高度傳染性的頑疾。外表青澀的陳奕迅在電影開頭飾演 Clara(張新悅飾)的男朋友,後因「神推鬼擁」而戀上不折不扣的香港女生(簡稱港女)Jeannie(全盛時期的張柏芝飾)。戲名《十二夜》的官方解說為愛情的十二種不同狀態 – 相識、相知、磨合、碰撞、決裂、分離、復合… 等等。但說穿了,即是港女在愛情中所犯下的十二宗罪。
Jeannie 就如每個在城市裡生活的女生般,渴望得到注意,渴望獲得關懷。偏偏她又是這麼楚楚可憐,在愛情裡往往付出比得到的少;偏偏她的神經質在異性眼中看起來總是特別可愛,總是特別容易被憐憫。電影藉由一個又一個在晚上發生的故事來詮釋男女主角所反映的怨侶心態,從而帶出對香港所有癡男怨女的警示 -「小心那些熱戀中的人,因為他們都是瘋的!」
戀人絮語
上映年份:2010
導演:曾國祥, 尹志文
演員:陳奕迅,林嘉欣,彭于晏,陳偉霆
在《七月與安生》正式進入大眾視野以前,曾國祥首部嶄露頭角的執導作品有 2010 年上映的《戀人絮語》。《戀》一片以四則錯綜複雜的愛情故事為主軸,雖大行其道談愛情,片中卻對「愛」一字避之則吉。謝安琪單戀彭于晏的故事幾乎沒有多少對手戲,陳偉霆與陳潔儀的不倫戀沒有開花結果,林嘉欣與陳奕迅的曖昧只談情不談性。喬奕思在刊物《香港電影》中寫道:「四則愛情故事只有片段,沒有結局… 這難道是 kidult 愛情的真諦嗎,不需要回答問題本身,只要有得玩就可以了。」完美演繹現代人只看過程,不顧後果的愛情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名稱實在取得巧妙。雖命名為《戀人絮語》,當中隱隱滲透的文青氣色卻被時而詭祕的劇情蓋過。看過《七月與安生》後更明白曾國祥的電影戲路,他的野心遠遠超於平平白白的愛情電影。
安娜瑪德蓮娜
上映年份:1998
導演:奚仲文
演員:金城武,陳慧琳,郭富城
著名電影美術指導大師奚仲文僅執導過兩齣電影,除《安娜瑪德蓮娜》外,就只有同樣由陳慧琳和郭富城主演的《小親親》。筆者對電影抱有強烈的執念,只要演員名單中有全盛時期的金城武,畫面以外的一切都是其次。貴為那些年的傻氣老實男代表,金城武於片中毫無懸念地擔任「出 pool」無望的暖男調琴師,遇上喜歡彈奏巴赫協奏曲(安娜瑪德蓮娜這個名稱的典故正正源自巴赫的第二任夫人)的女生莫敏兒(陳慧琳飾),他終下定了追求的決心,卻遇上由郭富城飾演的程咬金,發展成一段三角戀。
除了三位主角外,片中一眾的配角同樣值得留意 – 有與導演奚仲文長期合作的搭檔曾志偉、客串飾演軍裝警察的張學友、擔任出版社總編輯及助理的張國榮及袁詠儀等。
香港製造
上映年份:1997
導演:陳果
演員:李燦森
陳果導演的代表作 – 97 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香港製造》更是李燦森首次擔任男主角的電影。電影由劉德華投資及監製,僅以 $50 萬成本及 5 名工作人員完成拍攝,甚至連拍攝時所用的膠卷也均為過期及獲捐贈的片尾,可算是極低成本的製作。電影於 1997 年上映,題材大膽,沾上不少政治色彩,亦因此被香港國際電影節拒諸門外,未能入選,被不少影評人評為該電影節的污點。電影雖未能入選香港國際電影節,卻在台灣金馬獎及香港金像獎中囊括最佳導演等主要獎項。
陳果導演曾在訪問中表示當年拍攝《香港製造》的時候因缺乏資金,只能靠創意來彌補經費上的不足,卻因而開拓出自己的風格,成為別樹一格的港式電影。
半支煙
上映年份:1999
導演:葉錦鴻
演員:謝霆鋒,舒淇,曾志偉,馮德倫,谷祖琳
