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 2 月公布的 2019 LVMH Prize 大獎提名名單中,來自韓國的 KANGHYUK 成功吸引到大家的關注。該品牌於 2017 年由設計師 Kanghyuk Choi 和 Sanglak Shon 共同成立,其中前者畢業於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兩位設計師深受 20 世紀早期成衣設計理念的影響,並善於將現有的日常單品進行解構處理,比如使用汽車安全氣囊制作外套、馬甲、襯衫及休閑褲等單品,便是品牌「實用主義」風格的標志性特點之一;此外引人注目的數字序列號設計和鮮亮的撞色縫線也在品牌的系列中隨處可見,爲每件單品帶來了視覺效果的統一性。獨樹一幟的風格讓品牌順利進入 H. Lorenzo, Dover Street Market 和 Machine-A 等時尚名所,而 A$AP Rocky 也曾在《Tony Tone》的音樂錄音帶中親自上身 KANGHYUK,助力品牌在國際範圍內獲得更多關注。
最近 HYPEBEAST Koera 團隊便與 Kanghyuk Choi 和 Sanglak Shon 兩位設計師作深入交流,一同探討品牌設計哲學,參加 LVMH Prize 評選的經歷,以及首爾作為亞洲新時尚之都的獨特前景。
在今年的 LVMH Prize 大獎名單中,你們兩位成功成功闖進了最後的 20 強,對於這個結果有什麼感觸?
KC(Kanghyuk Choi):對於這個結果我們已經非常滿意了,畢竟最開始也沒有期待自己能贏得最終大獎,能夠參與到這次活動之中本身就是一次褒獎。
LVMH Prize 大獎得主可以得到 4 億韓元(約 270 萬港元)的獎金,如果是你們贏得比賽,會如何使用這筆鉅款?
SL(Sanglak Shon):我會把所有的獎金都投入到工作室之中,包括擴建整個公司、添置一些打印機和縫紉機,以及雇用更多員工等等。但事實上我們只能幻想自己贏得了這筆獎金!
KC:我會在收到獎金之後再做考慮(笑)。
「雖然此前已有韓國前輩們獲得過提名,但是作為一名韓國人能得到 LVMH Prize 的認可,我們發自內心感到很自豪。」
是什麼機緣巧合讓你們參選了今年的 LVMH Prize?
SL:在巴黎時裝周期間,有很多業內人士推薦我們嘗試一下。
KC:之後我們在線進行了申請,然後官方通過電子郵件和電話告知我們通過初審。為此我們開心了很久,並趕緊確定工作日程來為這次活動做準備。
當你們獲得最終的提名後又是什麼感覺?
SL:雖然此前已有韓國前輩們獲得過提名,但是作為一名韓國人能得到 LVMH Prize 的認可,我們發自內心感到很自豪。與此同時我們也很期待能面對面與評審,以及時尚圈的重要人士們進行交流。
有沒有哪一位評審的評價讓你們印象深刻?
SL:Kevin Ma 的評價讓我記憶猶新,當然這並不是因為我正在接受 HYPEBEAST 的專訪!說實話能與評審們交流的時間非常短,通常他們只會在你的 Booth 裡待上一分鐘,簡短評價後便前往下一個 Booth 了。
在這短短的一分鐘時間裡,你們通常會聊什麼?
KC:首先我們會簡單介紹我們的系列,之後評審會問我們來自哪裡,從哪個學校畢業,以及下一個系列中所期待呈現的設計。
在被提名為 2019 LVMH Prize 大獎的候選人之後,你們的生活有什麼變化嗎?
KC: 我們毫無疑問變得更忙了,並且在工作室花費更多時間。越來越多店鋪請求我們去做 KANGHYUK 的藝術裝置,與此同時我們也在策劃一場大型展覽,以全方位、多元化的角度去展示我們的新系列。
KANGHYUK 是由兩位設計師主導的品牌,為什麼品牌僅以 Kanghyuk Choi 的名字命名呢?
SL: 因為我們的品牌誕生於 Choi 在皇家藝術學院的碩士課程畢業設計。當時他推出了將安全氣囊整合進服飾單品的概念,這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在 2017 年二月正式加入 KANGHYUK,當時品牌已經迎來了第三季的設計。
KC: 在品牌的前兩季推出之後, Shon 從英國飛回來,之後我們一同創立了公司。可以說 KANGHYUK 是從第三季開始正式推出的。
你們從來沒有過更改品牌名的想法嗎?
