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賞加細聽-43 萬天價天籟原音 Sennheiser HE1 靜電耳筒香港到著
每次啟動均有演唱會開幕的感性舞台效果!



介紹優質音響的文章,有時讀到「每粒音都聽得很清楚」來形容辨識度高的音響,小弟以為這是最高境界,直至把 Sennheiser HE1 靜電耳筒套在頭殼,Eagles 徐徐奏奏起《Hotel California》;樂隊相隔 14 年重組後首張大碟《From Hell Freezes Over》內那隻由 Glenn Frey、Don Henley、Don Felder、Joe Walsh 與 Timothy B. Schmit 所奏的 Acoustic《Hotel California》。電子結他聲一粒一粒慢慢加速,連貫成《Hotel California》的韻律,燃起觀眾的熱情,興奮的心情、雷動的掌聲,前中後沒多少排,大概是個小 Hall,所以聲音迴盪。那是純粹聽覺資訊重組而成的視覺聯想,相信聽覺專家或音響迷可以建構更詳細的畫面。此階段,根本不會在乎「聽到每粒音」,就像放滿金條的金庫面前為何數零錢。
以上的形容很虛,實際技術涉及艱澀文字,即每個字拆開很親切合體變怪獸的情況。有興趣可細閱下文,而 Sennheiser 亦已把科技視像化,HE 1 的外觀充份反映耳筒的專業。只要一按意大利卡拉拉山脈大理石底盤右角最大的開關旋鈕,本來水平的旋鈕會一致地亮燈突出,然後 8 支真空管接力站立,電流通過微微發熱暖管時,耳筒盒蓋徐徐升起,耳筒亦傾斜上升,整個過程有如演唱會開場般感性,顯出 Sennheiser 的匠心。
Sennheiser 在二戰結束後數十天成立,首個產品是量度電流的 Voltmeter,慢慢由電流轉為發展聲學,研發出噪音抵消的 Microphone 與世上首個 Open Headphone,這是日後品牌設計出 90 年代公認最佳靜電耳筒 Orpheus Electrostatic Headphone 個基礎。這次 Sennheiser 推出 Sennheiser HE1,亦是以 Orpheus 為基礎,目標成為這個年代的公認最佳耳筒。對比以電流控制磁圈發聲的動圈耳筒(Dynamic),靜電耳筒在兩板金屬間置薄膜,金屬通電後薄膜振動發聲。HE 1 的鍍鉑振膜只有 2.4 μm,據說其物理體重真的輕如空氣(?!),這個鬼斧神功的配置配合陶瓷單元,把最低失真率壓制到只有 0.01% @ 1kHz、100dB(耳筒頻率範圍 8 Hz 到 100k Hz,1k Hz 是就如 Old Skool 電視沒畫面的 “Doooooooooo” 聲),一般用家無從探測的水平。
連接耳筒的真空管擴音器,涉及更高深的技術與學問,主要是電路設計減低電阻,並針對背景聲音對真空管的影響,Sennheiser 遠赴意大利卡拉拉山脈找大理石製作底盤,令聲音更紮實。8 支 SE 803 真空管均由 Sennheiser 德國專家人手挑選,結合電子管擴音器和晶體擴音器提高脈衝保真度,盡力杜絕整個擴音過程的瑕疵。這套音響造工複雜,粗略估計需要 400 小時製作,年產極限 250 部,所以索價 55,000 美元(若 43 萬港元),今日有幸可聽 10 分鐘,下次要等多少年推出全新機筒才可試聽呢?詳情可到 Sennheiser 網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