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閱讀時代在變,紙本刊物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Fashion 時裝 
10,294 Hypes

只要是從事過出版業的雜誌從業人員,絕對能夠切身體會所謂「紙本寒冬」這樣的形容非但沒有誇大,同時這波寒流在網路時代日益發達的情況之下,似乎仍有持續加強的趨勢。單以中國大陸及港台地區的潮流雜誌為例,包含原生於日本《Boom》的台灣老牌街頭雜誌《Bang》,已於 2017 年 10 月正式停刊,香港部份則從去年起陸續有《新 MONDAY》的併刊、《TOUCH》(前名:《東 TOUCH》)與《Ketchup》紛紛停掉紙本刊轉戰網路市場,甚至連廣告發展最為蓬勃的中國大陸,在 2016 年也有《SOLE》等紙本雜誌陸續劃下句點。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全盛時期每週出刊 480 萬本的《TIME》,2018 年將大砍 1/3 的發行量

針對這點,《TIME》雜誌全球執行長 Joe Ripp 在 2017 年的 FIPP 世界雜誌大會(FIPP World Magazine Congress)上,也提出了他的看法。Joe Ripp 認為傳統紙本產業要在未來逐漸轉型為內容產業,也就是說在發行量減少的頹勢不會改變甚至更壞的前提之下,紙媒的編輯團隊必須認真的以內容掌握核心讀者將雜誌「精品化」。換句話說,紙媒必須將自身打造成如同 Louis VuittonGucci 這類的精品品牌般,獨特且難以取代,未來紙媒才能有生存空間。

也許正因如此,即便出版業的前景看壞,但在近年來仍舊有許多獨立刊物與微型出版社在各大創意城市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面對網路世代的挑戰,現今紙本雜誌開始越來越不具時效性,並以深入探討單一主題吸引核心讀者,同時加強裝幀與平面設計增加消費者購買慾望。本次 HYPEBEAST 特別邀來 10 位台灣資深編輯人,範圍涵蓋潮流、時尚、設計與生活,讓編輯群們藉由不同的編輯視角與觀點,為讀者導讀 10 本內容迥異卻各俱特色的紙本刊物。

《a city made by people》| Issue 2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我想挑選這本雜誌的原因,是因為它違反了雜誌的原則(缺乏廣編、特輯、專欄等固定格式,同時出刊節奏也十分不規律),但就某種層面上看來《a city made by people》卻又達成了雜誌的目的(夠雜!夠多紀錄!也能從內容中感受到現場的體驗),同時帶給我如何做好一本雜誌的反思。首先,《a city made by people》是一本集資的刊物,最早在 2016 年出現於募資平台 KICKSTARTER 之上,直到 2016 年在成功集資之後才發行了創刊號。但原本規劃的一年兩刊卻花上了快一年才推出第二刊,而我所推薦的正是 2017 年推出的第二期。本期《a city made by people》從網路內容里精選五個城市,由各地特派記者(correspondent)供稿的內容儘管風格各異,卻都緊扣刊物名稱與精神撰寫,從城市的人物去構築出城市的面貌。以這種頻率出刊,就等於拋去了活動、單品的傳統雜誌內容,甚至連廣告也是以「Founding Friends」的欄目搭配編輯介紹與品牌素材的內容去呈現。翻閱時讓人自然而然地想到另一本雜誌《LOST》,但在開本與厚度上頭,《a city made by people》的閱讀體驗更接近印象中的傳統雜誌,來自各地、開放式的主題風格各異,乍看像是東一塊西一塊,但是在全球化浪潮下,每個不同城市似乎又是用相同語言在說話。在各種旅行、生活的獨立刊物興起的當下,《a city made by people》展現的是線上與線下的內容整合的一次示範,讀者從出刊之前就開始參與內容,與素來強調『Magazine for City Boy』、結構鮮明、精心安排的《POPEYE》,以及畫面優雅敘事節奏穩健的《CEREAL》相對照之下,有著相同與相異之處,更是帶來有趣的思考,到底什麼是雜誌,以及什麼才是一本好雜誌?」(Sam Deng / Keedan.com 總編輯)

