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邀來兩位不同世代的創意人士對話,講述台灣獨有的文化故事。

Fashion 時裝 
9.9K

如果聊到台灣,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美食、夜市還是車水馬龍的機車陣?事實上作為大中華圈最早發展的流行基地之一,台灣有許多與內地及香港截然不同的流行圖像,同時這裡獨有的文化氣息,也孕育了許多對於探尋型格生活有所共鳴的創意人士。在這初夏時分,HYPEBEAST 獨家對話前《Esquire》台灣版總編輯楊坤銘(Ted Yang),與身兼編輯、模特與造型師身份的人氣 KOL 楊艾倫(Allen Yang),並藉由不同世代觀點分享兩人所見,包含台灣第一個潮流集散地在哪?第一個把高級時裝帶進台灣的百貨是哪間?另外還有關於唱片、電影以及飲食文化,在這 30 年間對於文化推進這件事又扮演怎樣的角色?讓我們跟這兩位一同回顧這更迭變遷的精彩 30 年。

西門町:台灣首座潮流集散地

互聯網時代來臨,未來或將不再有同等份量的流行文化孕育基地出現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90 後的 Allen 雖然喜歡西門町,卻鮮少在這裡的門店購物,因為他大多數的消費場域都在互聯網上

如果要說在何處是打開台北流行文化的開關,想必答案眾說紛紜,例如奢侈品牌一級戰區的東區,最早導入歐美流行品牌像 StussyRalph Lauren 並開設專門店的天母,但若專註在「街頭文化」這個主題,西門町似乎仍舊是多數人的共同答案。

「直接複製《POPEYE》或《men’s no-non》的造型隨處可見,有點拙笨但想想也蠻可愛的。」—— 楊坤銘

回憶起 80 年代後期到 90 年代初期的西門街頭,由於當時正值日本流行文化在台人氣爆發,「我覺得那時的西門町幾乎和日本零時差,比較具代表性的幾個賣場如萬年、獅子林與西門新宿,都可以看到、買到最新的日本流行單品。」Ted 也提到由於當時所謂「潮流」這件事還不夠成熟,因此年輕人的穿著風格比較類似「按圖索驥」的感覺,「直接複製《POPEYE》或《men’s non-no》的造型隨處可見,有點拙笨但想想也蠻可愛的。」同時也因為這裡開始有了人潮,再加上西門町本來就有幾個很適合玩板與練舞的地方,於是越來越多酷的、有型的人事物聚集於此,打造出西門町獨有的街頭文化場景。受到影響的年輕一代在 2000 年前後開始有了新想法,本地原創品牌自此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開啟了台灣街頭品牌盛極一時的新篇章。(詳情請點擊這裡《台灣潮流文化發展里最重要的十年:2000 – 2009》)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對比 Ted,身為 90 後的 Allen 一樣喜歡西門,但其中最大的差異之處在於,80 年代還是學生的 Ted 前往西門比較像是「必須」,因為無論是雜誌、服飾或流行文化只能在這裡汲取,別無分號。但像 Allen 一般生於互聯網時代的 Cool Kids,他們的所有食衣住行都能在雲端搞定。或許未來就如同在西門町美國街開店的 Kevin 所言,台北不會再有下一個西門町,「因為已經沒有所謂哪些人事物一定要在某個地方才能出現,也就是說未來西門町不再像之前一樣,是個讓年輕人有『認同感』的地方。」

中興百貨:第一個將高級時裝帶進台灣的跨時代名所

30 年之間,奢侈品牌從金字塔頂端象徵到弄潮兒手上人手一件的 HYPE 單品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對比潮流,台灣在高級時裝的啟蒙更晚,談到第一間將高級時裝帶入台灣人生活之中的百貨或選品店,Ted 認為絕對是中興百貨。事實上,創立於 1985 年的中興百貨,不僅是不少台灣時裝愛好者的共同記憶,同時它的廣告營銷概念即便放在現今,也絲毫不落俗套。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中興百貨的營銷策略大量結合創意思維,開啟同業先河

定調以「中國創意文化」為主題的中興百貨,刻意與當時台灣主流的日系百貨做區隔。1976 年出生,曾負責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UCCA 空間設計,目前擔任好氏品牌研究室創意總監的陳易鶴(Van Chen)告訴我們,他在高中時候最喜歡逛的地方就是中興百貨。

「我覺得中興百貨厲害之處在於,它給了台灣消費者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視野。」—— 陳易鶴

