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能否通過穿上熱門潮流單品變成 Hypebeast?盤點 5 位挑戰傳統打扮的老人
近期爆紅的林莊月里當然榜上有名!

潮流,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似乎已經變成了年輕人的「標簽」,一如社交網絡上隨手都能刷出的標準網紅式自拍,抑或是市面上絕大多數品牌僅以年輕模特兒拍攝廣告,無意間便傳遞出「似乎只有年輕一代才有精力和實力去關注潮流」的訊息,在這樣的刻板印象下,街頭感時髦味十足的潮童和老人卻異軍突起,成為更受關注的社交流量大鱷。
不知大家是否印象,早前我們在《細數 15 位 10 歲以下便打破潮流世代次序的兒童 Icon》向大家介紹過一批頗有影響力的 Z 世代,尚未成年便對街頭文化有著獨特的理解尚是難得,不過既然有潮童,自然也會有「潮爺潮姥」,走過大半輩子回過頭來玩轉年輕一代的創造或許更難能可貴。而此番 HYPEBEAST 便將焦點放在那些年近古稀、耄耋之年卻依然將「活到老 Hype 到老」的宗旨貫徹到底的潮流典範,探討老一代的時髦又能給後輩帶來什麽樣的反哺。
HYPE 不是一天煉成的
人們之所以會把視線聚焦到這些似乎與街頭、潮流二字格格不入的世代,或許是厭倦了青年人在社交網絡的一成不變,因此能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更多老一代的時髦蹤跡,大眾亦是喜聞樂見。說起潮童的 Hype,我們很容易理解,興許是大人們的職業、愛好所影響,社交媒體的發達亦助力年輕一代潮流觀的完善,相比之下,老年人的 Hype 可以說是來之不易,他們既有自己經年累月累積下來的一套想法,又敢於接納年輕人更叛逆更注重自我表達的一面,面對街頭文化、潮流品牌有著更包容、欣賞的態度,打破同輩人的根深蒂固的觀念與異樣目光,實屬難得。但老年人亦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與年輕的後輩們相比較,老人更加隨性灑脫、身經百戰,歷經數十年的浮沈讓他們對生活的理解更通透、對時裝潮流或許也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為何老人更顯 Hype
雖說潮流有套路可循,如今只要在穿搭中混進大 LOGO、Track Suits、笨重復古的 Chunky Sneakers、Dad Shoes,一些 90s Retro 的火熱單品,遵循時裝與潮流「高低結合」的法則,幾乎都能沾一沾街頭潮流達人的光。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重點詞語只要移接到老人身上,視覺沖擊力與影響力幾乎都能呈倍數式增長。回到街頭文化的誕生,由於人種、民族、地區、文化之間的差異彼此碰撞、沖突、融合滋養出音樂、藝術、服裝的翹楚。在大家普遍覺得上了年紀就該收斂的觀念下,佝僂老人穿著潮服似乎有點反叛有點「不聽話」,卻有著血氣方剛年輕人所無法複製的違和感,這份沖突感恰恰迎合了街頭文化的內核。
對於年輕人來說,老年人的穿搭不單是一種跨時代的觸碰,甚至反哺年輕人的潮流觀,如老爹鞋、腰包、甚至是灰白髮色等老人「標配」,也成為年輕人爭先模仿的要素。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歲月磨礪,鏡頭前頭髮花白的 Old Icons 們流露出更多的自信,甚至展現出一股毫不費力的腔調。
逆水行舟投身「老年潮」
「年輕」和「貌美」之間的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尤其在更新換代速度更快的時裝潮流產業更甚。但隨著年輕一代對新鮮觀念、事物的接受度更高,越來越多人想要看到不同類型的模特出現在 T 台上、街拍中,於是老模、甚至是退休高齡素人們開始重出江湖。
