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偽無妨?研究指出超過 60% 仿冒品皆為買家「指定需求」
購買假貨已能光明正大?

雖然時常在新聞、朋友間和網路上看到許多抨擊販售仿冒品的消息,但是根據來自巴黎的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研究指出,在屬於時尚重地之一的英國,約莫有 60% 的仿冒品皆是買家的指定需求,而非無意中的入手。
由於現今的時尚潮流產業的製程技術日新月異,以及運輸的複雜程度急速上升,消費者和時尚品牌不甚容易區分出真偽,Wall Street Journal 的 Jacob Gallagher 表示:「好比在球鞋界,『廠貨』象徵了該仿冒品的製作水平與真品相同,一般人將無法分辨出兩者的不同。」將假貨設計得與真品越來越接近,卻又有著極大價差將會對不在意設計價值,只想獲得流行商品的消費者更為誘人。OECD 發現非英國本地品牌的仿冒品有超過 65% 的銷售皆是在消費者知道該單品為假貨的情況下購買,無論是面交抑或是在社群網站像是 Instagram 上入手。「那些並不是在路邊隨便賣的 $20 至 $40 美元路邊攤」Jacob Gallagher 補充道:「這些高仿假貨在年輕人中相當具有吸引力,因為他們在他們已經習慣在網路上下載電影、音樂等,而非實際去購買一張電影票或是 CD,長期下來所花費的金額落差十分巨大。」The Fashion Law 也指出即便打擊山寨品的資金與活動持續增加,仍舊不會影響人們對廉價假貨的需求。
對仿冒品的高度需求不只根基在消費者希望能夠省錢,他們亦認為這樣的舉動並不會影響到品牌的銷售業績。BBC 曾指出:「那些購買仿冒品的人,他們少花的幾百甚至幾千英鎊真的會對時尚產業造成影響嗎?事實上,那些衝動購物的人很明顯的不會在意這些事,只有像是品牌買手等等關注時尚產業的人才會注意到正品的價值與不同。」
想知道更多時尚消息,另可關注其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