「我覺得中興百貨厲害之處在於,他給了台灣消費者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視野。」Van 記得當時只要能夠在中興百貨工作的人,地位就如同現在的 KOL 般。「當時中興百貨的 Ralph Lauren 有個相當擅長穿搭的採購,比起什麼明星或設計師來說,我認為這個人更像是我當時想學習的穿搭模板,我還因此買了很多很多的 Ralph Lauren。」另外 Van 也提到中興百貨也是台灣首間將「陳列美學」視為一回事看待的百貨門店,「中興百貨甚至每季舉辦服裝展演,這在那個年代來看是相當了不起的創舉。」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至今仍常常出現於《men’s non-no》之中的 KENZO

「我自己當時第一個買的奢侈品牌是 KENZO,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我那時候是《men’s non-no》的忠實讀者,然後我看雜誌上有許多特輯單元都穿 KENZO,如果沒記錯的話,當時中興百貨應該是第一個販售 KENZO 的地方。」無獨有偶與 Van 相同,Ted 的第一件奢侈品牌單品也是在此入手,只是 Ted 入手的是 90 年代風頭無二的 Giorgio Armani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Giorgio Armani 在 90 年代推出的形象廣告

Ted 認為,Giorgio Armani 之所以能夠在 90 年代的台灣時裝圈大放異彩,主要是因為在當時日韓尚未崛起,歐美在時裝產業有著絕對的主宰權。「那時候的時裝輪廓與現在正好相反,是窄身當道,而 Giorgio Armani 獨有的柔美線條穿來格外修身,再加上一眾好萊塢明星上身,所以整個品牌人氣紅到發紫。」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對於現今奢侈品牌為搶年輕族群紛紛 HYPE 化的這件事,Ted 采持平態度看待,「我認為這就是單純反映一個時代的當下狀況,以及這些人為何對於那些事物為何感興趣。」Ted 預測在下個時代流行將不再存有疆界,「會生存在下個時代的流行應該會是 Smart Casual,因為這才是真正彰顯一個人對於流行、文化以及自己人格特質最真實的樣子。」

從 90’s 到 10’s 球鞋文化與入手渠道

不同年代的球鞋啟蒙人、事、物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談到「90 年代」與「亞洲球鞋文化」這兩組關鍵字,除了日本之外,台灣在這方面又是呈現如何的樣貌?縱使現在經常做西裝革履打扮,但 Ted 告訴我們在平日不用工作的時候,其實自己最喜歡的還是球鞋穿搭。「你知道嗎?當時我們要買鞋都要到西門獅子林,那裡賣些台灣行貨以外的獨有款式,在當時那是我唯一可以入手特殊球鞋的管道。」有關這點,我們找到了在 90 年代求學與成長,自此開始踏上「收鞋」這條不歸路的 Bounce 球鞋文化志主編張凱翔(Andrew Chang),與我們談談他的首雙球鞋與入手渠道。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Air Jordan 10」近年曾多次發行復刻版

回憶第一雙入手的夢幻鞋履?「1994 年推出的 Air Jordan 10。我必須先補充一下歷史,在 Air Jordan 10 推出的前一年,Michael Jordan 宣布退休,而當時沒有人料想到他在未來會復出。我之所以那麼想要 Air Jordan 10 的主要原因,除了它好看跟機能性強外,Air Jordan 10 的鞋底就像一個歷史牆一樣,將 Michael Jordan 的貢獻和戰績列上,我在那時赫然發現,原來球鞋除了著用外,它也可以融入文化,成為可以承載故事的載體。」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創刊自 2004 年的《Shoes Master》,至今仍被業界人士譽為必讀的球鞋聖經

關於球鞋的啟蒙,Andrew 認為在互聯網不發達的當時,主要的訊息來源還是雜誌。「1997 年 ,大概是我念高中的時候,台灣首本潮流刊物《COOL》創刊,發行前的試刊號附了球鞋別冊,這對當時的我很衝擊,原來球鞋有這麼多故事跟我所不知道的世界。」自此,Andrew 算是正式開啟與球鞋的不解之緣,大量閱讀球鞋專業雜誌像是《Boon》、《Street Jack》與《Shoes Master》,同時開始用不同渠道收鞋,並在踏入職場時選擇了進入專業球鞋媒體工作。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2007 年開業的 INVINCIBLE 算是台灣買手店中的領頭羊