KC: 當時品牌已經以 KANGHYUK 之名被大家熟知了,並且在很多時尚店鋪中上架。當獨自管理品牌於我而言變得過於繁重時 Shon 出現了,於是我建議她跟我合作共同成立公司。
SL: 我經常會被問到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品牌都是這樣,有兩位創始人但只以其中一位的名字作為品牌名,況且我很喜歡 KANGHYUK 這個名字。
如果 KANGHYUK 推出以 Sanglak 為名的新支線,會主打什麼樣的設計?
SL: 其實公司內部有一直在討論這件事情,不過目前為止還沒有取得進展。如果要我用 Sanglak 之名去做設計,應該會跟我們同 Reebok 的合作系列比較相似,因為我的畢業設計也是這種風格。
Choi 對此有什麼看法?是否會感到一絲壓力?
KC: 當然會有壓力,但這並不是壞事,壓力永遠推動著我前進。並且我們兩個始終共同努力,為彼此減輕負擔。
你們兩位是如何認識彼此的?
KC: 我們是在攻讀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碩士學位的期間相識的。因為同樣來自韓國並且年紀相仿的緣故,我們很快就成為親密的朋友。在那兩年的時間裡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見面,並且都很欣賞彼此的設計。Shon 的設計非常有趣,比如他會分解織物,然後把它們放在一起再撕開。我們可以在彼此的設計中找到相似之處。
SL: 我當時主修服裝環境學,所以直到碩士課程期間我才開始嘗試製作服飾。與此同時,Choi 的本科課程是裁剪專業,所以我會詢問他很多關於服裝方面的問題,兩個人從此變得很親密。
你們認為彼此的優勢在哪裡?
KC: 我一直覺得 Shon 的設計就像是藝術品,並且他在分辨單品是否適合出售方面有著獨到的眼光。
SL: Choi 的剪裁技巧無與倫比。不同的剪裁能讓服裝呈現出不同的感覺,而 Choi 是這方面的專家,那些穿過他衣服的人應該都有所體會。
「如果我們覺得一個設計是吸引人的,那麼我們就會採用。Choi 和我達成的一項共識就是,我們通常不喜歡過於嚴肅的事情。」
是什麼讓你們倆如此團結?
SL: 或許是「誠實」吧,我們從不會對彼此撒謊。
能否與我們的讀者分享製作衣服的過程?
KC: 在開始一個系列的設計工作前,我們不會過於專注某個特定的概念,而是花費大部分時間在工作室進行頭腦風暴,然後我們會嘗試製作三件衣服出來,有簡單的設計也有複雜的設計,之後我們會從中挑選出大家最喜歡的設計並創建樣本,從而定下整個系列的風格和基調,至於其他設計就會被淘汰,又或是在下一季的時候重新考慮。
你們兩位在工作中會有不同的角色和分工嗎?
SL: 雖然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但我們兩個並沒有單獨的角色。我們會一直保持交流,並齊心協力共同完成決策。
KC: 我們幾乎一同參與了工作室中的所有事情,從面料的切割到縫製,再到印花等等。
你們是否會賦予自己的設計特定的含義?
KC: 不,我不會。
SL: 我也不會。如果我們覺得一個設計是吸引人的,那麼我們就會採用。Choi 和我達成的一項共識就是,我們通常不喜歡過於嚴肅的事情。
在準備一個系列的時候,你們認為最重要的一環是什麼?
KC: 我會說「平衡」的氛圍是最重要的。舉個例子,最早在準備 2019 秋冬系列的時候,我們想要在系列中加入太空服的概念,但是在製作出一件與真實太空服非常相似的衣服後,我們發現它並不適合穿著,並且我們還在鵝絨填充物的使用上遇到技術性問題。儘管困難重重,但我們始終不想放棄,所以最終還是通過細節上的改良加以完善。與此同時,我們在系列中增加了更多易於穿戴且能夠賣貨的設計,從而實現整個系列在設計方面的平衡。
SL: 並不是說一件衣服上的細節越多就越吸引人,但對於細節的處理是每個設計師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平衡」確實非常重要。
KC: 從一個系列的角度來看,設計其實是「重複」的,那麼能用什麼有趣的方式來重複展示這些設計呢?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那麼 KANGHYUK 是如何基於「平衡」來進行設計的呢?
