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編輯自主權-Google 推出全新服務 My Activity
任意修改個人網上行蹤,以後 Google 也無法掌握大眾上網習慣。
很久之前,「全球最大搜索引擎」已不足以形容 Google。Android 平台、YouTube、Chrome、Google Map、Google Translate 等等產品形成的 Google 生態圈,無微不至,幾乎滲透所有網民的網上生活。上述每個平台都會記錄用家習慣,加以學習,提供更體貼的資訊,當中包括廣告,是 Google 最大的收入來源,大眾亦接受了個人私隱為享用無數平台的代價。但自美國政府高調以國家安全為由高調要求 Apple 提供手機解碼服後,引發矽谷企業極大反彈,部份人寧願封起所謂的「Back Door」,或比喻將鎖匙拋進大海,令政府無法逼它們就範。Google 最近就推出 My Activity 服務,除了讓用家了解在 Google 轄下平台的活動,還增加修改功能,令用戶隱藏網上行蹤。這一點與 Chrome 的刪改歷史功能一致,而 Google 將此服務擴展至 YouTube 等平台。消除歷史後,Google 轄下平台亦失去用家記錄,不能提供智能內容推薦,例如 YouTube 不能按用家曾觀看過的 Video 推薦相關內容, 同樣不能推薦相關廣告。My Activity 可能打擊 Google 廣告的準確性,而為了確保公眾私隱不惜危害業績,Google 的確值得尊重。有興趣的朋友可到這裡試用。