至於後來擁有人氣球鞋發售權的球鞋店,我們同時也訪問了成長於台北,目前以上海為事業基地的潮流工作者「紋身白」,「我覺得那個年代手上能夠有最多球鞋資源的要屬創立於 1981 年的摩曼頓,例如當時 HTM Air Force 1 他們也是台灣獨賣,不過如果要說到全品店,可能就要到 00 年代中後期的 PHANTACiINVINCIBLE 了。」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Atmos x Nike Free Trail 5.0

與 Andrew 成長年代相距十數載的 Allen,在高中時期購入的首雙夢幻鞋履,是日本發售的「Atmos x Nike Free Trail 5.0」,「我是從 Facebook 上的社團入手,最初是從日本朋友的 Facebook 上面看到,我們雖然素未謀面但是卻是同個球鞋社團的網友,於是就拜託他幫忙購買,他也很乾脆地答應了,費用的部份我則是透過 Paypal 轉給他。」由此可見,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所有消費方式的生態與思考模式,但仔細想想是否也少了些許樂趣呢?

相關產業對於流行文化的推進

唱片、電影到飲食,又各自扮演怎樣的角色?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台灣 90 到 00 年代蓬勃發展的娛樂產業,絕對也是推進流行文化重要的起爆劑。其中「唱片封面」在當時實體唱片欣欣向榮的年代,也同樣成為引領流行的重要媒介。當時暢銷歌手的唱片封面上,不管穿了什麼、戴了什麼,都能造成搶購風潮。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L.A. Boyz 於 1992 年推出第二張專輯《跳 JUMP》

在唱片界擁有超過 30 年以上豐富資歷,企划過大中華區上百張以上專輯造型的知名造型師陳孫華認為,如果要探究對於台灣潮流文化有所啟發的唱片封面,他認為是 L.A. Boyz 在 1992 年發行的專輯《跳 JUMP》,「我認為所謂有劃時代意義的造型,有時候不見得是穿了多厲害的牌子,反倒是作為領頭羊,將這個風格真正導入大眾消費市場之中。」

「在這之前的唱片造型思維,往往認為一定要將奢侈品牌上身,但以《跳 JUMP》為分水嶺來看,自此之後有沒有『態度』反而變成了更重要的考量依據,」—— 陳孫華

「L.A Boyz 的成功,主要在於『自然而然』,因為他們是在洛杉磯長大的男孩子,所以這種 Hip-Hop 的寬鬆美式街頭風格,本來就是他們所喜歡的。」陳孫華表示 L.A Boyz 的出現,對之後整個 90 年代台灣唱片造型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在這之前的唱片造型思維,往往認為一定要將奢侈品牌上身,但以《跳 JUMP》為分水嶺來看,自此之後有沒有『態度』反而變成了更重要的考量依據,包含我自己後來做的周杰倫、蔡依林,也都受這個時代的啟發很深。」最後,陳孫華也補充說明由於 L.A Boyz 是以團體的形式出道,能夠造成的渲染力也相對更強。「因為群體的效應絕對大於個人,而街頭這件事本來就和跟群體息息相關。」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由林強打造的《千禧曼波》配樂,在去年巴黎時裝周上被 Chloe’再度採用

同時,電影也是與台灣流行文化成長息息相關的重要媒介,曾參與《寒蟬效應》、以及即將在下月開拍,由豐川悅司與妻夫木聰主演的《亡命之徒》統籌與製片工作的黃詩珊(Susan Huang)認為,每部在台灣人當中重要的共同記憶之作,其實都是反映當時的文化風景。「所以比起喚起全民沸騰的《海角七號》,我反倒覺得侯孝賢的《千禧曼波》更為重要。」Susan 分析 《千禧曼波》的成功在於它沒有任何刻意,「這部電影是所有台灣文化符碼的水到渠成,包含舒淇的風情萬種,林強很『台』的音樂風格,以及侯孝賢最真實的鏡頭語言。」在 Susan 眼裡這部電影的所有事情都用很貼近生活的方式呈現,「在我看來這就是所謂的台灣文化樣貌。」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在台北,越來越多好的茶餐廳與餐酒館出現於街頭巷弄之中

近年來,許多潮流 Insider 如藤原浩等人,在自身社群分享越來越多有關飲食的照片,連帶的也讓餐飲器皿,如 Supreme 的壽碗、Hermes 筷子都變成了潮流人士的必備單品。深究為何潮流與飲食文化為何越來越貼近?曾任《PPAPER》編輯,現為貓下去北俱樂部負責人的陳陸寬分析,因為生活內容其實正是潮流所在,而一個人的日常無法避免的就是吃喝問題,「無論是生理或社交需求,『存在感』這件事在飲食之中是最容易找到且直接的。「那絕對是個人感覺可以完整延伸的當代生活情緒跑道。」