《Begin》| 2017 年 11 月號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老實說,《Begin》絕對不能算是一本帥的雜誌,回顧創刊至今的 30 年間,《Begin》鮮少有吸引人的封面,更別說是驚艷的排版了(笑)。但在日本男性時裝的流行世界中,《Begin》總是能夠使用豐富的知識,細膩的解說「好物」的源起與品牌故事。30 年來,這本導購聖經透過旗下不賣弄自我的資深編輯觀點,讓讀者淺而易懂的了解品牌承先啟後的進化論。你可以說《Begin》是「過度流行宅」的代表,但無庸置疑地,今天在能夠讓日本大眾消費族群接受「買好東西」這件事之上,《Begin》絕對是關鍵推手。我想如果有一天,連《Begin》都式微或是停刊的話,那可能就是日本流行業界基本盤崩壞的前奏。」(Lee Tea / Ldope 總編輯)

《米通信》| 創刊號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米通信》是由推廣台灣在地食材的「土生土長」品牌創辦人發行,創刊號的主題是介紹宜蘭的米和漬物,除了講述土地、作物的故事外,《米通信》還有收錄各種食譜,很適合用來認識台灣各個地區的在地飲食生活。在台灣,《米通信》是首本專門以米為主的雜誌,充分顯示台灣人對米食還有「吃」這件事的重視,它的創辦人及團隊都不是媒體、文字的本行出身,但是卻能從食材環境、生產過程還有農民故事等不同方面切入,讓雜誌的閱讀節奏更有層次感,是在今年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本紙本刊物。」(劉冠吟 /《小日子》發行人)

《GQ Style》| 2017 春季號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因為我是從事平面設計出身,所以對於標題、內容字體到間距留白這些閱讀感受的支微末節,我是非常在意的,單就這點來說,美版《GQ Style》在這件事上幾乎做到滿分。而如果延伸至內容與風格面來看,《GQ Style》將自己定位設定在時尚與潮流之間,所以編輯給的造型穿搭建議都非常實用,以《GQ》一再提倡的「正裝」概念來說,《GQ Style》會教你如何利用一些小技巧讓它變得有趣且不顯突兀,我相信不管是大學生還是上班族都會非常受用。另外每期《GQ Style》總能挖掘封面故事中每個 A-list 心中最柔軟的那塊,無論是先前的 Brad Pitt 或是我推薦這期的 Conor Mcgregor。同時《GQ Style》也會介紹一些很有故事的素人,像是結束伊拉克戰爭後返家的美軍、福島當地的受災戶,還有美國一些頗具潛力的說唱歌手,就連我這麼不愛閱讀的人,也都會津津有味地去看,同時期待下一期《GQ Style》的出刊。」(Kevin Wang /《GQ Taiwan》時尚編輯)

《RiCE》| No.05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RiCE》的創辦人稻田浩曾在知名潮流雜誌《EYESCREAM》中擔任長達 12 年的總編輯工作,他因為意識到逐漸飽和的時尚市場,不該只是風格的塑造,更應該貼近每個人的生活,因此獨創將潮流結合飲食,以「Lifestyle for Foodies」為軸心,於 2016 年秋天創立季刊《RiCE》。雖說《RiCE》是以食為主,卻大手筆找來蜷川實花、川島小鳥等日本攝影師合作,拍攝坂口健太郎、窪冢洋介等獨具性格的藝人,捕捉一般雜誌難得一見、最自然的「吃相」。另外在內容上,《RiCE》堅持以雙語呈現,以利於向世界傳遞日本飲食的全新面貌。今年秋天出版的第五期《日本酒乾杯》,無論是關於日本酒與米關係的風土特輯,到使用日本米而發揚亞洲各地的米飯料理等單元都精彩非常。《RiCE》透過稻田浩敏銳的時尚眼光,都讓人重新思考日本潮流下一步,是否悄悄地從穿搭走向懂食、享受每一口料理的個人品味。」(Eva Chen/《秋刀魚》主編)