這個名為 @chinatownpretty 的 Instagram 賬號,專門以拍攝美國舊金山唐人街老人的生活街頭穿搭為主,以她們的審美角度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老年一代對穿搭的獨特見解。與一般側重於展現 Vetements,Gucci、Supreme 等潮流尖貨的時髦街拍賬號不一樣,創始人 Andria Lo 和 Valerie Luu 更希望在捕捉時髦穿搭的同時,透過服裝層面透析這些長居國外的老年人背後的移民故事和生活感悟,比如他們是怎麽來到美國的,在退休之前做著什麽工作,他們的服裝從哪裏來。當然,不一定所有老人在穿衣服的時候都一定帶著強烈的想法搭配,一些譬如寬大夾克、帽檐的時興單品很有可能僅為了保暖而穿著。不過,作為過來人的他們,依然對潮流、時裝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只是因為大眾對年齡既定看法,給他們的表達帶來一層主觀的臆斷。
專門聘請高齡老翁當模特的北歐潮牌
在時裝潮流品牌模特年輕化的大趨勢下,依然有品牌反其道而行之,以老模特殺出一條血路,給消費者更加深刻的記憶點,也讓品牌有更豐富的故事可說。北歐時裝品牌 Han Kjøbenhavn 便是御用老翁當 Lookbook 模特的代表。自 2012 年開始,創始人 Jannik Wikkelsø Davidsen、Tim Faith Hancock 便開始透過試鏡、街上盲探老年模特兒,他們有些是流浪漢、有一些是已退休的職人、工人,篩選標準也與行業大相徑庭,不需要有拍攝經驗、不需要對時裝潮流有深入了解。Jannik 和 Tim 認為他們能夠透過這些老先生身上找到年輕 Model 身上所沒有的特質:歲月沈澱的故事。而品牌將作為媒介將他們的故事發揮在每季的主題和型錄拍攝的概念中。
只收 45 歲以上老模的俄羅斯經紀公司
這家名為 Oldushka 的俄羅斯模特經紀公司,源自於俄羅斯攝影師 Igor Gavar 的一個街拍博客,一開始他給帳號的定位是年輕化,而後卻被莫斯科、聖彼得堡街頭那些頗具有氣場和態度的老年人所吸引,於是轉念一想將博客的風格定性為專門記錄老年人穿搭的街拍項目。意料之外的是, 這些照片在網絡迅速走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社會上關於老年人的一些看法,於是他乾脆成立了模特經紀公司,聘請一些沒有任何經驗的老年人作為模特。隨著公司越來越成規模,邀約源源不斷,這些臉上佈滿皺紋卻流露出朝氣蓬勃的自信的老模特擁有了專業的化妝師,也開始引來《Vogue》的大篇幅報道,諸如 Gucci 等時裝品牌也爭相邀請爺爺奶奶合作。
細數 5 位高齡 Hypebeasts
Lance Walsh
英國 | 倫敦
Supreme 與水果攤,貌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被一位五十多歲的老伯牽了「紅線」。30 多年前,Lance Walsh 在倫敦 SOHO 區的 Berwick Street Market 開了水果攤,沒想到後來果攤旁邊開了一家 Supreme 的門店,所謂近水樓先得月,與 Supreme 的結緣便通過 Supreme 倫敦店的經理 Jagger。據說由於天氣寒冷,Jagger 送了 Lance 一頂 Supreme 的帽子保暖,沒想自此一發不可收拾,Lance 至今已收藏了不下 50 件 Supreme 單品,賣水果時也是全身 Supreme 加持。
據 Lance 本人回憶,當初被「種草」 Supreme 是因為它能很好地幫助在戶外工作的他抵禦倫敦濕冷雨天,比起大衣更實用舒適。如今他和他的攤檔更成為了不少街頭文化擁躉的打卡點,不少人去 Supreme 排隊搶貨之餘,還會順道去看看他。
Alojz Abram
德國 | 美因茨
