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大師設計解構!伊東豊雄名作:東京高円寺「座・高円寺」
東京高円寺同時也是古著愛好者的天堂!?
距離新宿不遠處有一小城區名為高円寺 Koenji,村上春樹的小說《1Q84》中也有提及此區,近年愈來愈多遊客開始發掘這「庶民區」的有趣之處。高円寺站是 JR 中央線的小車站(站内只有南、北囗兩個出口),距離新宿約二十分鐘車程,算是方便。東京人總說下北凙是古著天堂,而緊隨其後的便是高円寺,在近南口的 PAL 商店街一帶便暗藏了多家古著店,如「古著買取」、「Westlane」等,對古著愛好者來說算是又一值得血拼的天堂。
高円寺夏天著名的阿波舞祭,是當地另一特色之處,是日本三大盆舞之一,已具超過 400 年歷史,每年八月都吸引上百萬人前往觀賞。這有過萬名舞者參與的祭典,是東京盛夏不能錯失的傳統表演節目,而當地社區為了傳承這傳統,更特意要求政府在設計社區劇場時,設置一個「阿波舞練習室」,而這劇場名為「座。高円寺」。「座。高円寺」由著名建築大師伊東豊雄 Toyo Ito 於 2009 年設計,今年 77 歳的他師承著名建築師菊竹清訓,是跟安藤忠雄齊名的第二代現代日本建築大師。
日本建築界有分正統與非正統兩派,安藤忠雄自學修成正果,可被理解為非正統派,而畢業於東京大學建築學系的伊東,則屬正統派系。在「代謝主義」Metabolism 的影響下,伊東的建築作品主要著眼於建築、機器、生物、系統等等,相對抽象的概念、理論。其著名作品如橫濱風之塔、仙台媒體中心,到近年的台中國家歌劇院,都以公共建築作為實驗平台,挑戰傳統建築在構造方式、空間序列的順序、結構系統等方面的設計。伊東把理論轉化為實質建築物的超凡能力,使他成功於 2013 年得到,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建築獎 Pritzker Prize 的認可。
說回今次的主角「座。高円寺」,其像馬戲團帳幕般的形狀設計,背後是大有學問。被民居平房重重包圍著的劇場,一開始已經被建築條例的高度限制條文所局限,設計起來並不容易。雖然已將一半的建築功能藏在地下室,但伊東認為約 11 米高、共 5000 平方米的建築物仍然是過份龐大。所以在尊重環境的前提下,他決定先把建築最高點設在平面的中心,再以立體圓錐體在 3D 軟件中進行體量切割,從而得出了,由中心制高點往四邊緩坡的立體波浪型、輕質鋼製屋面設計,最終成功地令劇場建築融入了周邊的城市肌理。「座。高円寺」富設計感的外觀,在白天看起來好像跟周邊環境的風格有點差異,但反而營造出獨特的反差感覺。而到了晚上,當周邊的住宅都消失在黑夜之中時,「座。高円寺」外牆上發著微光的細小波點圓窗,又成為了高円寺的點綴、裝飾。
「座。高円寺」劇場其實是個改建項目,把原址的市民會館拆除再作興建。而在整個規劃佈局中,伊東希望延續市民會館的社區功能,於是把大部分的劇場功能設在地下室,地上只設有一個音樂廳(auditorium)。伊東認為音樂廳的設計要迎合不同文娛活動的需要,面對的觀眾層面也要足夠廣泛,同時音樂廳與地面進出人流互相結合,才能真正表現出空間的公共性。另外地下二層是設施比較專業的劇場(theatre),主要用作舉辦舞蹈、話劇等表演藝術,是一個功能純粹的表演盒子空間。
其實,藝術表演場地設計是公共建築中難度最高的。藝術館有館長跟策展團隊合作,而圖書館則主要解決藏書量便可,但藝術表演場地的設計,往往要面對各範疇的專業人士和藝術團體持份者。例如技術上要處理聲學設計、座位的欣賞視線設計、表演舞台鏡框的大小、表演空間的吊卦系統、舞台大型道具的運送路線等等,設計必須能滿足不同表演藝術的需要。而翻查資料後,更發現伊東這大師級人物在贏出設計比賽後,也需要每月定期跟當地居民及文化藝術團體進行設計交流。結果是,曾在「座。高円寺」舉行藝術週的香港專業演藝團體「進念‧二十面體」的總監胡恩威,都大讚伊東的建築,認為從藝術工作者的角度來看,劇場設計非常配合藝團現場的運作需求。
不只在外面,在「座。高円寺」之內也可看到由燈光和自然光重疊而成的波點空間,這空間設計打破了四平八穩、相對沉悶的劇場平面。其實波點元素經常在伊東的建築中出現,例如在台中歌劇院和松本市民藝術館都可找到。草間彌生的波點源自她以藝術治療自己的幻覺,而伊東的波點則是希望模彷自然形態,以「座。高円寺」的圓點為例,水影般的圓形光圈帶領觀眾進入與別不同的空間。
伊東追求的其一個設計理念,是希望將建築物的前地,成為讓市民日常聚集的地方,可見他往往將「使用者」作為設計的重要考慮因素。這點也可從「座。高円寺」的一些細節可見,如伊東特意取消經常出現在建築物入口的「兩級樓梯」,將室內、室外無縫連接,令老人家或殘疾人士都能感受到這建築設計的親和力。劇場內更有一家小型洋食餐廳 Cafe Henri Fabre,是觀眾與居民的聚腳點,大家一邊享受咖啡,一邊欣賞伊東這令人窩心的設計。以東京為基地的伊東豊雄也有很多其他著名建築設計,如表參道的 TOD’s 大樓、銀座的 Mikimoto 大樓、東京近郊的多摩美術大學,都非常值得大家去朝拜。
「座。高円寺」Za Koenji Theatre
東京都杉並区高円寺北 2-1-2
「建築大師設計解構」欄目,由香港建築設計工作室 AaaM Architects 的三名建築師兼合伙人共同撰稿,工作室以建築作為媒介,致力研究城市、建築文化、設計空間與策劃藝術活動,透過多元渠道向公眾推廣建築文化。各位熱愛世界建築的讀者,請密切留意這欄目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