《Magazine B》| No.58: PORTLAND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相較於財經或潮流類型,其實生活風格雜誌相對缺乏了購買的必要性,因為此類型雜誌通常不存在迫切需求,所以如何將生活風格雜誌做得讓人『怦然心動』,進而引發想要購買蒐藏的想法,這是每個生活編輯都會遇見的難題。來自韓國,每期專門介紹一件事物的《Magazine B》,以尺寸上來說較一般雜誌來得小些(17 x 24 cm),但它的層次與內容格局卻極具深度與廣度。不收任何廣告費用的《Magazine B》告訴了所有出版人,什麼叫做以「Branding」的格局在做雜誌。在過去三年間,《Magazine B》每年都會選出一個城市做介紹,而今年雀屏中選的波特蘭,正好是我個人非常想去卻沒去過的城市,我一直很想知道是怎樣的城市能夠形塑出如 Nike、《KINFOLK》以及 Voodoo Doughnut 等不同類型的風格產業。同時這期《Magazine B》也以「Good Living」、「Craftsmanship」、「DIY」、「Alternative」、「Weirdness」等五個面向去談這座風格城市。最後,也很建議大家閱讀同樣出自《Magazine B》的「ROLEX」與「 Michelin Guide」特輯,對於《Magazine B》編輯團隊能把這些艱澀的品牌做成如此有趣的題目,讓同樣身為生活風格雜誌編輯的我感到十分佩服。」(Marianne Pao/《Shopping Design》副總編輯)

《GARAGE》| No.12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老實說,要選出一本『最佳年度雜誌』對我來說並非一件簡單的事,這種狀態有點類似我平常工作拍照時,要從許多好照片中選出最終使用的大片,而我通常是靠自身『直覺』與『經驗』去選擇。有了以上兩者的輔助,『最佳年度雜誌』的輪廓逐漸浮現,源自英國的《GARAGE》是一本包括了時尚、音樂、設計、藝術等領域的雜誌。在現今不少媒體都往數位化發展的當下,《GARAGE》反其道而行,以本身的紙本優勢結合尖端 AR 科技技術,讀者只要下載雜誌專用的 App,用其搭配紙本閱讀,紙本中的單元便會『立體化』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比如《GARAGE》Magazine No. 12 的封面人物,義大利超模 Vittoria Ceretti 將浮出雜誌與讀者進行互動,同時時尚大片單元中的照片也會以動態的方式呈現,彷彿《Harry Potter》中會動的畫作般有趣且令人玩味。《GARAGE》打破過往的雜誌框架,將紙本拍攝的精髓揉和了當代科技,保留了紙本翻閱的溫度,卻也與未來趨勢巧妙接軌,如同本期所談到的『未來時尚之旅』,其實『The future』s now』不就是紙本雜誌傳遞資訊最初的本質嗎?」(Alfie Hsu/ 《men’s uno》服裝編輯)

《週刊編集》| 創刊號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在這個紙本蕭條的年代,還有一群傻子願意辦一份報紙,光憑這點就值得我們花點時間,好好拿起來翻讀,重新享受油墨沾手、紙香撲鼻的閱讀樂趣。再加上聶永真操刀的封面設計、網羅台灣一流寫作者的各個專欄,以及從《衛報》、《紐約時報》精選的專題報導,讓我覺得《週刊編集》可說是『內外兼修』,好看又好讀。」(歐佩佩/ 原《端傳媒》生活風格主編)

《Casa Brutus》| 特別編集:A Roon with Sound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以一個長年從事媒體經營的人,老實說我看的雜誌並不算多,話雖如此,但我還是有幾本必看的雜誌,像日本的音響季刊《STEREO SOUND》就是我必買刊物。這當中我最愛的單元叫做『音響演奏家』,基本上就是由《STEREO SOUND》的編輯們去探訪許多人發燒友的住家、客廳或是視聽室。雖然是純音響雜誌,此單元卻充滿著設計、品味以及生活風格元素。因為一個人的視聽室的確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想法以及口味。今年 11 月初我在逛東京蔦屋書店時,赫然發現這本店家正在進貨陳列,還是熱騰騰的《Casa Brutus》特輯:A Roon with Sound 音のいい部屋,裡面探訪了世界各地,房間有音響與唱片等音樂元素的住家(包含春上春樹的視聽室),也讓我在歲末入手了這本我今年最愛的雜誌。」(Eric Chiu/ 《EVERYDAY OBJECT》總編輯)