下個十年,台灣的流行文化願景

自媒體時代到來,編輯與 KOL 要如何界定自我角色?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比較過去,如果創意工作者比市場更早一步發現趨勢所在,做品牌的會積極代理,做媒體的則是費力找到資金籌備新雜誌,以 Ted 為例便在過去十年,陸續於台灣創刊首本結合鐘錶與生活風尚的《Am:Pm》,以及講述成熟男性型格生活的《Style Master》。

「編輯工作最讓人著迷的事情,就是『從無到有』」—— 楊坤銘

「編輯工作最讓人著迷的事情,就是『從無到有』,包括最初企劃的發想、執行與攝影討論的過程,一路到最後與設計討論美術及視覺的呈現,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無限的創意。」Ted 認為「編輯」這個工作好像沒有做膩的一天,「我想即便數位時代來臨,我還是會繼續用不同的媒介,說我想說的故事。」而不同於其他 KOL 更像模特的性質,Allen 對於自己的每個造型都有參與自身的想法。「如果有天不做 KOL 了,我想我還是會繼續做造型,因為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工作,可以根據造型師的風格與被造型者的人格特質,創造出一個全新的人。」

從分眾走向多元 側寫台灣流行文化變遷 30 年

從 90、00 到 10 年代,30 年中台灣流行文化變遷出現了極大的變化,無論從潮流、時裝、音樂、電影已至於飲食文化都是,下個十年的台灣的流行風貌會是如何,目前我們無從預測,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它將會與互聯網產生高度聯結。如同馬雲所說:「世界變化最快的時代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所以「現在」其實就是我們的時代,不是嗎?

閱讀全文

繼續閱讀

日本 Starbucks 推出「加賀 棒ほうじ茶」口味星冰樂
Food & Beverage 飲食

日本 Starbucks 推出「加賀 棒ほうじ茶」口味星冰樂

推廣日本茶道文化。

經典電影《那些年》日版《あの頃、君を追いかけた》初回預告登場
Entertainment 娛樂

經典電影《那些年》日版《あの頃、君を追いかけた》初回預告登場

乃木坂46 成員齋藤飛鳥及山田裕貴主演!

Kerry James Marshall 將於溫哥華 Rennie Museum 舉辦全新個人展覽
Art 藝文

Kerry James Marshall 將於溫哥華 Rennie Museum 舉辦全新個人展覽

涵蓋了藝術家在過去 32 年內的創作。

原來 Drake 的饒舌還能這樣混音!
Music 音樂

原來 Drake 的饒舌還能這樣混音!

聽到不一樣的 Drake。

女生專屬 - adidas Originals 全新鞋款 Falcon W 香港上架情報
Footwear 球鞋

女生專屬 - adidas Originals 全新鞋款 Falcon W 香港上架情報

以 90 年代復古風為主題!


The North Face 為「Khumbu」系列打造 Lookbook
Fashion 時裝

The North Face 為「Khumbu」系列打造 Lookbook

靈感來自西馬拉雅山。

聲稱 Drake 與情色演員生小孩?Pusha T 新歌再掀戰火
Music 音樂

聲稱 Drake 與情色演員生小孩?Pusha T 新歌再掀戰火

砲火猛烈的一週。

說唱歌手 50 Cent 公開批評 Balenciaga 人氣鞋款 Triple S!?
Footwear 球鞋

說唱歌手 50 Cent 公開批評 Balenciaga 人氣鞋款 Triple S!?

你們覺得 Balenciaga Triple S 的外觀如何?

HYPEBEAST 專訪 Christina Paik:旅行是人生的必須
Fashion 時裝 

HYPEBEAST 專訪 Christina Paik:旅行是人生的必須

她的職業為何、她多會造型、她認識誰這些都不是重點,今天我們要來聊聊她最喜歡做的事 – 旅行。

首設雞尾酒 Mixology Bar!香港 Starbucks 將開設首家旗艦店
Lifestyle 生活

首設雞尾酒 Mixology Bar!香港 Starbucks 將開設首家旗艦店

佔地逾 5,000 尺,獨家 Teavana Bar 帶來精品茶飲體驗!

More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不要錯過最新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