《半支煙》從角色到電影設定均取材自另一齣經典愛情港產片 -《甜蜜蜜》。由曾志偉飾演的下山豹(豹哥),不論從名稱還是角色設定(黑社會份子)都明顯參考《甜蜜蜜》中同為曾志偉所演的一角。在劇本設定方面,兩齣電影亦同樣以鄧麗君的歌曲為故事主要的母體 -《甜蜜蜜》顧名思義用上了鄧麗君的同名歌曲,而《半支煙》則圍繞另一首名曲《我只在乎你》。外表青澀的謝霆鋒固然是電影看點之一,但曾志偉在戲中的演繹亦是其實力的最佳見證。他在片中對過氣「黑社會頭目」,或更貼切的形容是正經歷中年危機的大叔的詮釋足以給予他問鼎第 19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一獎,唯最終敗給憑《暗戰》提名的劉德華。
少年下山豹(馮德倫飾)與阿南(舒淇飾)的一段情固然是故事的主骨幹,唯戲中曾志偉及謝霆鋒一段似是而非的父子情亦是令角色人物更立體的因素之一。
六樓后座
上映年份:2003
導演:黃真真
演員:林嘉欣,盧巧音,周偉俊,周永恆,鄧健泓,森美
近年流行以 Coming of Age 為題的電影,多齣荷李活小品亦成功突圍而出,叫好叫座之餘更成功捧紅如 Timothee Chalamet 及 Saoirse Ronan 等演員。但其實本土製作的成長電影系列亦曾幾何時是香港影壇的主流,當中《六樓后座》更是這類電影的經典代表之一。故事圍繞 6 名同居的年輕人,並藉著盛行一時的 Truth or Dare(真心話大冒險)帶出每人內心的夢想。Karena(林嘉欣飾)想要出一本書、Leo(周永恆飾)想要親吻自己一直暗戀的 Karena、Candy(盧巧音飾)想要找到一個讓她抽出戀人牌的男人、Wing(周俊偉飾)想要出唱片、Jean(鄧健泓飾)想要賺取十萬…
無限復活
上映年份:2001
導演:劉鎮偉
演員:鄭伊健,張柏芝
筆者身邊不乏友人亂用「Cult」一詞以形容當真爛到不行的電影。經多次觸碰本人的神經後,著實忍不住上網查找該詞的典故。根據不少電影權威網站的解說,「Cult 片」一詞的解說為電影正式上映時並沒有獲得廣泛支持,唯若干年後終獲得小眾支持,算是一雪前恥的概念。2001 年上映的電影《無限復活》由擅長處理時空穿梭等科幻題材的劉鎮偉導演執導,成名作有《西遊記》系列中的《月光寶盒》及《仙履奇緣》。當年電影供上映 3 周,僅獲得 400 萬票房收入,成績可謂相當慘淡。唯以港式製作看來,《無限復活》的故事情節舖排實屬高質,大致沒有任何自打嘴巴的漏洞,傳頌多年更成為港產 Cult 片愛好者的首選之一。
當中影評人王勛於《2002 香港電影回顧》中如此寫道:「回到劉鎮偉最個人、最熟悉的題材時,他的揮洒自如始終無人能及。《無限復活》就是他迄今為止,技巧最圓熟(尤其是編劇一環),而瑕疵亦是最少的一部上乘之作。」
我左眼見到鬼
上映年份:2002
導演:杜琪峰,韋家輝
演員:鄭秀文,劉青雲
光從上述名單看來,《我左眼見到鬼》算不上小眾,畢竟也曾是某收費電視台瘋狂無限連環播映的電影之一。但是就杜琪峰、韋家輝、鄭秀文及劉青雲這「鐵四角」的往績而言,《我左眼見到鬼》的票房成績絕對稱不上標青,筆者更深信這是杜琪峰導演其中一顆最亮眼的滄海遺珠。作為香港影壇其中一個最多產的導演之一,杜琪峰不僅是港式警匪片教父,由其執導的愛情電影亦別具個人特色。以劇情片的精密結構敘述不平凡卻又往往能引起共鳴的港式愛情,先有代表作《阿郎的故事》及《天若有情》,後有奠定雙方事業里程碑的「鄭秀文系列」。
《我左眼見到鬼》以輕鬆愛情小品作包裝,由鄭秀文與劉青雲之間的互動與感情發展揭示另一條隱藏的伏線。戲內發生的每個枝節都看似無聊搞笑,卻在電影結尾全數揭曉,教觀眾笑中有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