《Wired Japan》| No.30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就 2017 年所看過的雜誌之中,若要我以『思考刺激度』、『策展精彩度』與『畫面構成』幾個面向來挑選的話,我會推薦《Wired》日本版第 30 期。也許是因為自身從傳統紙媒跳轉到數位媒體後,益發意識到數位時代在社群網路中的自我主張與身份認同的表達方式,無論是概念複雜度與認知清晰度都與以往更不同而且更多元,而這一期的《Wired》很跳脫框架地從媒體、人物、聲音、經濟學等種種面向探討,每談一個面向就讓我大呼:『Wow,是這樣的,沒錯!』而且,日版《Wired》另一個讓我很讚賞的地方是,這本雜誌的版面構成沒有太多條框,卻又能夠把照片、數位圖像、文字整合成一頁頁美麗的畫面,同時不會影響閱讀。色彩的使用也能夠符合每篇文章的主題,該狂野時就狂到讓人下巴掉下來,但該敦厚時卻又讓人忍不住細細品味。另一個有意思的點是,這雖然是一本一年只出四本的季刊,但每一期裏面都有滿滿的廣告,其中更有一定比例由《Wired》編輯部創意所發展出來的廣編文章,與其編輯部的內容無縫接軌,不會帶給讀者「這是廣告」的感受。我想,《Wired》日本版,因為總編輯的經驗關係,比起英國版與美國版的跨度更大,以數位文化與通訊為基礎,還會帶入設計、音樂、教育、健康等種種議題,很有創意地運用了《Wired》其他版本的資源,加上日本自己的 hack 思維,做出了一本總會讓讀者帶著『Oh!下一頁會有啥新東西』期待感的雜誌。」(Lea Yang/ 《關鍵評論網》總編輯)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不知道看完這十位資深編輯人的介紹,是否能讓讀者更了解紙媒的存在意義呢?的確,儘管閱讀時代與習慣讓媒體產業開始有了與過往截然不同的風景。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紙本刊物仍舊不會從我們的生活與青春中缺席,而是改以另一種模式餵養讀者更深層的閱讀渴望。

閱讀全文

繼續閱讀

白天到午夜都能看展!台北全新複合式藝術空間「潛艇 Submarine」首展登場
Art 藝文

白天到午夜都能看展!台北全新複合式藝術空間「潛艇 Submarine」首展登場

白盒子展間樓下還有全台首創「沉浸式實驗酒吧」。

率先近賞 Studio FY7 x New Balance 576 最新聯名迭代
Footwear 球鞋

率先近賞 Studio FY7 x New Balance 576 最新聯名迭代

從地中海景色、文化汲取靈感展開二次合作。

真人版芭比電影《Barbie》夢幻場佈一度導致全球油漆短缺
Entertainment 娛樂

真人版芭比電影《Barbie》夢幻場佈一度導致全球油漆短缺

「世上沒有粉紅色了!」


Disney 證實未來仍會推出《神鬼奇航/加勒比海盜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系列新作
Entertainment 娛樂

Disney 證實未來仍會推出《神鬼奇航/加勒比海盜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系列新作

Johnny Depp 是否回歸仍未獲得最終答案。

Barbour × BEAMS PLUS 別注版 BEDALE 外套曝光
Fashion 時裝

Barbour × BEAMS PLUS 別注版 BEDALE 外套曝光

換上特製防水尼龍物料以取代本來的厚重感

Pharrell Williams、NIGO 現身 - Migos 新曲《Stir Fry》MV 釋出!
Music 音樂

Pharrell Williams、NIGO 現身 - Migos 新曲《Stir Fry》MV 釋出!

