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e Wood x Grimes 音樂對談: 錄音室中的潛意識之旅
深入解構 5 首經典單曲,抽絲剝繭音樂人之創作軌跡。
著名耳機品牌 Beats by Dr.Dre 最近除了帶來 BeatsX、Powerbeats3 Wireless 等全新耳機列陣,品牌同時舉行了 #FORTHELOVEOFMUSIC 世界性巡迴音樂活動,曾先後進駐美國 Coachella 音樂藝術節以及東京 #FORTHELOVEOFMUSIC 第二彈音樂會,此外,Beats by Dr. Dre 總裁 Luke Wood 亦親自前往東京與音樂會壓軸表演嘉賓之一的人氣電子音樂單位 Grimes 來一場音樂對談,分享各自音樂創作歷程:
作為 Beats by Dr. Dre 的總裁,Luke Wood 在商業上的成功無可否定,而在音樂層面,Luke 亦是一位非常資深的音樂創作人和監製,他在 12 歲開始玩吉他並且開始進行音樂創作,幾乎在 Studio 中渡過整個成長時期;在 90 年代初,他與 Jesse Hartman 組成樂團 Sammy,曾推出過兩張大碟;在同一時期,Luke 以及擔任美國 DGC Records 總裁,經他提拔的音樂單位包括 Weezer、All-American Rejects、Rise Against 和 Yeah Yeah Yeahs 等等大團;此外,他更過擔任 Geffen Records 宣傳部總監,曾與 Nirvana 和 Sonic Youth 兩大 90 年代經典樂隊緊密合作。無論從音樂創作、監製、唱片發行到市場策劃方面,Luke 對於整個產業度由非常深刻的認識。
When we listen to music, we collectively understand there’s a lot of intent, a lot of emotion and a lot of decisions to go into crafting that work.
今回 Luke Wood 帶我們來來自東京目黑區一間專業的混音錄音室,解構音樂製作的核心過程:「製作一張唱片分為 3 部分:寫歌,屬於自己創作過程;Live 表演,是觀眾和團隊產生化學反應的過程;最後到錄製你最終音樂成品,這 3 個過程缺一不可,特別在錄音室中,這彷如是音樂人與自己潛意識對話的一個過程,當中有很多的細節、元素和決定都在這裏發生。」 Luke Wood 更與我們分享 3 首不同的歌曲,並且抽絲剝繭分享整個錄音過程,清晰了解到當我們在聽音樂的時候究竟在聽什麼:
Track#1:Elliott Smith – Because(American Beauty OST)
《Because》來自 Beatles 60 年代其中一首經典名曲,由 John Lennon 所創作,在 1999 年電影《American Beauty》中,由 Elliott Smith 再次演繹,並且納入電影原聲大碟中,Luke 當時亦曾經參與當時的 Remaster 錄製:」原版的《Because》以簡單的人聲合唱為主,由 Paul McCartney、John Lennon、 George Harrison 3 人合唱,配合 Keyboard 旋律作為主要伴奏;新版本由 Elliott Smith 主唱;通過近代錄音技術,由 Elliott Smith 一人演繹高、中、低音頻的人聲,並且混在一起,交合出層次豐富的和音。」
Track#2:Black Eye Peas – Boom Boom Pow
Black Eye Peas 非常流行的舞曲之一,混音非常豐富,但當 Luck 把混音原檔為我們重新拆解一片,可以發現其實整首的編曲非常簡單,主要在人聲方面加入大量效果音效,配合很多高和低頻的背景聲效帶起整首歌曲:「對於這些層次很多人聽的時候都不以為然,不過這就好像音樂人的『黑魔術』般與聽眾的潛意識對話。」
Track#3:50 Cents – In da Club
這首 Hip-Hop 經典作品出於 Dr. Dre 的手筆,甚至作為 Beats by Dr.Dre 耳機產品用作調音的歌曲之一,其編曲和節奏都非常簡單:「In da Club 原本是一首相對平庸的作品,不過在混音方面 Dr. Dre 加入了沙鈴的聲音、還把人聲剪碎再重疊混進當中,這些無不起眼的細節,正正帶起了這首歌的氣氛,這都是後期製作的重要性,並且是在你潛意識中發生化學變化,帶動你的身體和聽覺融入音樂當中,身處當時的派對之上。」
在另一方面,Luke 還邀請到加拿大電音才女 Grimes 分享她的獨特混音過程。有別於大廠牌的錄音方式,Grimes 本身並不精通樂器,最初只是在家中通過簡單和便宜的樂器和設備,通過 Garageband 軟件進行創作,發揮自己的天份。直到 Grimes 的第 3 張專輯《Vision》終於走紅國際電子樂壇,憑著富實驗性的風格以及豐富多彩的電子曲風備受注目,她的獨立創作歷程更激勵了很多後後互聯網時代年輕的音樂創作人,在次 Grimes 亦分享了兩首她的創作:
Track#1:Grimes – Scream
《Scream》收錄於 Grimes 2015 年的專輯《Art Angels》中,這作為她的第 4 張專輯,Grimes 繼續向不同的方向進發。《Scream》特別找來了來自台灣女 Rapper 狸貓合作,嘗試加入 Hip-Hop 的元素,更加打破語言的隔膜;在創作的過程中,Grimes 一直不在乎器材甚至技術,例如在錄音時她特別把高級的 Sony C8-100 和最便宜最爛的麥克風一起用,並且不兩種不同的聲音混在一起,再加上 Distortion 等後期製作,變成與眾不同的音響 Grimes 只在乎嘗試和創作之間。
Track#2:Grimes – Flesh without Blood
同樣來自《Art Angels》的主打歌曲,當年被 Rolling Stone 列為 2015 年最佳 50 首單曲第 15 名,這同時是 Grimes 對於 Pop Punk 音樂類型的一項實驗,首次加入了真實樂器,也不過只是非常遜的吉他和鼓組,而且節奏和旋律都是典型的 Pop Punk 樣式,不過在混音過程中加入很多音效來營造立體感和距離感,而在人聲方面更分為 100% 左邊和 100% 右邊兩條聲軌在再混在一起,帶來更厚而且清晰的主唱,憑著自己的興趣摸索出自己一套的音樂創作方式。
So much of the conscious and sub-conscious information on a record comes from the artist doing the music in a recording studio.
錄音室是唱作人把概念打磨成音樂作品的殿堂,如 Luke Wood 所言這裏更是創作人一場潛意識溝通之旅,大家不妨細聽重溫以上作品,看看會否對作品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在下一回 Luke 與 Grimes 將繼續分享現在音樂產業的種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