與 Lance 不同,年過七旬的德國美因茨退休工人 Alojz Abram 與 Supreme 的結緣並不稀奇,是因為自己的二十多歲的孫子 Jannik Diefenbach。Jannik 經常會在自己的 Instagram 賬號(@ jaadiee)上分享爺爺穿著 Supreme、Thrasher、Vans、Nike、Stüssy、Louis Vuitton 等當紅街頭單品的照片,並瞬間搶佔了非常高的關注度。照片裏的 Alojz Abram 雖然頭髮花白,卻與大多數二十幾歲入型入格、熱愛滑板運動的年輕人無異。
雖然 Jannik Diefenbach 並沒有透露過爺爺是否真的對潮牌有興趣,還是自己刻意打造出來的社交媒體營銷對象。Alojz Abram 則表示自己在一年前就開始對街頭文化產生興趣,雖然年歲已高,但骨子裏依然有希望與眾不同的基因存在。
Svante Nybyggars
瑞典 | 馬爾默
來自瑞典的 Svante Nybyggars 原本是一名作家,年輕時也做過記者、廣告策劃,還曾經涉足股票市場。由於感受到老年危機所帶來的壓力,Svante 在 60 歲生日的那天做了一個十分有儀式感的決定:戒酒、戒肉,成為素食主義者,每天堅持運動,並重拾年輕時的穿搭品味,找回自己人生的方向。
由於父輩是漁民,農夫,爸爸是二戰軍官,所以 Svante 從小對軍裝、工裝等元素耳濡目染,即便沒有渾身上下街頭單品加持,依然流露出濃厚的 Urban Hippie 風格。平日穿搭不乏 The Real McCoys,Nigel Cabourn,LVC,Buzz Rickson 等品牌的身影,這些品牌無一不表達對歷史的尊重。
Lili Hayes
美國 | 洛杉磯
Supreme 的 Cap 帽、Print Tee 向來都是年輕人追捧的單品,而一位混跡於 Instagram 且擁有超過10 萬粉絲的 70 歲母親 — Lili Hayes 也是其中之一,而她最迷戀的就是 Supreme 的帽子。這要歸功於兒子 Kevin Hayes 在某次旅行中送她的印花棒球帽。Hayes 自此便愛上了 Supreme,更走到哪裏戴到哪裏。
為了搭配心愛的帽子,她也深諳混搭的重要性:復古的 Cazal 框架眼鏡配搭 Nike windbreakers,選擇 SAS 復古鞋履搭配 Brooks Brothers 毛衣,新晉惡搞品牌 Eddie Eddie by Billy Tommy 她也樂於嘗試。除此之外,Lili 的表情也是毫無包袱交足戲,社交網絡上的日常更堪比 Z 世代般跳脫而無厘頭,絲毫看不出來歲月的蹉跎。
林莊月里
台灣
來自台灣的林莊月里 a.k.a 「月光仙子」,年近 90,穿搭風格卻 Hype 到不可方物,Vetements、Supreme、Bape、Nike、Thrasher、日本限定的 ASSC x BEAMS JAPAN 「 GANSHYA 」自然不在話下,DHL Logo Tee、Balenciaga 同款 IKEA 購物包等話題單品也悉數上身。不僅如此,諸如兩手插口袋、輕托眼鏡、自然駝背的拍照姿勢更是有模有樣。但頗有意思的是,在平時分享的生活照裏,月光奶奶經常穿著一身潮服做著包粽子、看報紙上的超市優惠信息、打麻將、縫紉等事情。她偶爾也會嘗試年輕人的活法,吃漢堡、聽音樂、喝可樂,對著鏡子自拍…… 不論背後是否有人刻意操作,但也算是把潮流態度展現到淋漓盡致的典範。
在社交媒體的年代,很多時候 Hype 來自於同齡人的分享、時裝周街拍的霸屏、品牌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父母的耳濡目染。而那些大半輩子生活在不 Hype 的社會,甚至穿衣打扮都被限制的老一輩來說,街頭文化在他們的觀念裏大多呈現兩極化的趨勢。或許當未來我們看到更多老一代人活躍在街頭潮流屆的蹤跡,亦意味著街頭文化又向更廣的領域邁進了一大步,而不局限年輕的限制。這份打破年齡界限的 Hype, 亦正正是在時間的沈澱中變得越來越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