更注入經典港式古惑仔作主題,「十三妹」現身!

Ellen Page 主演!全新喪屍電影《The Cured》首支預告正式上線
Entertainment 娛樂

Ellen Page 主演!全新喪屍電影《The Cured》首支預告正式上線

以嶄新角度探索喪屍「康復」後重返社會生活的矛盾與陰謀…

走進北京 Dr. Martens 2018 春夏新品發佈會
Footwear 球鞋

走進北京 Dr. Martens 2018 春夏新品發佈會

最後由蕭敬騰所率領的獅子合唱團為活動帶來高潮。

BELSTAFF x SOPHNET. 2018 春夏聯乘系列完整單品目錄
Fashion 時裝

BELSTAFF x SOPHNET. 2018 春夏聯乘系列完整單品目錄

春夏必備機能服。


BELSTAFF x SOPHNET. 2018 春夏聯乘系列造型特輯
Fashion 時裝

BELSTAFF x SOPHNET. 2018 春夏聯乘系列造型特輯

一開季的聯乘讓人應節不瑕。

搶先預覽 Pharrell x adidas Originals Tennis Hu 全新配色設計
Footwear 球鞋

搶先預覽 Pharrell x adidas Originals Tennis Hu 全新配色設計

獨一無二的鞋面創意。

誰是大贏家?第 60 屆 Grammy 頒獎典禮獲獎名單出爐
Music 音樂

誰是大贏家?第 60 屆 Grammy 頒獎典禮獲獎名單出爐

Bruno Mars 成為了全場的焦點

這貪歡惹的禍-《Vanity Fair》雜誌封面臨時「踢走」James Franco
Entertainment 娛樂

這貪歡惹的禍-《Vanity Fair》雜誌封面臨時「踢走」James Franco

同場加映 Oprah Winfrey 的三手「聯彈」封面照

Streetsnaps: 台灣新晉 R&B 歌手 ØZI
Fashion 時裝 

Streetsnaps: 台灣新晉 R&B 歌手 ØZI

從美國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 歸來,極具潛力新星!

More ▾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率先獲取最新潮流情報、獨家專訪、潮流趨勢和全面販售指南等等。

訂閱時,您同意我們的 使用條款隱私政策

看來你正在使用廣告攔截工具

我們向廣告商收取費用而非讀者。可透過開放白名單以支持我們網站。

為我們開放白名單

如何開放白名單

screenshot
  1. 點擊瀏覽器右上角,擴展程序裡的 AdBlock 圖標
  2. 在「此網站停用」選項內,選擇「總是」。
  3. 刷新網頁並點擊下方的按鈕繼續瀏覽。
screenshot
  1. 點擊瀏覽器右上角,擴展程序裡的 AdBlock Plus 圖標
  2. 在「攔截廣告 - 當前網站」一欄中,將選項滑塊由藍變灰,由此關閉。
  3. 刷新網頁並點擊下方的按鈕繼續瀏覽。
screenshot
  1. 點擊瀏覽器右上角,擴展程序裡的 AdBlock Ultimate 圖標
  2. 在「此網站啟用」一欄中,將選項滑塊關閉,由此變成「此網站停用」。
  3. 刷新網頁並點擊下方的按鈕繼續瀏覽。
screenshot
  1. 點擊瀏覽器右上角,擴展程序裡的 Ghostery 圖標
  2. 點擊底部的「廣告攔截」選項,將「已啟用」變成「停用」,選項卡由由此變灰。
  3. 刷新網頁並點擊下方的按鈕繼續瀏覽。
screenshot
  1. 點擊瀏覽器右上角,擴展程序裡的 UBlock Origin 圖標
  2. 點擊頂部的藍色開關按鈕。
  3. 當按鈕變成灰色後,點擊旁邊的刷新按鈕或下方的按鈕繼續瀏覽。
screenshot
  1. 點擊瀏覽器右上角,擴展程序裡的廣告攔截工具。
  2. 根據廣告攔截工具裡的指示,停用對本網站的廣告攔截。
  3. 刷新網頁並點擊下方的按鈕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