KC: 在我們的第一個系列中,也就是我的畢業設計系列,我們並沒有考慮一件衣服是否真的實穿,而是想要通過一個很強的概念性,來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我們也沒考慮這些衣服是否能夠用於銷售,而只是將重點放在了系列所採用的材質上。之後我們發現真的有人會穿我們的衣服,所以在第二個系列中,我們改變了設計方向來消除這種穿著的不適感,包括增加了更多襯衫和 T-Shirt 單品,同時採用了純棉和超細纖維等柔軟物料,取代了原本的尼龍材質。這就是我們從「平衡」角度思考問題後所作出的改變。
「未來我們會更加注重系列的平衡性。我們仍然會專注於設計具有概念感的服飾,並試圖讓這部分設計更具實穿性。」
SL: 未來我們會更加注重系列的平衡性。我們仍然會專注於設計具有概念感的服飾,並試圖讓這部分設計更具實穿性。與此同時我們還計劃增加配飾方面的設計,從而讓系列單品更具完整性。
安全氣囊已經成為 KANGHYUK 標誌之一,這個想法最初是如何誕生的?
KC: 雖然我大學本科主修裁剪專業,但我其實對它並不是特別感興趣,因此我想在碩士課程期間嘗試更多不同種類的面料。起初我使用了很多碳纖維和尼龍材質製作衣服,直到有一天我親眼目睹了一場車禍,從此開始嘗試在我的設計中使用安全氣囊作為原料。最早我是從附近的汽車修理中心去尋找這種材質,實驗之後我發現成品的效果非常棒,所以一切就順理成章的開始了。
安全氣囊本身對你有什麼樣的吸引力呢?
KC: 這項設計的概念是保留材質本身的紋理,而我認為安全氣囊的數字序列號、撞色縫線、Logo 和圓形孔眼等特徵細節都非常吸引人。最重要的是,安全氣囊在細節上的「重複」是最吸引我的一點。無論是 Hyundai 還是 Ford,所有汽車的安全氣囊都採用相似的設計,它充滿了重複的細節,而這個設計特徵讓我感到著迷。
現在你們從什麼渠道獲得安全氣囊的供應?
KC: 在英國,我們可以用很低的價格買到那些有缺陷的安全氣囊,但是在韓國卻很昂貴,即便是在廢棄廠找到它們,你也需要許可證才能購買。幸運的是目前我們已經找到一家合作公司,專門提供安全氣囊給我們。
將安全氣囊拆解開來的過程一定很複雜吧。
SL: 安全氣囊本身是被固定在一個圓柱形的氧氣罐中的,我們需要拆開罐子取出氣囊,然後再將其拆解後用於製作衣服。
我發現有的上面還會帶有 Ford 和 Mercedes-Benz 的 Logo。
SL: 在我們收集過的安全氣囊材質上,除了 Mercedes-Benz 之外還常會看到 Hyundai 和 Kia Motors 的 Logo。
KC: 實際上帶有昂貴汽車品牌 Logo 的話賣得更好(笑)!
「事實上工業設計的本質是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工業」的含義中包含了某種事物的誕生,這對我來說非常浪漫。」
除了安全氣囊之外,你們還對其他的物件或材質產生興趣嗎?
KC: 歸根結底,你必須能夠真正使用這些材質才行。比如我對 NASA 宇航服所採用的 Beta Clothes 非常感興趣,但是其售價高達 200 萬韓元每米(約 1.34 萬港元),所以很難在平常的服飾單品中用到這種材質。如今我們更多的將精力放在天然纖維上,比如棉花。
SL: 而在物件方面,我們正專注於鉸鏈的設計。
為什麼是鉸鏈?
SL: 我們經常需要為合作店鋪打造特別裝置,通常我們會選擇符合品牌形象的金屬材質來設計,比如動物造型的金屬裝置等等,而這就需要特別的鉸鏈來將不同部件進行連接。雖然看起來跟時尚還無關係,但它也成了我們日常工作和研發的一部分。
在我看來你們的服裝充滿了工業美學,同時也兼具了浪漫主義色彩。
KC: 事實上工業設計的本質是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工業」的含義中包含了某種事物的誕生,這對我來說非常浪漫。在這個數字時代中,機械行業本身已經成為某種情懷,比如首爾的乙支路(Euljiro),便是韓國最工業也最浪漫的地區之一。
A$AP Rocky 在他的《Tony Tone》MV 中穿著了 KANGHYUK 的设计,這件事是如何促成的?
SL: A$AP Rocky 的造型師聯繫了我們代理公司 D/ARK 的 Barbara Grispini:「我們最近要拍攝一支 MV,而 KANGHYUK 的這件衣服非常合適!」當我們得知這個消息後非常高興,我們甚至在當天晚上為團隊舉辦了一個小的派對。
據我所知精品買手店 H. Lorenzo 也是 KANGHYUK 的良好合作夥伴。
KC: 在我當年前往巴黎的時候,H. Lorenzo 和 Machine-A 是第一批購買我畢業設計的店鋪,他們把系列中的所有設計都買走了,這也幫助我們的設計被更多大眾所關注。對此我們非常感激,而作為回報我們開始為 H. Lorenzo 打造特別裝置,並一直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
SL: H. Lorenzo 是第一家展示我們裝置的店鋪,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直觀的向大眾展示系列背後的概念與創意。
「首爾是一座充滿潛力的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地方。」
這些裝置是否可以看作是設計概念的延伸呢?
KC: 它並不完全是設計概念的延伸,準確來說更像是圍繞概念的一次即興創作。
目前你們已經在哪些店鋪有過特別裝置?
KC: Majang-dong, H. Lorenzo, Dover Street Market London, Machine-A 和 TMP 等等。這些店鋪的買手們一直很支持我們,所以我們也通過這種方式作為回報。
你們與 Reebok 的合作是如何發生的?
KC: 在 Reebok 有一個專門負責品牌合作的部門,有一天他們找到我們,詢問 KANGHYUK 是否有有興趣參與一個手工製作的特別合作企劃。我們非常珍惜這次機會,便飛到美國跟 Reebok 展開頭腦風暴,之後那雙安全氣囊主題的 KANGHYUK x Reebok Sole Fury 便誕生了。不久之後我們還會展開一次新的合作。
在你的設想中,穿著 KANGHYUK 的人是什麼樣的?
KC: 在我腦海中並沒有一個特定的形象,但是 Hip-Hop 圈的人很喜歡我們的設計。而此刻的我想知道:「那些搖滾明星們穿著我們的衣服會是什麼效果?」
SL: 對我來說,我希望是某個出乎意料的人,比如最不可能的人穿上了我們的衣服。因為我希望我們的品牌可以影響到更多不同受眾。
當下的街頭時尚趨勢是否對 KANGHYUK 產生影響?
KC: 影響一定是有的。我相信我們的品牌可以借助這個趨勢被更多人所了解。
從一位時裝設計師的角度來看,首爾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KC: 首爾是一座充滿潛力的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地方。
SL: 首爾對於時尚設計來說是一個系統完善的城市,在國外你很難找到像東大門這樣的地方,這裏的生產體系十分完善。除此之外,時尚設計的特點是時效性,而首爾的工作節奏放眼全球也是非常之快的,從想法到手工,再從溝通到生產都可以快速完成。正因如此,我相信首爾是發展時尚產業最合適的地方,也是開創一個品牌的理想之地。
作為一名紮根首爾的設計師是什麼感受?
KC: 對我來說 Title 沒有任何意義,在這個已經很成熟的環境下,即使我們在韓國發展,也可以同步開展很多國際業務。
「對於品牌創始人而言,無論身處何地都應該擁抱自己的城市,這是我工作中身份認同的重要方面。」
在韓國時尚圈有什麼值得大家關注的新趨勢嗎?
KC: 近年來韓國冒出了很多新的獨立品牌,我認為這是一個好的現象,說明消費者對於時尚的興趣正在蓬勃增長。
SL: 我認為線上購物正在飛速發展。我認為網上購物拉近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並對品牌產生很多正面影響。最重要的是,這也證明了時尚產業正在積極發展。
未來 KANGHYUK 還會保留其「韓國品牌」的身份嗎?
KC: 我認為繼續保持這種身份是正確的。儘管我們都在國外學習時尚,但首爾才是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對於品牌創始人而言,無論身處何地都應該擁抱自己的城市,這是我工作中身份認同的重要方面。
SL: 就像剛才說的,首爾對於時裝設計來說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地方,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在一個舒適且熟悉的環境中工作。
資料來源
Hypebeast Kr編輯
Seungho Jang/Hypebeast Kr, Soobin Kim/Hypebeast Kr攝影師
Sunhye Kim模特
Han Ji, Wooseok Lee, Junsu Kim造型師
Seongdeok Kim髮型師
Hyunseok Chae化妝師
Suyeon 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